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童话教学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对策分析

2022-04-18 21:15彭蘅
考试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童话小学语文

彭蘅

摘 要: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题材,也是小学生最钟爱的文本形式。童话故事大多语言鲜活生动,故事情节贴近小学生的心理,有些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童话文本,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和语言素养,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活化童话教学。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塑造形象、调整对话的方法提升语感,可以结合空白处、延伸点展开想象,提升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可以深入挖掘背景材料,提升文化意识,对比材料体会创作风格,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鉴赏童话作品,并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童话;语用能力;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2-0028-04

语用能力指语言交际和应用的能力,说话者要根据意图、情境、听者等调整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听者要根据对方的语言来判断其意图,并做出及时反馈。语用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衡量标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建构和应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课本中有不少童话作品,它们语言比较口语化,内容和人物形象都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童话作品展开言语活动,获得丰富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升华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奠定学生的语言素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童话教学的价值意义

小学生天性淳朴,他们爱憎分明,对情境生动、人物个性鲜明的故事情有独钟。语文教学原本就承载着传递新知、塑造良好个性品格的重任。童话故事,其语言鲜活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好恶分明,符合小学生简单的爱憎判断,运用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可以在凸显语文育人功能的同时,通过挖掘文本的语言特质,升华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鲜活的语言特质

小学语文教材中遴选的童话文本,皆是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其中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其动作、心理等的描绘,都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对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乃至学生的语言素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的同时,深度融入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体会童话故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

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融入了作者无尽的想象,故事中的人物或正或邪,或抑或扬,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印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了塑造鲜明的形象展开的无穷想象,同时,鼓励学生融入童话故事中,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某一片段或者某一人物展开创作,让他们充分想象,对作品进行仿写,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本领。

二、 优化策略,整合手段,升华学生的语用本领

童话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文本,其中蕴含着小学生的无尽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一文本,挖掘其中的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童话文本的感悟中发展语用能力。

(一)角色扮演,内化语感

小学生天真好玩,课堂表演最能吸引他们的参与热情,也是他们最热衷参与的课堂形式。童话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形象,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融入文本,鼓励他们大胆表演,主动参与课堂,从而在深度融入课堂中理解童话故事,内化语感,更培养大胆展示自我、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

1. 塑造形象,认识人间善恶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并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内化语感,提升语用能力。童话故事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人世间的美好善恶,宣泄了人们对善恶的爱憎。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尝试区分人间善恶,产生基本的价值判断。此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切身感受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提升语用能力。

学习《宝葫芦的秘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主阅读整部作品,然后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并尝试思考从王葆、刘老师、苏鸣凤、杨栓、姚俊、郑小登等人物形象的身上能感受到怎样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在表演后进行交流,尝试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先描述该人物的特點,然后再说说自己对该人物的评价是什么。如有学生尝试评价主人公王葆,提出:“我认为王葆是一个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但是又不希望自己花力气,想要坐享其成的人。我认为在社会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好高骛远,埋怨自己得不到机会,但是实际上是他们自己没有珍惜机会。”这样的表达清晰明了,先阐述对王葆的看法,然后又拓展了开来,显得很有层次感。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故事中的人物,鼓励学生分析判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并展开反思,并将感受说出来,在与同伴的分享中深化认知。

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模仿人物的语言,展现其想法,这样他们就能在模拟人物对话的时候将自己感受到的善恶美丑融入表达中,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丑陋现象的抵制。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学会用调整语言的方式展现出对事物善恶的评价,既培养了分析能力,更在表达中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调整对话,传达哲理感悟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整人物的台词对话,思考如何能将人物形象和自己对作品的哲学感悟融入对话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本领。这样学生就能说出更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更具逻辑性,同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本领。

学习《青蛙卖泥塘》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展开角色扮演,并鼓励大家在设计对话的时候将青蛙和其他小动物的心理独白也写进去,并表达出该人物内心的感悟,看看谁的表达更深刻。如有学生在小动物拒绝购买泥塘后,设计了青蛙的心理:“青蛙心想:对方没有看中我的泥塘,一定是因为我的泥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让大家都爱上我的泥塘。”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人物对话的时候要如何才能展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呢?青蛙最后放弃了卖泥塘,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尝试设计一段对话,表现出青蛙的内心感悟:“原来美好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追寻,才能得到的,正是有了一次次修整,泥塘才能变成我美好的居住地,以后如果遇到了其他的困难,我也要有恒心和毅力,通过一次次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表达中,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也融入了进去。

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总是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总结进而归纳总结升华为自己的认知进行展示是个体能力与思想进阶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尝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人生感悟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大家将掌握的交流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在生活中如果有了什么理性感悟,也可以将这种感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久而久之,学生就提升了语用能力,也认识到了可以在交流中畅谈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二)引发想象,表达个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童话故事里面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真正置于故事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展开无穷的想象,滋养独特的个性化思维,尝试学会用语言表达。

1. 空白点,想象心理变化

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幻想性,常常运用拟人、象征等写作手法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教师要利用童话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个性化表达,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围绕童话的留白处进行思考,想象人物的心理变化,然后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发展语用素养。

在阅读《巨人的花园》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并在补白创作中将巨人的心理活动完整地体现出来。“巨人看到孩子们来到花园中玩耍,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你能用文字展现出他的内心活动吗?”“当巨人发现花园中一直都是冬天的时候,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他是否认识到了天气情况和自己冷漠的态度之间有关系呢?”“你认为巨人什么时候发现花园气候变化的秘密呢?此后他又会如何对待孩子们呢?大家能否用文字表达出巨人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呢?”这样就促使学生关注到作品中的空白点,让大家展开自主创写的活动。如有学生尝试创作:“巨人看到小男孩一伸手就让桃花发芽开花,心中突然有所领悟,原来孩子们的天真善良才能带来美好的风景,他明白自己不能驱赶孩子们,而要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宝贝。”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无尽的想象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学生的习作表达更是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植入丰富的想象才会让学生的笔触流淌着鲜活与灵气。为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作品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尝试丰满人物形象,启迪智慧。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展开补白,避免天马行空地随意想象。这样的补白才能起到语用训练的教学效果。

2. 延伸点,补充情节发展

教师还可以让大家结合作品情节的延伸點展开思考,尝试补充情节发展。这样学生能感受童话神奇而美好的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童话故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主表达和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让他们交流自己写的童话,从而全面提升文字运用能力。

在学习《蜘蛛开店》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开放性结尾展开思考,看看如何能用自己的语言补充情节的发展,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评价。学生各自展开了想象,如有学生提出:“我认为蜘蛛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它就是一个懒惰的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我猜它这一次肯定会半途而废,或者一开始就直接拒绝对方的要求。”还有学生认为:“我认为蜘蛛会从中得到教训,它会有所顿悟,认识到自己如果一直逃避困难的话,是无法发挥自己长处的,所以我认为这次蜘蛛会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方向不一致,教师鼓励他们展开交流讨论,看看谁的作品更符合蜘蛛的性格特点。

由于小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设计由浅到深的教学活动,首先可以让学生从复述童话故事开始做起,然后展开想象,围绕延伸点展开续写活动,最后再进行自主创作的活动。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层层递进地提升语用水平。

(三)拓展材料,丰富内蕴

依托文本,超越文本才会让课堂变得富有深度,使得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童话故事具有无穷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适当拓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本领和想象不断得以升华。

1. 背景材料,渗透文化意识

童话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所以在品读的时候一定要挖掘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正能量的引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拓展阅读一些背景资料,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此后则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写一下自己读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更能让他们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海的女儿》中展现了小美人鱼的牺牲精神,教师在教授这篇作品的时候,尝试引导大家了解了一些和西方哲学思想有关的资料,并组织大家展开整理归纳,尝试创作一篇读后感。在读后感中不仅要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展现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如有学生在作品中提到:“在小人鱼的身上展现出了受难精神,小人鱼抛弃了自己的肉体,坚持将爱洒向人间。她因为献出了自己的喉咙,所以无法让周围的人明白自己的想法。最后小人鱼成为海上的泡沫,她得到了救赎,进入了天堂。”在这样一番创作中,学生将自己的理性思考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生硬的说教和烦琐的分析,而要让学生自主展开资料探索,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真善美的理解,用心去感悟。特别是在教学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文本时,教师要借助对文化背景的拓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蕴藏在作品中的各种文化信息,尝试体会到作品中的深刻寓意。

2. 对比材料,认识创作风格

对比分析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呈现不同风格的文本,引导学生展开对比,不断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作者的童话作品,看看他们的语言风格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就能发现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教师继而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语言风格是什么,尝试在创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提升感悟。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教师鼓励大家展开对比阅读,尝试阅读安徒生创作的其他作品,然后试着总结安徒生作品的语言风格。若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安徒生的作品和《格林童话》等其他童话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最后学生还可以尝试自主创作,并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如有学生认为:“安徒生的童话大多给人优雅浪漫的感觉,作者用唯美的笔触展现出了如梦似幻的场景,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这种语言风格也是我喜欢的。但是和他不同的是,我希望我的童话作品中展现出浓浓的中国色彩。”该学生在自主创作童话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古代的典故,展现出了自己的文采,同时也让作品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

部编版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扩大他们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教师通过开展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同主题或同一作家的作品,体会他们的语言风格,发现其中的异同,并加以借鉴吸收,丰满自己的语言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促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和他人进行交流。童话常常在现实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夸张、拟人、象征的手法编织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品味童话作品,并利用童话展开丰富多彩的语用活动,从而提升自主表达和语言建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燕.依托童话,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0(1).

[2]王倩倩,张娟.优化童话教学:关注文本,聚焦语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8).

[3]陆红霞.在童话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

[4]徐燕霞.品味童话 落实语用——以低年级童话教学为例谈语用训练[J].福建教育,2017(31).

[5]黄少群.巧用童话,构建低年级“积极语用”课堂教学[J].读写算,2017(14).

[6]周静燕.立足童话文本凸显语用训练[J].教学月刊,2015(1).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童话小学语文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