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4-16 21:23:01李国明迟钧瀚胡会娥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加工思政精神

陈 珊 李国明 迟钧瀚 胡会娥 王 皓

(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 湖北 武汉:43003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些学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失理想信念和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结合新工科建设,各高校加快推进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建设,并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实践[2-6]。工程训练课程是军事院校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创新与应用的桥梁,是机械、舰船、动力、材料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海军工程大学除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本科、士官专业都开设了工程训练课程,该课程课时长、覆盖面广、受益者众。笔者前期也开展了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5]。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工程训练中的作用。

1 当前我校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开展现状

1.1 思政教育在教学中融合不够深入

工程训练课程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生产安全、行业标准、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绿色环保、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但长期以来,工程训练课程往往只强调机械加工知识、技能传授这个显性教育,未能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教育与学生岗位特点结合不够紧密,从而使思政育人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未能有机融合,例如单独就工匠精神、安全意识等进行讲授,显得比较空泛、机械,学生也听得乏味。

1.2 教学综合环境有待改善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课程主要实施载体的教学环境,将思政元素与训练内容有机融合。工程训练的教学硬件条件已经得到改善,配备了足够的加工设备,基本能做到单人单组训练。目前工程训练实践环境中文化墙内容主要是加工基本知识和设备介绍,内部环境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呈现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科技发展、海军装备发展、人文精神等方面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工程教学环境,与海军装备发展相结合,既营造文化氛围,突出工程背景,又具有军事院校特色,让学生在工程训练环境中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爱国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

1.3 实习指导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学校建设与发展,我校将原实习工厂机加车间整合到教研室,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原实习工厂各工种工人也由生产工人转型为实习指导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在加工工艺制定、技术传授、质量把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实习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时除了传授材料加工技术与操作方法外,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全过程贯穿思政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在课程标准中完善思政内容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该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根据军事院校工程训练课程特点,结合教学组挖掘凝炼出的思政元素,我们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成绩组成部分占比为:行程型考核成绩(20%)和最终考核成绩(70%),思政问卷调查及最后实习小结中是否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作为考核点之一,占比为10%。在实习期间,学生是否节约原材料、讲究绿色环保、关注产品质量等也作为学生思政教育考核点。

2.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综合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灌输式的显性育人方法,外环境的濡染非常重要。很多地方工科高校在学生的实习环境中创设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他们在“铸造、锻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等看似冷冰冰的环节中,能感受人文思政带来的“儒、善、美、德”等文化自信[2]。这需要在工程训练中心文化墙氛围营造上做文章。一是可以穿插著名人物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小故事,例如通过“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加强学习,为祖国核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强军兴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可以在工程训练教学环境中,布置机械发展史、智能制造、我国海军舰船的发展历程等内容,呈现具有人文精神、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氛围。

2.3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工程训练全过程的探索

(1)以实践训练安全教育为引导,强化学生职业安全素养。工程训练为实践类课程,学员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与车床、焊机、钻床等机械设备打交道,必须强化学员的训练安全与装备安全意识。课程开始之前,首先集体观看安全纪录片,教师对安全纪录片中的危险操作和注意要领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训练的意识。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后,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规章制度、安全守则。在实习过程中,各工种指导人员时刻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筑牢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三级强化学习,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遵守劳动纪律、训练条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树立牢固的职业安全素养。

(2)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培养学生精武精神及工匠精神。在海军舰船及装备的制造和维修维护中,大部分还是以车削、钳工、焊接等加工方式为主。在课程的讲授及学员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焊工的技能培训为基础。比如舰船或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维修中所用到的各种焊接方法、车削技术、钳工手段等,必须要保证产品质量,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制造优质产品,确保设备安全性和战斗力。在传统工艺的讲授中,引入大国工匠实例,例如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扎根艰苦岗位,拒接高薪和解决住房等优厚条件,爱岗敬业,为国奉献几十年;为歼15舰载机加工高精度零件的方文墨,不断钻研,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的管延安,建设港珠澳大桥时海底隧道沉管“零缝隙”精湛的操作技艺,将简单的加工技术发挥到极致[6]。在课堂讲授中可增加与当前先进的主战装备相关联的加工方法与技术,如在制造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优化设计,制造人员采用多种加工方法,实现了加工技术的弯道超车。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带领学员一起观看《大国工匠》《国之重器》《大术无极》等纪录片,通过中国优秀工匠们的先进事迹打动学员,激发他们练兵精武动力。

(3)拓展先进制造技术实训,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工程训练中心加大硬件条件建设,新购置了光敏固化3D打印机、激光内雕机、激光打标机、数控加工中心等现代特种加工设备。在传统机加工种实习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加工技术的比重。新增3D建模创意作品,从设计-建模-加工,全流程交给学生。授课中结合我国高速发展的机械加工技术与设备,使学生了解我国加工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3D打印实习时,学生可建模并打印我海军当前舰艇模型和装备。学生实习期间,恰逢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辅导学生进行“冰墩墩”、“雪融融”冬奥吉祥物模型设计并打印,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享冬奥健儿的辉煌战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加强政治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教育部有关文件,主动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加强思政案例库建设。通过指导教师之间加强研讨,定期开展个人技能比武及政治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研讨课程思政元素如何与实习作品指导有机结合。将收集到的思政案例与各工种结合,建设思政案例库。三是充分发挥不同学历层次指导老师的优势。工程训练中心近年引进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先进加工方法。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通过分享自己几十年工作经历、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四是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各种线上线下培训班,不断提高自身指导能力,采用“雨课堂”、“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兴军、科技强军的建设中。

3 结语

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工程训练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案例库中的案例与具体工种有机融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经过本学期4个批次的近400名学生工程训练实践后,学生们树立了牢固的职业安全素养,普遍反映“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勤勉精神”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取得了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加工思政精神
认识“超加工食品”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10
后期加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