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会计教学融合的探索

2022-04-16 20:25:33贺俊娥谢恩檑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课程

余 琼,贺俊娥,谢恩檑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主要以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的传授为主,忽略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最首要的功能是“立人”,而不应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递。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要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017 年12 月,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要求高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对于新时代背景的会计大学生来说,面对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之间的碰撞、冲突、摩擦、交流和交融,以及其中所体现和反映的价值取向,如在诚实守信还是欺诈造假、廉洁自律还是收受贿赂、爱岗敬业还是投机取巧等价值标准方面,他们都将无一例外地面临和遭遇诸多选择困惑乃至困顿。2018 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因此,会计专业课教师在知识教学时将价值观融入其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相对较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接触较为密切。会计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与会计课程紧密结合的价值观融入,能够引导学生将知识教育维度中体会到的价值观导向与实际生活相层叠,进而达到价值观无声无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研究文献

(一)国外研究

据查找文献资料显示,在国外,专家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少之又少。显而易见,研究“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就更加贫乏了。一般来说,他们大多研究关注点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等其他类似的专属名词。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查找与统计,概括为以下几个论点:

在美国社会学家德里克的《走出象牙塔》、《当代道德教育课程的探索》等著作中,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德里克(2001)认为“大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道德上的教育,即帮助学生接受较高的道德规范、强烈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意识”。

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培养人才要坚持德育,不仅要传授高深学问,还要传播最进步的思想意识。韩国对大众灌输思想,大多通过“伦理教育”,韩国学校主要针对学生设置了《伦理学》相关学时的课程,从小灌输学生们相关地伦理道德知识。由此看来,虽然每个国家对思想教育的称谓不同,但都深知引导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很有必要。

(二)国内研究现

(1)高校课程德育改革的对策研究。周晓静(2006)认为“课程德育不仅指课程本身即课程内容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而且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受到的道德影响也多来自课堂,所以朱小蔓(2002)坚定地认为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是不可分的一体两面,在课程的学习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资源。李忠芳(2017)则开展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在给学生讲授“方剂与中成药”这门课的过程中,她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巧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深刻地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彭静文,陈平平(2019)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明白岗位工作的道德标准,是实现《管理会计》德育实践的关键,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关键问题将管理会计中可能面对的职业道德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课程实践和案例分析,串联起职业道德困境,并为学生今后岗位发展和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杨琼(2021)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应树立“诚信”为德育的灵魂元素,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诚实守信、信义为上”的价值取向。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培养会计人才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建立一种从实践与美德角度出发的健全的实践育人课程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研究。首先,在概念界定方面,大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与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活动的课程总称,侧重于思想理论教育;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观,融入在各类课程之间,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正如时任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2017)所言:“‘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何红娟(2017)、唐海风(2018)、杨涵(2018)等学者认为应该主动转变思路,加快“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从而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现大思政格局。李昌超(2020)认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髙校和教师要成为三位一体的有机力量,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面,时任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2017)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推进会中也明确认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把价值观进行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陆道坤(2018)认为应该“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汪婷婷(2020)认为学校不仅要明确把“课程思政”纳入整体的发展规划中,更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挖掘和提炼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每一位授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最后一环和关键一环。

最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德毅、宗爱东(2017)按照课程的功能定位,将“课程思政”建设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牢铸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的综合素养课程改革以及凸显知识传授中价值观功能的专业课程改革。而李如占、张冬冬(2018)则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第二,精确挖掘和整合思政资源;第三,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通过这样一系列全面的改革实践,对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三、实施措施

(一)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课程思政与会计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需要来自于校方的支持。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按照“与专业育人内涵相结合、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相结合”的要求,在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施行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学管理部门的协同力量,全方位落实课程改革机制和管理机制,推进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对“课程思政”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实践和监督评估体系,并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

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获取的学习成绩上可以看出,还要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判断,从最近几年企业调研可以看出,企业需要的会计学生要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有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因此,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培养会计人才,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需建立全新的“专业+实践”育人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

(二)总结、传授会计知识所蕴含的为人处事思想

会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学习会计知识,掌握具体的会计技能既是社会竞争的强烈要求,又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会计准则中无处不在地体现着“诚信”、“客观”等要求,这些要求不能仅停留在“硬生生”的文字上,而是应该将这些会计理念与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相结合,从会计严谨逻辑的思维体系中探寻人生哲学。会计教师可以将会计知识的讲解与为人处事的智慧同步传授给学生,其形式可以是通过启发式、生动活泼的现实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更为容易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奋进与向善的潜意识。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描述业务场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会计处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同时,教师自身也可以做到教学相长。老师不仅要以身作则,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诚信、热爱岗位等品质,学生由衷尊重老师;除此之外,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勤奋与诚信,以优秀的成绩作为潜在激励,引导学生为取得优异成绩努力付出。这种潜在的激励须以学生平时学习按质按量完成为前提,因而教师必须严格进行过程把控,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外学习任务。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与会计教学相融合

教与学历来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仍是教学的主体。而会计教师则一直努力想办法如何将枯燥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会计所体现规则之美、制度之美、行为之美、文化之美等(胡茂,2014)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势必要探索如何把部分课堂时间交与学习会计知识的主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寻求会计知识当中所体现的“真、善、美”,让学生之间开展会计理念、会计哲学的讨论,交流所思所想,并将这种表象升华为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对家国的情怀等,从而转化为对学习会计的强大内在动力,使得课程思政与会计教学相融相长。

具体措施是以喜闻乐见的“故事”搭建起会计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桥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比如,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查阅关于会计文化的文献或者阅读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在自学中理解会计的文化属性,也能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查找关于违背职业素养的案例,通过反面教材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除此之外,将学生主动参与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让积极参与的学生能有更好的过程考核成绩,也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申报关于课程思政的项目中,提高科研素养和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了解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情况,并提出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的措施,为老师积极获取课程思政与会计教学相融合的实践项目提供参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术上,而是对人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将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使德育成为老师知识传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课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