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2022-04-16 20:25李晓燕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云南

李晓燕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中华民族是中国56 个民族的总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56 个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相互交往,相互融合,形成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认识下,我们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即中华民族,它是以中华历史为基础,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当前,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进程中,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需要继续不断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实践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力的保证。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下,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断,随着党对民族话语体系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经历了从“树立”“培养”到“铸牢”三个不同的阶段。

2014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2017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这一提法标志着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正式形成,党的十九大将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2019 年9 月27 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③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将其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10 月,中办、国办印发布的文件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了“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①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的认识高度,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的基本路径。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总结提出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并用“四个必然要求”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仅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还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的重要判断。②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所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也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它对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维护我国各民族的利益,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全面乡村振兴和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的重心也发生了历史性转移。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大战略部署,这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全局性的影响。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最终目的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路径和保障。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最大的特点之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及其居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含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③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编写组.民族理论常识[M].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09(8):48.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离不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中。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现路径和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体”格局。在历史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任何一个民族,同样,只有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过程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进程中,这条道路必定布满荆棘,中国梦的实现也注定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统一带领下,齐心聚力,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得以实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各族人民不断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三、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云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这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各族文化和宗教相互交融、和谐共生。在26 个民族中,25 个为少数民族均是人口在6000 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特有少数民族15个,跨境民族16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11个;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40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162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①沈向兴、尤功胜、周月、李娅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与启示[J].民族研究,2021(4):27.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云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它不仅关系着云南各族人民的繁荣发展,而且关系我国边疆的和谐安定;不仅关系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两次到云南考察调研,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充分体现了他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心,对边疆人民的挂念和对云南发展的重视。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发展要求,要求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云南立足自身独特省情,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足发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工作中。在开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谐相处的同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有效实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引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引领。从新中国成立起,随着党对云南少数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民族政策的提出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云南的民族工作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为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欠发达的省份,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各项帮扶政策和多个“五年计划”的政策引领下,得以攻克贫困堡垒,顺利脱贫摘帽。2020 年,云南933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50 万人实现了“挪穷窝”“斩穷根”;2014 年,长6.68 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当地人彻底结束了因半年大雪封山而无法外出的历史;2019 年,怒江最美公路通车,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两次“一步跨千年”的奇迹。困扰各族群众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推动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2020 年云南经济总量达到2.45 万亿元,“2021 年,云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46.76 亿元,在面对复杂疫情防控和具有挑战的经济环境下,“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进展,“六稳”、“六保”工作有力有效,经济发展延续稳中加固的态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坚实坚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②数据来源:云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三,通过文化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动力。在云南各族长期交融的过程中,各族文化共生共融共存。“1996 年云南率先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2007 年云南提出了从民族文化大省转向“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2000 年5 月,云南率先出台保护民族文化的法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李玟兵.新中国70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历程及经验启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8.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文化产业,在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纽带更加牢固,爱党爱国爱大家庭的情感更加升华,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第四,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社会保障。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社会事业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重视民族教育,不断完善民族教育体系,提高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三甲医院州(市)全覆盖,县、乡、村卫生机构全面达标。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云南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骨干力量。

第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和谐环境。为了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云南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2019 年,云南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16 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1%;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居全国前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平稳向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成功举办COP15 第一阶段会议和世界环境司法大会。

四、结语

总之,民族团结是云南一直守护的生命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云南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下,我们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努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云南
爱的共同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云南邀您来“吸氧”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共同体的战斗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