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瑶,谢黎蕾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它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科学的预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全世界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实际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对象,以形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目标。一经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单纯的谋求利益的经济运动上升到追求自由、解放的政治斗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谋求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从这一层面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关乎其生存、发展和解放的切实价值。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认识成果,也必然要面临被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首次提出实践的观点,标志着马克思的世界观对以往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超越,并开始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科学的世界观的挺进。此后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世界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进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来审视世界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它推动着认识不断的深化和创新。可以说没有实践的发展就没有认识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之初也正是在与当时社会许多反对马克思主义派别的论战实践中,使其真理性越变越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进步和创新,必然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实践的创新也不会产生理论的创新。同时,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只能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来应对和阐释。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党带领人民经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是四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它们深刻的展示出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庄严的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时刻。在这四次历史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时代产物,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也在守正创新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阐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进入了强起来的高光时刻。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即使面临2020 以来新冠疫情的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坚决执行“两个确立”,重压之下仍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正向增长。同时,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国防、外交等各方面的成绩斐然,这张亮眼的成绩单彻彻底底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这些自信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解决新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武装一词原本用于军事,是指用先进的武器武装士兵,以提高战士的作战能力。后引用到理论学术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理论武装一词的表述。理论武装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们,使他们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清楚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和方向。关于这一思路的提出,可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理论武装的开展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时,社会意识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特征。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体现在它与经济基础发生相互关系时,所表现出的超前性或滞后性。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它的上层建筑的物质部分发生变化时,它的意识观念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在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代表这个社会的思想理论就已经存在了。[2]社会意识在一定国家和政权内集中集中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此,理论武装最终目的是要推翻统治阶级,进而瓦解统治阶级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精神武器”。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的使用方法。”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最大效用。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亦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来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为什么要灌输?何谓灌输?怎样灌输?这三个问题是我们正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提到:“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工人只有通过组织并为知识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这个知识显而易见是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马克思主义,是带有阶级政治意识的马克思主义、是能够唤醒工人阶级从被动到主动,从幻想到科学,从蒙昧到光明的马克思主义。但是这种先进的阶级思想和意识不会从工人身上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正如科学的代表人物从来都不是无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先进的社会主义也由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一部人提出的,然后由他们传授给才智出众的无产者,在适当的时候再由无产阶级运动到阶级斗争当中。那些赞同或盲目崇拜工人阶级自发论者“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4]需要注意的是灌输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行套用到自己的问题上,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正确的实践观,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用阶级立场观点分析不同阶级的矛盾,认清形势,站稳立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制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以下简称纲领),《纲领》明确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工人群众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同时,《纲领》对中国共产党吸纳成员的条件也有明确说明:“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均可接收为党员。”[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它也自始至终是我们党的灵魂和生命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统一战线,战线的统一以思想统一为前提。因此,唯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才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动的实践演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要求:在工会中开展政治教育活动,要“用工会运动的实际经验做课程,为的是要发展工人们的阶级自觉”,让工人们认识到共产党是“有一定的党纲,是一个以打倒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为目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要随时证明和解释给工人知道:只有共产党是工人的先锋是工人的政党”[6];要为“无产阶级和贫苦人民的经济利益”而辩护,“以反对本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对于劳动者一切的压迫”[7];每次示威运动发生,共产党员必须“为示威行列的领袖,跑在群众前面”,共产党员的演说稿“必须用一切工人农人妇孺能懂解能动听的文字常常汇印成小册子,散布于城市与乡村”,共产党员“必须保持与群众的直接接触。”[8]正如《宣言》所讲,共产党人只有坚持这样的理论武装才能让“中国全体被压迫民众聚集到共产主义旗帜下奋斗。”[9]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对理论和实践两种经验的总结。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不仅显示了科学的世界观,更为人类社会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了解欧洲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以饱含深情的博爱及同情之心,在汲取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精华的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而产生的伟大思想。自诞生之日起,马克主义理论所包含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说以及阶级斗争等理论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真理的光芒揭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中说:“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阶级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这一理论深受世界无产阶级的信赖和支持。德国人在进行“人的高度的革命”,就要制定能掌握群众的理论。何谓掌握群众的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夫人。”[10]德国工人阶级坚持用这种“彻底的理论”来武装自身,使工人阶级具有了强大的“精神武器”。使“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经受重大考验时有出色表现。”[11]俄国的无产阶级在革命导师列宁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即使在19 世纪最后的30 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新的情况,产生崇拜资本主义民主的时候,仍然号召社会主义政党不能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898 年上海广学会出版《泰西民法志》,可视为中国人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开端。在满目疮痍的近代中国,饱含救国之心的有学之士,尝试探索各式救国之道,以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经过对各种道路在中国开展的比较分析,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深刻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李大钊也最终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文中激烈的批判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对人民残酷剥削,指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历史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吹响了唤醒一代国人的号角。自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始,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救国不是单靠几个人或一群人就能完成的,必得唤起民众的觉醒。在少数知识分子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便通过报纸、刊物、杂志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为工人创办夜校,为农民创办讲习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从此,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革命焕发出生机活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其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本身具有强大不可遏制的力量,当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时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这一角度来看,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任何想要把当前社会状态固化的思想注定要落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 世纪40 年代,工人阶级领导的工人运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阶级力量和实践素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结尾处唱响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从一开始就点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是为谋求全世界无产者的解放事业,而无产阶级就是占绝大多是的人民群众,只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共产党主义。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步入一段充满黑暗和血泪的近代史,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下,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都遭到了列强的严重破坏,中国社会一步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批批有识之士尝试探索救国之道,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不显示了国人救亡的决心,但是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引,这样的爱国运动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运动,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实践体现了其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道路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谋求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而努力奋斗,正是其真理性的集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中心思想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价值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总书记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实践中真理性和价值性辩证统一的精彩诠释。
坚持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观点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革命老区和敌后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人民的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革命的队伍和力量也不断壮大和提升,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毅然选择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发展谋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迈向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鲜明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特别是疫情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凌驾于其他价值至上,深刻的阐明了党的历史使命。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