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2-04-16 20:18巍,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院校

李 巍,严 祎

(1.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2.泰州市政府办公室 综合六处,江苏 泰州 225300)

2020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将劳动教育列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文件要求各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意义,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调研部署,成立专门机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成效显著。

1 国内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1.1 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家长高度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劳动技能锻炼,甚至认为劳动教育无关紧要,导致了当下大学生劳动技能偏弱、自理生活能力较差,普遍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不爱劳动、不想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1]等问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上体现非常明显。

各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开展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较早,有些开展得较晚;有些学校设有劳动教育专门教学机构或教研室,有些学校则没有;有些学校把劳动教育课程挂在教务处,而有些学校则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名下;一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另一些学校则以劳动实践为主;有些学校以专任劳动教师为主,有些学校则以兼职教师为主。总之,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内容不尽相同,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使得劳动教育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1.2 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实践场所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劳动教学资源不多,劳动实践平台较少。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实践项目依然停留在挖坑种树、打扫卫生、站岗执勤等传统劳动形式上,还有一些学校把劳动教育教学以顶岗实习或专业实践代替,甚至出现“开设的社会实践就是劳动教育课”的现象[2]。再加上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劳动实践项目不多,劳动教育内容和学生专业技能关联度不大,导致劳动教育课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3 劳动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查含金量不足

当下,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一般为考查课,理论考核往往是开卷考试,学生很容易过关;实践考核要么是养个花、种个菜,要么是炒个菜、做个饭,或者是站个岗、值个勤就完成任务顺利拿到分数,这样的考核评价与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存在差距。

1.4 劳动教育经费少、缺师资缺编制

多数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刚刚开始,处于既缺人又缺钱的状态。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不足、劳动教育专门机构不全,导致劳动教育教学团队短时间难以形成。解决劳动教育师资不足、经费短缺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2 “三构建一打造”劳动教育改革工程

针对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借鉴其他学校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三构建一打造”劳动教育改革工程,努力构建“劳动课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与劳动观念,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1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由“劳动理论+公益劳动+专业实践+非遗传承”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了予劳动于实践之中、予劳动于专业之中的教学改革目标,避免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两极化倾向:一是劳动教育授课内容和教学形式存在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同质化倾向;二是纯理论讲授,存在劳动教育思政附属课倾向。通过重构内容体系,让学生感受劳动之美、享受劳动之乐,爱上劳动教育这门课。新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把劳动教育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劳动实践两部分,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来进行;劳动实践内容主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辅以各种劳动实践特色班,比如木工技艺、非遗手工制作、劳动与绿化、校园劳动与防护技能、专业劳动实践、社会公益劳动等,以达到丰富劳动体验、传承非遗文化以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目的。通过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相关的各类劳动实践课程,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既培育了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

2.2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平台

构建由“劳动教育课程管理软件平台+公益劳动服务基地+专业实践工坊+数字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平台。此平台能够有效进行课程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实现劳动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具体内容包括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管理软件、挂牌社区公益劳动服务基地、拓展校内外劳动园地、建设专业劳动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等等。实现“软硬件平台相结合、校内外劳动相结合、劳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劳动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平台和途径[3],通过建设劳动技能实训室、大师工作室、专业实践工坊等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有力解决了劳动教育实践场地不足、学生兴趣不高以及劳动实践与专业实践联系不大的问题。

2.3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包含“劳动理论知识考核评价+公益劳动服务效果评价+专业工坊劳动成果评价”等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具体包含理论知识学习反馈评价、公益劳动社区活动评价、专业工坊技能竞赛评价以及非遗作品成果评价等。通过多方评价,引导学生求真求实求美。只有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与中小学不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也不同,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来设计,这个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反馈评价、学生作品成果评价,而且还包括公益劳动社区活动评价、专业工坊技能竞赛评价以及非遗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这样多方式、多途径和过程性的评价,切实解决了劳动教育课“拿分容易、含金量不足”的问题。

2.4 打造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打造由“专职劳动课教师+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技能大师+相关事业单位技术与管理人员”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团队成员包含劳动课专职教师、专业课骨干教师、企业技师、社区公益组织人员和非遗大师等,多方合力联合打造适合学生特点的劳动实践项目。积极聘请校外劳动模范、企业工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既挖掘了校内教师教学资源,又充分利用地方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了缺人缺编问题。

3 改革成效

学院启动“三构建一打造”劳动教育改革工程以来,通过重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开设“泥塑、面塑、香包、陶艺、园艺、厨艺”等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劳动课程,实现了劳动课与地方传统文化和专业素养要求的深度结合;比如,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面塑泥塑课程,一是因为学了有用,在未来工作中能发挥作用;二是因为专业兴趣真心喜欢,乐在其中。

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软件平台运行效果良好,受到学生欢迎。公益劳动服务基地、专业实践工坊等硬件平台的搭建以及柔性引进江苏省非遗大师、技术能手等专兼职教学团队的组建,为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可能性,为劳动课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打通了瓶颈,学生学习劳动教育课程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学院举办的劳动教育手工作品展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作品,在全校师生中影响较大,反响良好。这也说明课程改革方向是对的,在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问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劳动教育课程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劳动教育教学团队中的多位老师参加江苏省教学大赛、长三角民办教师技能大赛、江苏省艺术教师技能比赛中均获项佳绩,其中获得省教学大赛二等奖的成绩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之首;多名学生参加淮海经济区技能大赛、彭城工匠技能比赛等频拿大奖,也充分印证了学院“三构建一打造”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是成功的,是有显著效果的。

科研是教学改革的支撑,劳动教育“三构建一打造”工程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我院申报的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劳动课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获批立项。

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中,有两个创新点:一是实施了“三构建一打造”劳动教育改革工程,重构了“劳动理论+公益劳动+专业实践+非遗传承”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了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以劳动教育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方向、以专业实践为基础、以非遗传承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二是搭建了丰富多样、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软硬件平台和考核评价体系。其中,既有课程软件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管理便捷化、学生学习与评价直观化等功能;又有非遗工作室、专业实践工坊等硬件平台,实现了专业实践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效地拓展了劳动教育教学的时空。以“劳动理论知识考核评价+公益劳动服务效果评价+专业工坊劳动成果评价”等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运行效果良好,学生反应不错,为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4 结语

目前“三构建一打造”劳动教育改革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其改革与实践仍将不断深化。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迅猛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突出的劳动者,这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应继续开发完善课程软件和教学管理平台,进一步增加劳动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继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添新动能。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