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青海发展历程与经验

2022-04-16 17:58吕潇俭
攀登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青海现代化

吕潇俭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1]现代化是几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2],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往往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道路与进程。[3]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世界现代化建设整体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部署。面对青海特殊省情,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必须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内在逻辑、重大原则,系统梳理总结青海现代化发展历程、经验与启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意蕴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立足国情,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选择

实现现代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发展进程来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百年来追求的历史宏愿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带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始终朝着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探索,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4]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5]我们要清晰的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理性上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根本价值在于从人民立场出发,驾驭资本为人民群众谋福祉[6],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工具理性逻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功实现由资本现代性走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8],从“一穷二白”“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0]。

在奋力探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上,我们党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战略谋划,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特色中,充分把握现代化的普遍性与中国实际的特殊性。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纵横交错中—世界历史发展和世界交往联动的进程中,进行的一项前所未有、全面而系统、坚决而有步骤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把成功的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指导新一轮实践,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与规划未来的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统一,从根本上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11]离开党的领导,脱离自身国情、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理论与实践。从本质上看,党的领导是根本,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12],在这一过程中,成功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拓展了实现现代化的途径[13],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反映了遵循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新境界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涉及党和国家总体布局、奋斗目标、战略布局,涉及治国理政全领域各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总体历史性趋势、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体现了党遵循自身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掌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统一,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实施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从新世纪开始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奋斗目标,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不断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4],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刻意蕴是在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分步实现战略目标的动态过程,最终实现系统谋划与稳步、分阶段、切实可行的推进实施相统一,并牢牢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丰富,既顺应时代要求,又契合人民意愿,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又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产生了强有力推动作用。这充分证明,我们要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青海的发展历程

任何一个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都需要历经现代化的较长发展历程。为完成现代化任务,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作了擘画。以后,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四个现代化”的内涵做了进一步调整。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之后的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党中央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打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5]

作为全国的一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完成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不同社会阶段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紧紧围绕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各项安排部署,顺利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全省各方面工作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全面开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确定了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为打开青海新局面,1983年4月,青海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团结全省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改革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努力改变全省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为全面开创新局面,建设团结、文明、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青海而奋斗。1987年,党的十三大完整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之后,全省上下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展了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进一步确立了大力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思想。

1988年5月,青海省第七次党代会在充分考虑省情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省今后发展经济的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十六字发展战略,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使得青海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保持全面发展活力。20世纪90年代是青海加快发展、经济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青海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1993年5月,青海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从青海实际出发,加大改革领导,扩大开放程度,以资源开发为重点,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努力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和实现青海经济全面振兴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同时,此次大会也提出,在90年代把全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1997年,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对如何实现其中的第三步目标作出进一步规划和细化,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16]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面对世纪之交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实现全省跨世纪的奋斗目标,1998年4月,青海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青海带入二十一世纪,旨在与全国同步按期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可以看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末,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全国到青海取得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到总体小康的积极跨越和历史性成就。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世纪之交,党中央决定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发展西部地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并鲜明提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同时,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2年5月,在相继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青海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新世纪初青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形成了“建设小康、富民强省”的总体目标,大会提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努力把青海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为全面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鲜明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此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看,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党的十六大以后,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奋斗目标看,党的十七大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确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确保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相统一,与党中央“四位一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相一致,在深刻把握省情特点、发展阶段和各族人民奔小康愿望的基础上,2007年5月,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青海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大会也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要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人民、向历史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使青海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成果,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高度,2012年5月,以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为标志,大会作出今后五年“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两新”目标和“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三区”战略,为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奋斗目标。同时,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2020年10月低,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的表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第一个百年目标临近的关键节点上,青海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2017年5月,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这一部署进一步开创了全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021年6月,青海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推进大会召开。此次大会宣布,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现行标准下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3.9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力确保了青海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1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8]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党的二十大重申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19],必将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影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任务,在不断深化对青海省情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2022年5月,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从历史的纵深描绘了全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和现代化新高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青海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与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总结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青海发展的经验,从更高的层面深入思考下一步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期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化省情认识,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保证

回顾青海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历史,青海始终坚定不移同党中央在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保持高度一致,把党中央对青海工作的要求贯穿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五个坚持”重大原则以及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等方面,青海必须一以贯之坚决落实好,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对引领地方发展的必要性和关键性。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青海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环节,基于青海的发展基础,结合青海工作的具体实际来谋划。既与全国相一致,又有新的侧重,既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也不超越阶段、盲目冒进,注重以发展为基础,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着力以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以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活力,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以突出重点抓生态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廓清思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青海高原的生动实践,让中国式现代化在青海得到了有力的坚持和拓展。例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奋斗目标、“两新”目标、“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目标的提出以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都始终注重从青海的实际出发,立足青海在全国大局中所处的方位,与时俱进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适应青海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找准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青海特点的现代化路子,全面担负起青海应尽的历史责任。

面向未来,一方面,应继续深化对本地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深入研究青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域性、前瞻性、趋势性问题。从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全面规划部署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已有建设成果,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补短板,继续保持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如扩大内需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的任务目标要求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更好地统筹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青海特色、青海亮点的现代化路子。做到从总体要求到每个块面、每项任务都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求以及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确保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海各地区各民族共建共享现代化硕果。

(二)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是推进青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考量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统一整体,青海的现代化和全国的现代化是互相依存和互相联系的,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十分重视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中西部地区倾斜和支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一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涉藏地区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党中央重大战略支持下,青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青海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更加重要,青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实践证明,青海在现代化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机遇,加快发展,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但同时也要看到,青海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发展上的差距,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更加重视缩小地区差距问题。

纵观青海现代化建设历程,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奋斗历程。青海地区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条件艰苦,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进行现代化建设着实不易。因此,必须要有一股精气神,知难而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信自强。在青海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改革发展实践中,各族干部和群众紧密团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在巍巍青藏高原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新青海精神,这些精神成为青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面对伟大的现代化事业,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伟大精神,投身伟大时代,继续团结奋斗、奋发图强、努力开拓,把积极投身现代化事业作为一种情怀和追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三)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牵引

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提出的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目标任务,是青海在新时代新征程探索的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相适宜并符合青海省情实际的现代化新路子,任务艰巨、前景美好。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并从党和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

在青海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清醒认识到青海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的实际[20],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艰巨繁重,应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锚定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要认识到青海作为生态大省肩负特殊使命,应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和第一抉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稳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不断扩大生态普惠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要以资源、能源、高原等领域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

要围绕促进共同富裕,建设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紧紧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着力建设法治青海、平安青海,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青海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发展相对滞后,但现代化步伐不能落后。未来五年是“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和负重前行关键期,站在新的起点上,应以中国式现代化统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着眼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中国特色在青海的具体表现,紧紧抓住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既立足于青海的实际情况,也放眼全国和世界,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把握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机遇挑战和美好前景,在更大范围、更大层次、更宽视野上谋划发展思路、谋求发展机遇,动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动“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行稳致远,继续走出走好一条符合党中央要求、体现青海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作出青海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青海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大美青海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青海“闯关”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