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根松,戴建忠,薛向红,杨一平,孙海燕,陈伟国*
(1. 绍兴市大禹蚕种制种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2. 浙江省海宁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自古以来,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与种桑养蚕业相伴相随几千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桑树害虫防治更加依赖杀虫剂的使用。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饲料,杀虫剂质量问题或使用技术问题使得桑叶农药残留超过安全范围,而造成的养蚕中毒损失事故并不鲜见。因此,施用于桑树上的杀虫剂必须确保对家蚕的安全性。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桑树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以及现代化学杀虫剂的应用演变历程,详细分析了桑树专用杀虫剂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全面介绍了当前桑树专用杀虫剂品种及其使用方法,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桑树杀虫剂产品,保障养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并针对我国高毒农药禁用限用政策的实施,桑树主要杀虫剂面临退出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开发新的桑树专用杀虫剂的建议。
古人开始栽桑养蚕后,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桑树害虫危害的严重性,记述、总结了相关的事件和实用方法。《二十五史》记载的桑、蚕灾害中,桑虫引起的灾害占桑灾的40%,仅次于低温冻害等气候性灾害,但受当时的认知水平所限,史料中仅记载了少数桑虫的具体名称[1]。汉代时,已有关于桑天牛、尺蠖和桑螟等害虫的记载[2]。对桑树害虫进行防治,有记载的最早见于后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3]。元代《王祯农书》最早提出用硫磺、雄黄等矿物质作为桑树杀虫剂[4]。到明代,对桑虫害有简单的生活史描述,并提出了较系统的桑虫防治历和具体方法,如桑天牛“食桑皮而子化其中”,提出了用涂抹桐油或灌注百部汁杀灭桑天牛幼虫的防治方法[2],即当时已经开始应用油类杀虫剂和植物杀虫剂。明末清初反映浙江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沈氏农书》,对桑蟥的发生规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农业防治和人工防治,以及百部草浸汁,或用巴豆去壳、水浸、捣细后取清汁喷杀桑蟥幼虫的药剂防治方法,此法也可防治其他桑树害虫[2]。植物源杀虫剂在我国古代使用的有百部(又名波母草、婆子草)、巴豆、烟草(烟叶梗),直到20世纪20 年代,祝汝佐先生还改进了巴豆的使用方法,研制成巴豆乳剂防治桑树害虫;此外,鱼藤也在近代用于桑虫防治[5~6]。《蚕桑类录》记载:“黄壳虫,清晨撒石灰于带露水叶上”[4],从该虫的外观描述和在清晨防治的特点分析,有可能是指黄叶虫的防治,这也是矿物源杀虫剂的应用之一。直至今日仍在广泛使用的石硫合剂就是以生石灰和硫磺为原料熬制而成,只不过我国古人是分而用之。清末至民国初期,杭州蚕学馆的设立开启了我国近代蚕业教育。桑虫的研究和防治始于1929年[5],江苏、浙江、四川等蚕区先后组织桑虫防治,但当时以刮除桑蟥卵、摘除桑木虱产卵叶的人工方法为主,虫害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近代中国在长期的战乱中动荡,蚕桑业受到严重摧残,桑树害虫防治技术未有明显进步。
1952 年出版的《中国的桑虫》指出[5],使用杀虫剂防治桑虫最易见效,该书介绍了桑树常用杀虫剂的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如用砷酸铅喷粉或喷雾防治桑蟥、桑尺蠖等咀嚼口器害虫,柴油等油类防治介壳虫、桑蛀虫,石灰硫磺液防治介壳虫、红蜘蛛,松脂合剂防治介壳虫、桑木虱,巴豆乳剂防治桑蟥,除虫菊肥皂液防治桑蟥、桑象虫等,鱼藤精防治桑蟥、叶虫、金龟子等,六六六防治红蜘蛛、叶虫、鳞翅目幼虫。由此可见,新中国建立初期,桑树杀虫剂以矿物源和植物源杀虫剂为主,有机合成杀虫剂极少。这是由于我国农药工业基础差,1949 年,全国仅有4 家小农药厂[7]。1952 年,六六六投入规模化生产,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化学农药时代。六六六是桑树上最早使用的化学杀虫剂之一,浙江省嘉兴蚕种场于1955 年试验了六六六防治桑蓟马,后扩展到桑尺蠖、桑毛虫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8]。20 世纪60 年代,桑树杀虫剂有六六六、DDT等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敌百虫,植物源杀虫剂有鱼藤精[9]。70 年代,桑树使用的杀虫剂品种大幅增加,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DDT、林丹、氯丹,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乙酰甲胺磷、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稻丰散、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亚胺硫磷、二溴磷、灭蚜净等,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速灭威,植物源杀虫剂鱼藤精[10~11]。80年代初,禁用六六六、DDT 等有机氯杀虫剂后,桑树杀虫剂进入有机磷时代,品种也有推陈出新,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稻丰散、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亚胺硫磷、异稻瘟净、甲胺磷、双效磷(敌百虫+马拉硫磷混剂),冬季封园防治开始使用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80年代末提出的《浙江省桑园害虫药剂防治规范》,形成了系统的常用农药品种谱及其使用技术[12]。90年代,桑树杀虫剂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新增了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杀扑灵等产品,引进了灭多威、扑虱灵等新型杀虫剂防治桑粉虱[13,14]。
21世纪交替之际,桑树杀虫剂的复配混用受到重视,生产中将敌敌畏和辛硫磷混配使用逐渐普及[15~18],并应用至今;除早期已推广应用的双效磷(敌百虫+马拉硫磷,商品名“桑喜”)[19],又陆续开发了一批针对桑虫防治的复配杀虫剂,有24%敌畏·灭乳油(敌百虫+灭多威,商品名“桑虫清”)[20]、60%敌畏·马乳油(敌敌畏+马拉硫磷,商品名“维桑”)[21]、65%敌畏·辛硫磷乳油(敌敌畏+辛硫磷,商品名“桑虫净”)[22]、40%敌畏·辛硫磷乳油(敌敌畏+辛硫磷,商品名“护桑”)[23,24]、40%丙溴·辛硫磷乳油(丙溴磷+辛硫磷,商品名“保桑灵”)[25],33%桑保清乳油(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复配剂)[26],50%桑虫净乳油[27](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虫净[17](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复配),多效灵[28](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复配)。由于蚕桑科研单位各自研发配方,可能为了保密,桑保清、多效灵、桑虫净[17,27]、富桑[29]等药剂的有效成分不详。或许为了在桑树上推广应用,许多农药的商品名带有“桑”字,有的甚至出现同名,取名为“桑虫净”的就有3家(分别为四川、江苏和广西生产或研制)[17,22,27];也有同一种药剂配方使用不同的商品名,如40%敌畏·辛硫磷乳油,取名“护桑”和“桑农乐”[23,24]。因此,造成推广应用中的混乱,加上广西等新发展蚕区假冒伪劣农药的出现,导致蚕农损失,扰乱了这些新农药的市场,桑保清在2002年取得桑园农药临时登记后仅5年左右即取消登记[30]。
进入21 世纪后,国家逐步禁用限用甲胺磷、氧化乐果、杀扑灵等高毒有机磷杀虫剂,桑树主要杀虫剂24%敌·灭乳油(桑虫清)因含有高毒的灭多威被终止登记,毒死蜱成为新的中长效有机磷杀虫剂[31]。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残杀威于2009 年登记在桑树上使用,后又新增了吡啶甲亚胺类杀虫剂吡蚜酮。
家蚕对有毒有害物极为敏感,桑树使用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损失屡见不鲜[32,33]。因此,蚕桑业务技术部门根据蚕桑生产特点,筛选并推荐了一批既对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又对家蚕安全可控的桑树杀虫剂[12],这些桑树杀虫剂都是从大田作物杀虫剂中筛选而来。由于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农药登记使用范围等要求相对宽松,没有引起生产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药使用者的重视,因此桑树常用农药中登记在桑树上的品种极少[34]。
20 世纪90 年代,浙江省蚕桑主产区陆续发生桑粉虱、桑螟、桑蓟马等害虫暴发性危害,氨基甲酸酯农药灭多威(万灵)开始引进到桑园中使用,但是在试验和应用中发现,这些制剂并不适用于桑园。为此,浙江兴农综合技术开发公司研发了防治桑园害虫的40%灭多威乳油,于2000年获得农药临时登记证,成为首个专门登记在桑树上使用的农药新产品。与此同时,筛选出65%毒死蜱乳油、50%丙溴磷乳油等10种桑用农药及配套安全应用技术,并在7个蚕桑主产省推广应用[35]。
到2000 年前后,全国农药生产企业有2000 多家[36],农药市场无序竞争,假劣农药充斥市场。2001年,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农药产品抽查结果显示,农药产品合格率为80%[36];陕西省商洛市植保站1999 年~2001 年连续3 年抽查,农药合格率为51.8%~66.7%[37]。
2001 年秋季,浙江省海宁、桐乡两市使用立打螨防治桑红蜘蛛,造成2.76万张中秋蚕不同程度中毒,经济损失高达808 万元[38]。原因是生产企业为提高防效,违规在立打螨农药中混入对家蚕敏感的氯氰菊酯成分,由于立打螨未登记在桑树上使用,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为超范围推荐使用农药承担了大部分经济赔偿。这一事件后,农业部门处于两难境地,发布防治情报时不能不提农药品种,但由于桑树上登记的农药品种少,不得已推荐未登记在桑树上的农药品种,一旦造成经济损失,不可避免需要承担相应责任[39]。
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蚕桑界,尤其是桑树植保工作者开始重视桑树专用农药的筛选和应用,部分农药企业也积极介入桑树专用农药的登记[40]。桑树专用农药是指为保障养蚕安全而专门用于桑树的农药品种,此类农药的登记作物必须是且不限于桑树,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种类。相比于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最强,风险也最大,占生产事故损失的比例最高。因此,桑树专用杀虫剂更加受到关注。事实上,最初提出的桑树专用杀虫剂仅仅是蚕桑业内认为适用于桑树的,但不一定是登记在桑树上的农药品种,如乐果、桑虫清、甲基异柳磷等[16,20,41]。按照2017 年最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桑树专用杀虫剂是指登记作物必须包括桑的农药产品。
2008 年~2014 年,新增和重新登记的桑树专用杀虫剂达到高峰期,40%毒死蜱乳油、40%灭多威乳油、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敌·马乳油、60%敌畏·马乳油、65%敌畏·辛硫磷乳油、40%敌畏·辛硫磷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2017 版《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敌敌畏、辛硫磷登记用于桑树的制剂产品重新洗牌,农药标签信息也基本统一。2021 年12 月16日,联苯菊酯新增登记用于果桑树的桑粉虱防治。至此,形成了规范登记的13 种桑树专用杀虫剂产品。
3.1.1 40% 毒死蜱(chlorpyrifos)乳油
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085598;首次批准日期:2010 年1 月4 日;登记作物:桑树、水稻;防治对象:桑尺蠖、稻飞虱;桑树使用方法:1500倍~2000倍液,喷雾。40%毒死蜱乳油对桑尺蠖、桑蓟马、桑叶蝉、红蜘蛛防效良好[42]。养蚕安全间隔期:40%毒死蜱乳油2000倍12 d~15 d(广西),1500倍春季20 d、秋季18 d(江苏),1000倍25 d(浙江)[43~45]。
3.1.2 60% 敌·马(trichlorfon malathion)乳油
又名:双效磷,敌百虫40%+马拉硫磷20%,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091825;首次批准日期:2009 年2月5日;登记作物:桑树;防治对象:野蚕、桑螟;使用方法:1000 倍~1500 倍液,喷雾。60%敌·马乳油对桑螟、桑毛虫及低龄桑尺蠖防效良好。养蚕安全间隔期:60%敌·马乳油1000倍2 d~3 d(浙江)[46]。
3.1.3 60%敌畏·马(dichlorvos malathion)乳油
敌敌畏40%+马拉硫磷20%,低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121480;首次批准日期:2012年10月8日;登记作物:(蚕)桑树;防治对象:桑尺蠖;使用方法:1000倍~1500 倍液,喷雾。60%敌畏·马乳油对桑螟和低龄桑尺蠖防效良好[21,46]。养蚕安全间隔期:60%敌畏·马乳油1500 倍7 d(广西),1000 倍5 d(江苏),1000倍3 d(浙江)[21,47,48]。
3.1.4 65%敌畏·辛硫磷(dichlorvos phoxim)乳油
敌敌畏40%+辛硫磷25%,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灶星农化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 20100269;首次批准日期:2010年1月11日;登记作物:桑树;防治对象:桑毛虫;使用方法:1000倍~1500倍液,喷雾。65%敌畏·辛硫磷乳油对桑毛虫、桑螟和低龄桑尺蠖的防效良好[22,48]。养蚕安全间隔期:65%敌畏·辛硫磷乳油800倍~1200倍3 d~4 d(浙江)[49]。
3.1.5 40%敌畏·辛硫磷(dichlorvos phoxim)乳油
敌敌畏25%+辛硫磷15%,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禾美思(山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080453;首次批准日期:2008 年3 月27 日;登记作物:桑树;防治对象:毛虫;使用方法:800倍~1200 倍液,喷雾。40%敌畏·辛硫磷乳油对桑毛虫、桑螟、桑象虫、桑虱、2龄桑尺蠖防效良好[23,24]。养蚕安全间隔期:40%敌畏·辛硫磷乳油800 倍~1000 倍5 d~7 d(江苏)[23,24]。
3.1.6 40%丙溴·辛硫磷(profenofos phoxim)乳油
丙溴磷4%+辛硫磷36%,低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120959;首次批准日期:2012 年6 月14 日;登记作物:桑树;防治对象:桑尺蠖;使用方法:40 mL~60 mL/667 m2,喷雾。40%丙溴·辛硫磷乳油对桑毛虫、桑螟、野蚕和低龄桑尺蠖防效良好[49]。养蚕安全间隔期:40%丙溴·辛硫磷乳油1000倍~1500倍5 d~7 d(四川),1000 倍15 d(江苏),1000 倍10 d~12 d(浙江桐乡),1500 倍14 d(浙江湖州)[25,50~52]。各地残毒试验数据相差较大,可能是丙溴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降解差异所致,推广使用前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进一步明确该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3.1.7 77.5%(80%)敌敌畏(dichlorvos)乳油
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9 家企业;登记作物或场所:桑树等11 种;防治对象:(桑树)尺蠖;桑树使用方法:50 mL/667 m2,喷雾。77.5%(80%)敌敌畏乳油常规使用浓度为1000 倍,可防治大多数桑树害虫,30倍~50 倍液涂干可防治天牛、蛀虫等枝干害虫[12,16]。养蚕安全间隔期:77.5%(80%)敌敌畏乳油1000 倍4 d(四川),1000 倍3 d~5 d(浙江),1000 倍7 d(广西)[16,44,53]。敌敌畏与辛硫磷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15,18],77.5%敌敌畏乳油1000 倍+40%辛硫磷乳油1500 倍养蚕安全间隔期4 d~5 d(浙江)[21]。敌敌畏具有很强的熏蒸作用[54,55],蚕室或养蚕大棚附近桑园勿大面积喷施敌敌畏,防止蚕中毒。
3.1.8 48%(50%)敌敌畏(dichlorvos)乳油
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2 家企业;登记作物或场所:桑树等11 种;防治对象:(桑树)尺蠖;桑树使用方法:80 mL/667 m2,喷雾。48%(50%)敌敌畏乳油虽然有12个产品登记在桑树上,但生产中推荐使用的不多,稀释浓度和养蚕安全间隔期可参照77.5%(80%)敌敌畏乳油折算。
3.1.9 40%辛硫磷(phoxim)乳油
低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0 家企业;登记作物:桑树等11 种;防治对象:(桑树)食叶害虫;桑树使用方法:1000 倍~2000倍液,喷雾。40%辛硫磷乳油可防治大多数桑树害虫[12,16]。养蚕安全间隔期:40%辛硫磷乳油1000 倍4 d(江苏),1500倍3 d~5 d(浙江)[16,45]。
3.2.1 40%灭多威(methomyl)乳油
高毒;登记证持有人: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095017;首次批准日期:2009年4月21日;登记作物:桑树;防治对象:桑螟、野蚕;使用方法:4000 倍~8000 倍液,喷雾。40%灭多威乳油对桑螟、桑尺蠖等鳞翅目害虫杀虫效果好[55]。养蚕安全间隔期:40%灭多威乳油1500 倍12 d(广西),1500 倍13 d~14 d(浙江)[56,57]。40%灭多威乳油登记的使用浓度4000 倍~8000 倍沿用了20 世纪90 年代的试验结果和登记数据,至21 世纪初,仅10 余年时间桑螟对灭多威抗性达到35.2 倍(浙江海宁)[58];因此,近10多年来,生产中使用浓度提高到1500倍~3000倍[56~57]。
3.2.2 8%残杀威(methomyl)可湿性粉剂
中等毒;登记证持有人: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121393;首次批准日期:2012 年9 月14 日;登记作物:(蚕)桑树;防治对象:桑象虫;使用方法:1000倍~1500液,喷雾。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可防治桑象虫、桑尺蠖、桑螟、桑毛虫等桑树害虫[59,60]。养蚕安全间隔期: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11 d(浙江)[55]。
低毒;登记证持有人:祥霖美丰生物科技(淮安)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PD20141170;首次批准日期:2014年4月28日;登记作物:桑树、水稻、菠菜;防治对象:(桑树)蓟马、稻飞虱、(菠菜)蚜虫;桑树使用方法:1000倍~2000液,喷雾。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对桑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1~62]。养蚕安全间隔期: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00倍0d对3龄蚕无中毒反应(浙江)[62]。也有试验表明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家蚕具有残留毒性,但致死率低[63]。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登记在桑树上的制剂产品尚无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试验报道。
低毒;登记证持有人: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登记作物:果桑树、金银花、苹果树(2021年12月16日新增果桑树);防治对象:桑粉虱、蚜虫、桃小食心虫;桑树使用方法:800 倍~1200倍液,喷雾。一般认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家蚕剧毒或高毒,在桑叶上的残留期超过100 d[64]。因此,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氰戊菊酯仅在晚秋蚕饲养结束后用于封园防治,登记在果桑树上的25 g/L联苯菊酯乳油不宜用于养蚕桑园生长期的害虫防治。
化学杀虫剂具有见效快、防效好的优点,为我国桑树害虫防治,保障蚕桑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专门用于桑树害虫防治的化学杀虫剂的发展缓慢,已经使用50 多年的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仍然是目前的主要品种。其原因是既要杀虫(害虫),又要保虫(家蚕)的特殊要求,与近年来杀虫剂的发展趋势不一致,也与生产企业承担的质量风险、农药登记的投入产出不对等有关。随着我国高毒农药禁用限用政策的实施,毒死蜱、灭多威等桑树主要杀虫剂面临退出市场。因此,亟需加快开发新的桑树专用杀虫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