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耀刚 吕小宁 庞然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t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改善冠脉血流和实现心肌冠脉血流重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关键手段[1]。尽管PCI 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但部分冠心病患者行PCI 术后仍存在再狭窄问题。瑞舒伐他汀为一类新型他汀类药物,可有效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是PCI 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药物[2]。随着有关冠心病形成及PCI 术后再狭窄等相关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Width,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等因子的表达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5]。本研究将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瑞舒伐他汀联合PCI 治疗后SICAM⁃1、RDW 及vWF 水平变化与血管再狭窄发生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4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其中男94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59.67±10.42)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6];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50%[7];③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影响脂代谢水平的其他类型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选取91例同期于本院进行全面体检且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8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69±10.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择期PCI 治疗,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控制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及延缓心室重构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 d加用瑞舒伐他汀[合肥合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395,规格:5 mg(按瑞舒伐他汀计)]治疗,每晚睡前口服1 片,术后持续服用1 个月。
冠心病组患者PCI 术后1年内(随访方式以来院复查为主)对支架远端、支架近端以及支架内的3个节段进行定量分析,其中近端和远端包括支架内距离支架5 mm的范围,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置人节段管腔直径狭窄≥50%参考管腔直径判定为血管再狭窄。
所有冠心病患者于急诊介入治疗前、术后2周及1年分别抽取肘静脉血4 mL(对照组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血液标本),3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后置-20℃冰箱备用。SICAM⁃1、vWF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Roche cobas8000 e 801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检测RDW,仪器及试剂源自四川省亚中医疗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t检验,多组间采用F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组治疗前SICAM⁃1、RDW 及v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治疗2 周后SICAM⁃1、RDW 及vWF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治疗后1年SICAM⁃1、RDW 及vWF 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ICAM⁃1、RDW 及vWF 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ICAM⁃1,RDW and vWF levels(±s)
表1 SICAM⁃1、RDW 及vWF 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ICAM⁃1,RDW and vWF levels(±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同组治疗后2 周比较,cP<0.05。
组别冠心病组治疗前治疗后2 周治疗后1年对照组F 值P 值n 124 124 124 91 SICAM⁃1(ng/mL)150.74±39.78a 196.56±41.57ab 140.29±35.41bc 136.89±35.82 61.08<0.001 RDW(%)10.58±2.13a 16.45±2.59ab 6.79±1.37bc 6.44±1.21 664.58<0.001 vWF(%)135.14±10.55a 195.68±13.47ab 98.29±9.15bc 96.87±9.66 2113.02<0.001
随访1年,根据ACI 术后随访记录中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n=51)和无狭窄组(n=73)。
再狭窄组年龄、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ICAM⁃1、RDW及vWF水平和吸烟情况与无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血肌酐、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单因素分析[n(%),(±s)]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in stent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treatment[n(%),(±s)]
表2 影响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单因素分析[n(%),(±s)]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in stent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treatment[n(%),(±s)]
因素性别年龄(岁)BMI(kg/)高血压病糖尿病病血肌酐(mg/dL)甘油三酯(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总胆固醇(mmol/L)SICAM⁃1(ng/mL)RDW(%)vWF(%)吸烟男女<50≥50>24≤24有无有无是否再狭窄组(n=51)35(68.63)16(31.37)40(78.43)11(21.57)32(62.75)19(37.25)42(82.35)9(17.65)40(78.43)11(21.57)1.68±0.56 1.80±0.35 2.48±0.71 3.29±0.51 4.59±0.81 167.80±12.47 8.06±1.07 104.59±3.74 43(84.31)8(15.69)无狭窄组(n=73)59(80.82)14(19.18)7(9.59)66(90.41)27(36.99)46(63.01)22(30.14)51(69.86)10(13.70)63(86.30)1.71±0.51 1.84±0.36 2.52±0.73 2.01±0.34 4.56±0.89 123.75±16.88 5.79±1.33 92.75±3.66 15(20.55)58(79.45)χ2/t 值0.660 60.456 7.987 32.779 52.283 0.310 0.616 0.304 16.774 0.192 15.850 10.112 17.567 49.036 P 值0.417<0.001 0.005<0.001<0.001 0.757 0.539 0.762<0.001 0.848<0.001<0.001<0.001<0.001
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得,SICAM⁃1、RDW 及vWF 水平异常升高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多因素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influencing in stent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treatment
随着PCI 术的发展,术后支架内再次狭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已成为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瑞舒伐他汀属他汀类的一种,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等作用,对预防PCI 术后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防治有较好应用效果[9]。因此,本研究选择PCI 术及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
再狭窄的本质是机体对动脉损伤的一种过度的愈合反应,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0]。SICAM⁃1 能够介导循环中的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研究发现SICAM⁃1 可参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发生的病理过程,在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1]。本研究结果提示SICAM⁃1 参与的炎症反应与PCI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
RDW 主要功能为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研究显示,冠状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RDW 的水平越高[12]。RDW 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炎症因子可能会作用于骨髓红系干细胞,从而抑制红细胞的成熟,使不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增加,最终使RDW 高表达[13]。本组数据结果显示:冠心病组PCI 术后2 周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考虑原因为PCI 术后冠心病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及骨髓抑制,从而导致红细胞生存和成熟出现异常[14]。进一步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发现,RDW水平异常升高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检测RDW 水平有助于评估PCI 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是维持血管良好的稳定性、紧张度及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的基础条件。vWF是一种内皮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成熟的内皮细胞Weibel palade 小体内,是目前公认的内皮损伤标记物以及血小板与内皮黏膜连接的桥梁,可在血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5]。从生化功能方面进行探究,vWF 可介导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内膜或内膜下部发生黏附、聚集,同时促进一种强力的局部血管收缩剂-血栓素A2 的合成与释放,最终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害。本研究结果提示介入治疗已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同时无狭窄组vWF低于再狭窄组,进一步证实vWF 参与了PCI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病理过程。
综上,冠心病患者经PCI 术及瑞舒伐他汀辅治后SICAM⁃1、RDW 及vWF 水平异常升高与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密切,临床需重视对合并高危因素人群的监测,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