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新
自2009年成为"为中国而教"项目组首批培训师以来,这些年我多次为学员们做各种主题培训,他们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希望我在培训时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021年10月份的主题培训之前,学员们提出了非常多关于课堂纪律的问题,这让我看到了年轻教师们对课堂纪律的"畏惧"心理。但这样的焦虑,其實也呈现了年轻教师们的可喜之处二大家对儿童成长都存敬畏心理。因为敬畏,所以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其实在教育现场,最可怕的不是有畏惧心理,而是无惧无畏二觉得没有搞不定的学生、没有镇不住的课堂。
课堂纪律管理,当然不限于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教师更应该去探究纪律背后的学生问题,并致力于去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寻求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教师会抱怨:班级里总是有那么多注意力差的学生,他们很难专注地持续听讲5分钟以上。如果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但是自己会安静地画画、折纸或者摆弄用品,那也是他自己个人秩序中的一种专注,教师可以慢慢去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就好。最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即便在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也没有办法专注地自己玩。他们唯一的乐趣是关注其他同学,教室里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籁之音,不停地要去溯源、去评论、去传播。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主动寻求家校合作。
告知家长注意力与家庭教养模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与小时候的家庭教养模式有关。很多孩子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因为老人的精力不足以对付闹腾的孩子,常常会让电视、动画片、手机游戏来充当孩子的"电子保姆"。有的孩子一天到晚对着动画片和电子游戏,甚至吃饭的时候眼睛也盯着动画片。
我们知道,动画片一般是每秒24帧画,每分钟则为1440帧画。如此高频率的变化,加上绚烂的色彩、高低起伏的音效,都是强刺激。长时间在强刺激下长大的孩子,很难被弱刺激吸引。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以及沉默的书籍,都是弱刺激。这样的学生很难专注地听课,更难安静地阅读。
帮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教师一旦发现了注意力非常糟糕的学生,要尽快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改变一个成年人是很困难的事,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不要向家长各种投诉:"你们家孩子上课老是讲话,今天又打扰了老师讲课。""你们家孩子影响了全班同学做操。"这样的投诉充满了不友好和否定,很难不把家长推到对立面。有些家长甚至会反过来质问教师:"管理课堂纪律是教师的责任,你找我干什么?"
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委婉,一定要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去沟通。"小朋友其实挺聪明的,但是他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没有办法好好学习。""我觉得如果家庭教养模式作出一些改变,孩子课堂上的注意力就能更集中,回家后爸爸妈妈也不用花多少时间再去辅导了。,这样才能慢慢打动家长,让他们愿意反省自己的教养模式。
指导家长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当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对家长的指导才能起效。
请家长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一直刷手机,跟孩子说话也心不在焉,孩子自然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玩的东西就是手机,就会一直跟家长要手机玩,或者就.作业与手机"和父母进行各种讨价还价。
请家长控制家里的电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最好让孩子看见一个优秀的成长范本。如果大人看着电视却让孩子早点睡觉,是很难保证孩子的人睡时间与睡眠质量的。所以家庭成员要达成一致:工作日孩子放学回家就不开电视机。
请家长多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爸爸妈妈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最好每天陪孩子读书半小时。慢慢帮助孩子培养注意力,让孩子能够从亲子阅读走向独立阅读,让孩子能够对沉默的书本产生兴趣。
其次让学生有事可做避免产生纪律问题
所谓纪律问题,表现就是:对规则熟视无睹,应该听课的时候自己玩,不被允许发言的时候随便讲话.…因此,教师尽量让学生有事可做,避免产生一些纪律问题。
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讲话的时间○如果学生一直在随便讲话,那么教师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学生很少有时间自由讲话?与他人交流,是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需求。成年人喜欢找朋友聊天,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情感需求。但是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我们小时候自由自在的.放学的路上",往往是被大人从一个空间(教室)转移到另外一个空间(家庭)。而且,学生的在校时间,因为各种安全问题,也被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的安排。如果学生与小伙伴自由讲话的时间都不能保证,那么他们就会在各种课堂上偷偷讲话,从而破坏课堂纪律。
教师要尽可能地保障孩子自由讲话的时间。比如,去餐厅吃饭的队伍,不要苛求.不准讲话",允许大家说说笑笑排队去餐厅(但要保持队形)。比如,餐后不急着把学生带回教室,而是让大家自由活动一下。比如,上课不拖堂,每一个课间鼓励学生去走廊与小伙伴聊天。比如,放学排队去校门口的队伍,不需要不停地喊整齐划一的口号,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聊天。比如,号召家长周末.互助带娃",家长轮流带几个孩子一起活动……
当学生与同伴的交流诉求被很好地满足之后,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点就可以慢慢从.什么时候我讲话不会被发现"转移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来。呈现到课堂上,就是课堂纪律越来越有序。
多创设一些全班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纪律混乱的时候,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单个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进行学习汇报的时候,如果时间过长,下面的学生无事可做,自然会乱哄哄。所以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兼顾到全班学生的参与。
比如,我请学生在讲台前的大屏幕上寻找隐藏在苹果后面的单词worker。屏幕上一共有 l8个苹果,一个学生用教鞭点击苹果慢慢找,要花费很多时间。下面的学生就无事可干,很容易瞎起哄.这里".那里",或者聊天、甚至打闹。即便换几个学生轮流来完成这个寻找游戏,效果也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会设计成:只有全体学生发布完.worker,worker,worker"的指令之后,讲台上的学生才能点击一次苹果。这个设计做到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室里立刻秩序井然,全班学生还不断地巩固了这个单词的音、形、意。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他们就不再是"教师与认真听课的学生"的旁观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要所有学生都真正在学习,课堂纪律自然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最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培养其遵守纪律的意识。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先生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一个教师要有完整的自我认同感,才能开展好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需要自我认同。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你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批评,他会慢慢觉得违反课堂纪律才是他的"常态"。他的自我认同有可能是很低的,覺得自己常常被批评是正常的,是不需要改变的。
教师可以用一些充满力量的句子来帮助学生,让他们建构更好的自我认同感。
"你们是受过良好学校教育的人哦!"这是我常常会说起的一个句子。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因为自我认同感低,他们对"被教师批评"完全不在乎。但是我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很多地区还有贫穷、饥饿,甚至战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你们不一样,你们在和平安宁的地区,已经接受两年多良好的学校教育了,多么幸运1"很多孩子都会触动:原来我比很多同龄孩子学到得多,我应该懂得道理……
"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更适合低年级小朋友 "学生升到三年级后,我提醒家长和学生:橡皮泥不可以再带到学校里,不可以在自由安排时间玩。但是仍然会有学生偷偷带过来,偷偷在中午拿出来玩。我要求他当天把橡皮泥带回家,而且建议:"不是不可以玩,只是橡皮泥更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玩。你已经是中年级学生了,应该看更多课外书,吸收更多的知识。"这样去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并自觉调整行为。
"聪明的人总是会尽快切换到正确的模式 "有时候课堂上临时生发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教师组织了好玩的教学活动,都会引起群情亢奋。然后一些调皮鬼就无休止地发挥,甚至愈演愈烈,整个课堂就难以回到正常的秩序。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温和地来一句:"切换!切换!聪明的人,总是会尽快切换到正确的模式。我来看看谁是最聪明的人。"学生们都会愿意成为那个"聪明的人",这句话的效果往往胜过严厉的指责。
经常赋予学生比较高的自我认同,让他觉得自己是值得被期待的,他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更高的要求,也会与教师期待的愿景不期而遇——课堂越来越有序。
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纪律问题,远远不限于"学生不听指令"这样的表象,往往可以追溯到学生的家庭教养模式,可以追究到教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情况,可以探究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可以探讨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只要教师用心去甄别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致力于去帮助那些需要改变的家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持续地提高引领学生成长的专业素养,课堂纪律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责编莫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