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芬
(石林彝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昆明 652200)
施工进度常用于衡量工期延误可能性,若进度慢,则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超出工期,形成人工费损失、总包管理费、材料费以及工地管理费用等,这些费用需要根据合同规定,由施工企业予以赔付,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度。若能加强进度管理,即可帮助施工企业节约投入成本,促进建筑业良性运作。
材料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原因,如采购材料质量不达标或管理不当致材料变质,都会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施工延误,需停工返工。或施工期间发现材料数量不足,还需停工等候供货,也会影响工期进度。因此施工期间加强材料质量和数量的监测是保障工期进度的关键点。
建筑工程中作业班组的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如施工技术和设计方案不吻合,需要重新返工,必然增加施工工期。或施工技术不达标,存在质量漏洞,都会延误施工进度。此外作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施工班组未进行技术交底,都可能由于技术水平问题影响工期进度。
施工设备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很多大型设备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如图1所示。若技术人员无法第一时间修理得当,还需要停工等候。设备故障问题主要由于属于设备养护和管理,使用期间操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未按照规范操作,未能定期养护检修,造成设备发生严重故障,致停工事故,严重延误工期。
图1 施工现场设备使用场景
施工期间若对施工现场管控不严,管理粗泛,极有可能造成施工进度延误,增加人力成本和工程成本。建筑企业选择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专业素养不足,未能重视对施工进度的监控,直到工期形成较大延误后才发现,此时追赶工期相对困难。或施工期间突发意外事故,管理人员无法做出科学决策,未能第一时间弥补错误,给工期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管理人员没能对施工班组长进行指导,施工班组长由于缺乏管理意识,未能严格把控工期,导致一线作业延误,积少成多,对施工进度产生不良影响[1]。
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是指施工员使用施工材料,按照合同要求建设建筑结构的行为。作为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材料除了在成本上占据70%左右的经济费用外,在施工进度上也有着关键的影响力。一旦施工材料不达标,将面临返工风险,继而在返工中延缓施工进度,导致验收时间得意后延。根据我国“建筑法”要求,对于工期延误情况,需要按照合同规定向开发商支付经济损失。因此,项目负责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科学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规定,具体如下。
(1)在采购施工材料时,施工企业对于自行采购的材料部分,应尽量选择与优质厂商合作,并且从尺寸、规格、形状、性能等多项标准分别予以准确评估。只有经过有效检测后,方可出具采购方案,并安排好材料的进场时间,而且还要提前编制较为细致的采购清单,如表1所示,而后对每一项通过采购审核的材料进行标记。
表1 采购清单样式
(2)在确定采购厂家后,需在指定时间里按时进场。此时要求现场负责人在材料进场前,于施工现场设置实验室,对待进场材料开展材料质量检验工作,可以从同批号产品中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其综合信息予以核对,最为主要的是应当核实其性能的达标率。以钢筋材料为例,要求对其抗压强度、公称直径、伸长率以及屈服荷载、横截面积分别进行专项检验。好比选择的是R235钢筋,应在质检人员的协助下,确保此类材料的横截面积为50.27mm2,25%的伸长率,235MOA的屈服强度与11.8kN的屈服荷载。一旦检测后出现异常情况,需要暂停进场计划,直到达标后方可作为建筑施工储备材料妥善保管在仓库里。
(3)对于已经进场的施工材料,需要由现场负责人以及施工员共同对即将实际应用在建筑结构中的材料质量做好把关工作。尤其对于易发生锈蚀的钢筋等材料,都需要为其创造安全的保管条件,直到顺利应用在建筑施工中,都应当得到全过程妥善管理,继而有效预防材料不合格引发的返工风险。
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亦有着重大影响,若应用的施工技术存在低效以及不匹配问题,则在施工中无法按照原有的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如期交工。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及时探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与施工技术的匹配程度。尤其在软弱地基施工现场,直接对其进行打桩作业,极易造成后续出现地基沉降情况,对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在前往现场开展施工项目时,应及时出具技术变更报告,而后获取变更权限后,按照新的技术方案尽快继续施工。如某建筑工程中,其基坑深度15m,土方开挖作业需要花费120d,桩基施工需要60d。在原有的施工进度安排下,即可在工期内完成桩基础施工任务。而在此工程中,因桩基础施工现场为软弱地基,需要先行建设松木桩,并采用夯击加固的方法,提升地基的稳固度。此时,需在原有基础上后延桩基础施工时间。为了避免耽误原有进度,进度管理员应对变更后的技术方案重新进行调整,从而在提效的前提下,维护施工安全。于技术变更计划中,现场负责人还要对施工员的施工规范性予以监督,杜绝因错误的施工行为,引起工程进度难以控制,最为关键的是在施工初期,应安排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展开全方位的调研活动,判定施工技术是否具有现场应用局限性,最终可在变更后的施工技术指引下,降低返工的可能性,于工期要求内顺利通过验收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吊车、升降机、混凝土泵车、钢筋切断机、抹平机等设备,务必保证数量充足,且运行状态优良。由于建筑设备消耗的成本较大,故而多以租赁等形式,帮助施工企业节约投入成本。此时,无论是自行购买的设备还是租赁设备,都应当根据施工规模,保证所备用的设备数量达标。同时,为了避免设备临时出现故障,致使后续工序无法得到落实,管理者需要对场内设备的性能定期进行检查,并在检修作业中按时对设备进行有效保养,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员在设备实际使用时,不会出现引起设备故障后果,从而有秩序的在设备助力下,于规定的施工进度内妥善施工。实际上,在对现场建筑设备进行管理时,需要以动态控制的思维,对不断变换的设备进行跟踪式管理。由于某些设备仅在某一时间段有所应用,而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继续使用,此时要求管理者安全保管好建筑设备,并且可以编制检查清单,如实填写设备使用情况,必要时可以拍照留证,而且可以借助专项检查方式履行职责,如图2所示。对于间隔使用的设备,需要将其置于安全场所内,并避免对现有的施工进度带来干扰。尤其是吊车等大型设备,不可以停留在基坑周边或者施工道路中,防止在多方协调沟通中,造成工期有所延误[2]。
图2 建筑设备现场检查
另外,对于设备操作人员,也要及时展开技能培养训练,使之在灵活操作中,最大化发挥出设备作用。随着对设备数量以及使用效果的动态管理,即可提升进度管理的有效性,最终促使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处于有序的管理环境下,切实维护施工进度的规范性。
施工进度要想消除人为因素带来延期后果,需要进一步实施人为进度保障举措,多包含以下4则内容。
(1)人为总结。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同工段的施工成果,需要随时对其进行总结,并积极开设调度会议,在相互沟通中确定下一项施工内容是否能在预定时间里顺利完成,而且也需要出具应急预案,若遭遇恶劣天气或者突发停工情况,如何在有限工期内跟进进度。这些内容都应当由项目部、技术团队相关成员共同商讨,以此在深度交流中,激发各部门员工的配合度。
(2)变更统计。不管是技术变更还是材料变更或是人员变更,都需要在沟通平台上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以此避免受人员调配等因素的干扰,造成进度受到影响,而且也要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实施方案,深度研究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报告,保证所有参与者都能充分了解施工动态。
(3)出具责任机制,对于进度管理职责的划分,应当将其交由专人予以负责,主要以项目经理、现场负责人为主,而后在出现延期后进行追责,引起其他人员对工程进度的重视。
(4)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因管理者容易受主观思维的影响,出现人为失误情况。对此,若能应用进度管理系统代替人力,即可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精准度[3]。
图3 信息化进度管理现场
例如,可以选用“MI8云项目管理平台”,其中包括合同云、费控云、物资云、现场云、人事云等多个功能模块,可以辅助管理者对施工进度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可视化管理。在此系统运行中,即使管理者未能亲自到场,也能从平台反馈的信息中掌握目前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而后经过平台下达新的管理指令,从而在远程管理中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实现精准控制。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常受材料、技术、设备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进度出现迟缓现象。为了进一步规避延期风险,需关注进度管控成效,通过材料质检、技术变更管理、设备动态控制、人为进度保障举措,促使施工企业在工期内妥善分配工程资源,提升施工进度的合理性,维护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