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红青 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麻醉科 (福建 邵武 35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研究区间:2018年9月~2020年8月,以本院接受治疗的困难气道患者70例为主,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据患者应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经口垫直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观察组35例: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分析在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下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咽部解剖结构的暴露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对相应治疗方法发挥的效用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在观察组患者中的实施,患者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插管成功率较高;比较咽部解剖结构暴露分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低;两组数据相对比,统计值P<0.05。结论:对困难气道患者采用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应用价值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规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纤维支气管镜是目前气道困难患者行清醒气管插管的金标准,在应用期间可操作性较强,可对进入方向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在具体实施治疗过程当中,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了气道处理难度,由此导致一次插管成功率得不到保证,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本研究对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与经口垫直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方式进行比较,对比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发挥的临床效用,内容如下。
研究区间:2018年9月~2020年8月,入选此次研究患者均为本院进行治疗的困难气道患者70例,基于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33~76岁,平均(48.15±13.3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32~78岁,平均(47.28±13.36)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采用改良普通喉罩(LMA-Classic,Intavent Orthhofix,Maidenhead,英国)辅助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MAJ-524,日本),在操作过程当中,根据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来选取合适的喉罩型号。确保在操作过程当中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进行,使患者头部保持正中位,指导患者将口张开,将喉罩经口腔置入患者咽部并在舌正中线,紧贴舌根向下,直至遇到阻力[2]。喉罩推入结束后,进行喉罩气囊充气,在此期间,如果患者通气阻力小,患者胸廓上下起伏良好,规律地进行呼吸,形成正常的CO2波形此时就表明,插入成功且取得良好的通气效果。在取得成功后,做好标志,调整其长度,然后做好固定[3]。纤维支气管镜经过气管导管从喉罩通气管中穿出,找准声门,对患者分级声门的暴露情况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干持续向前推进,直至气管隆突上方位置处的时候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管,然后退出纤维支气管镜干,在导管套囊中注入空气,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的方法是通过对患者双肺呼吸音进行分析[4]。成功后,做好气管导管固定,连接麻醉呼吸机(PM803,德尔格公司,德国)行间歇性正压通气,此间,VT:6~8m/kg,气流量:1~5L/min。在麻醉维持中,以静脉泵注方式为主,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丙泊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23138)、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00)剂量[5]。
对照组:经口垫直接行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在实施过程中,将口垫置入患者口腔当中后,再将纤维支气管镜套入气管导管,插入患者咽喉,抬起患者下颌,然后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调整。对会厌以及声门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将支气管镜干插入,其他操作方法与观察组相同[6]。
以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咽部解剖结构暴露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来对相应治疗方法发挥的效用进行比较。
咽部解剖结构暴露分级:Ⅰ级:咽部解剖仅见声门;Ⅱ级:咽部解剖仅见声门以及部分会厌;Ⅲ级:咽部解剖可见声门以及整个会厌;Ⅳ级:咽部解剖仅见会厌。
不良反应:对比在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疼痛发生率。
使用版本为SPSS23.0的统计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用χ2,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验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
数据显示,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数据,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相对较短;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见表1。
表1.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n=35)
结果显示,观察组咽部解剖结构暴露分级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数据相比较,P<0.05,见表2。
表2.咽部解剖结构暴露分级比较(n=35,n)
在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统计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35例患者当中,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的患者有2例,总概率为5.71%(2/35),在对照组35例患者当中,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的患者有8例,总概率为22.85%(8/35),两组数据对比,P<0.05,有显著的差异,χ2=4.200,P=0.040。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均消失,未对患者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7]。
困难气道是指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师在面罩通气(上呼吸道阻塞)、气管插管或两者兼而有之时遇到困难的临床情况。为已知的困难气道做好准备,并按照一定规则逐步处理,将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因此,所有患者在开始麻醉前都必须评估气道是否困难。
让患者的头部向前和向下弯曲,使颈部保持在这个位置,然后让患者试着抬起脸来测试寰椎关节的延伸。寰椎关节伸展运动的减少与插管困难有关。正常值从CA到C1逐渐增加,C1-q延长25°,寰枕关节延长35°。各麻醉科室应至少配备一台常规困难气道设备车或箱,可根据本科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应至少配备一台紧急气道设备。设备车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补充、更换设备,使各种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并有明显标识。
麻醉前评估,至少在麻醉前(手术室),有必要评估是否存在困难的气道。麻醉前准备好气道管理工具,检查麻醉机、呼吸回路、面罩、气道、喉镜、气管插管、插管探头、喉罩等,确保随时可用。
可预测的气道困难处理过程如下:当患者通过麻醉前评估被判断为气道困难时,分析气道困难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技术来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因此,麻醉师应该:①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确保至少有一名具有困难气道经验的高级麻醉师负责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③麻醉前应确定气管插管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种替代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应迅速采用替代方案。尽量使用麻醉师熟悉的技术和气道仪器,微创方法是首选;④气道治疗前全面罩吸氧;⑤尽量选择有意识的气管插管,保持自主呼吸,防止可预见的困难气道变成紧急气道;⑥ 在轻度镇静、镇痛和充分表面麻醉(包括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内表面麻醉)下,通过面罩给氧,并尝试接触喉镜;⑦如果操作者能看到声门,可以直接插管或快速诱导插管;⑧接触不良者可使用常规喉镜(合适的镜片)结合插管探头(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或光棒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口腔或鼻腔);或传统的盲式经鼻插管;视频喉镜也可以用来改善暴露,或尝试插管喉罩。⑨在困难气道治疗的全过程中确保通气和氧合,密切监测困难气道,当困难气道降至90%时,及时进行面罩辅助氧通气,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⑩如果插管失败超过三次,还需要推迟或放弃麻醉和手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总结经验和充分准备后,将再次处理。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是否成功插管。也可以通过肉眼、纤维支气管镜或视频喉镜下观察气管插管进入声门来确定。插管失败时,为避免同一人使用同一方法重复操作,应及时分析和改变观念和方法或人员和技术。在多次失败后学会放弃。通风和充氧是主要目的。同时,我们应该有微创意识。
总之,对于困难气道来讲,主要是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受麻醉方法的影响,使患者出现脑损伤以及死亡。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当中,困难气道的出现提升了麻醉师气道管理难度,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前,评估后选取相应的插管工具非常重要[8]。目前喉罩是常用的一种工具,是展开肺通气救治的最有效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下,除了对气管插管进行引导外,还可确定气管导管位置,以此来为后期气管插管位置进行明确,提升插管成功率。但是在该方法应用过程当中,患者咽部会长时间暴露,行全身麻醉诱导后,咽喉部肌肉松弛,口腔分泌物增加就会引发一系列风险事件。此时辅以喉罩可迅速建立有效通气,使得喉罩快速到达声门附近,降低实施麻醉后风险因素对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的影响[9-13]。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困难气道患者采取采用改良普通喉罩辅助插管,数据对比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相对较短;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较高,统计值P<0.05;观察组咽部解剖结构暴露分级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数据相比较,统计值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统计值P<0.05。
由此可见,在手术治疗期间,基于改良普通喉罩辅助插管的应用,可保证插管成功率,协助临床治疗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助于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