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空间的基本秩序

2022-04-15 04:0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6期
关键词:随机性相似性迷宫

张 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迷惑性是迷宫的基本属性。将迷宫作为一种空间来对待,对其迷惑性机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既可以正向利用迷惑性创造出丰富有趣的空间形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避免形成令人迷惑的空间体验。

人类在五大洲的范围内都发现了古老的迷宫图案,它们都充斥着“纵横交错的小道,错综复杂的长廊以及布排巧妙的石径”,这些迷宫的功能主要是禁止外人进入王家故逝者的陵墓、严守亡故人旅程的秘密、严防任何人盗窃陪葬品[1]。雅克·阿达利将由此演变而来的迷宫定义为“局限于高墙之内、至少包括一个入口或一个中心、没有可识别标记的错综复杂的路”[1]。

本文意在研究迷宫空间的迷惑性,因此在雅克·阿达利定义基础之上,进一步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那些具有内部空间,能够通过建筑、景观、装置、纸面等方式来呈现的迷宫形式。

迷宫迷惑性依托于迷宫的物质实体而存在,其秘密就隐藏在迷宫的形式之中。同时迷宫的迷惑性又是一种处于动态中才能感知的空间感受,这是由迷宫的游戏规则所决定的。因此要发现迷惑性的秘密,可以从静态形式和动态游走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去探讨迷宫空间规律的所在。

1 要素

雅克·阿达利所定义的迷宫中,大量充斥着路径、界面和节点等要素。为了分析迷宫的形式特征,本文同样采用要素法,随机选取符合要求的迷宫若干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可以发现,从进入开始直到走出,迷宫无一例外都包含了如下的形式要素:

1.1 边界

迷宫是有边界的,它将迷宫与其他空间隔离开。迷宫通常被围合在“或呈方形、或呈圆形、或取其它形状”[1]的实体边界内。对于无实体边界的迷宫,边界的意义则在于限定了它的空间范围。

1.2 开口

有边界就需要有开口,迷宫至少具有一个开口,它是进出迷宫的门户。开口的位置不改变迷宫的规则,但开口的数量却影响走出迷宫的难度。

1.3 路径

迷宫的内部空间主要是由路径组成的,在入口和指定地点或出口之间,就是由路径相衔接的。路径是为完成迷宫的游戏规则所提供的条件。

1.4 界面

迷宫的界面用以限定路径,它与路径是不可分离的。边界可以认为是迷宫最外围的界面。

1.5 节点

节点是迷宫中路径的变化之处,包括交口、转折和尽端。特别是交口,它是组织路径的枢纽,是人们需要做出路径选择的地方。

1.6 目的地

每一个迷宫都有让人到达的目的地,这是由迷宫本身的游戏规则所决定的。如图1 左边迷宫的目的地在圆心处,右边迷宫的目的地则在下方的开口处。

图1 迷宫的目的地(来源:网络资料)

2 秩序

当从要素的角度去看待迷宫时,就可以在游走中对迷宫不同部位的要素有所感知和比较。而迷宫迷惑性秘密就在这个过程中昭然若揭,那就是迷宫空间所存在的三个基本属性:相似性、无限性、随机性。

2.1 相似性

阿达利指出,迷宫“没有可识别标记”。这种由无差别所导致的相似性在游走迷宫时是极易被感知的。那么相似性是否是导致迷惑性的原因呢?

为了使论证效果更明显,我们采用极限法:在如图2 所示的米字形节点中,八条道路各向同性,具有强烈的相似性。假设同一人先后从(a)和(b)所示路径走入节点,他是无法分清两次是否从同一路径进入节点的,因为两次所见到的景象一样。但当把路径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时,进入节点的方向立刻就可以被辨别出来。这表明相似性足以导致迷惑性。西方神话中,王子忒修斯进入克里特岛迷宫后,就是利用线团来标记路径,从而打破相似性,成功走出了迷宫。这个传说反向证明了相似性的作用。

图2 迷惑来源于相似性(来源:作者自绘)

迷宫中不同部位的相似性,也起到不同的迷惑作用(表1):

相似性的作用表明,它是产生迷惑性的根本原因,它直接导致了方向感的缺失和定位的错误,间接使人们迷失在迷宫之中(表2)。

表2 导致迷宫空间迷惑性的原因

而人们关心的视线因素,却并不是产生迷惑性的原因。阿达利的迷宫虽然被设想为具有高大的界面,但纸面上的它就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内,却依然具有迷惑性。另外,BIG 建筑事务所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展示的迷宫(图3),就利用了这种视线的遮敞,让游客游走在边界的已知与未知之间,使迷宫充满张力。但视线的遮挡增加了定位的难度,人们只能在迷宫中往复试探。

图3 BIG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迷宫(来源:文献资料[2])

即便是较为特殊的镜面迷宫,其引发迷惑性的方式依然与相似性有关(图4):镜面反射产生了假像,当人们误以为真时,就会因空间感知错乱而迷惑(表3)。归根结底,镜面迷宫“误以为真”的迷惑性依然是由真假像的相似性而引发。

图4 镜面反射效果造成空间感知错乱(来源:网络资料)

表3 镜面迷宫迷惑性的原因

2.2 无限性

除各处相似外,迷宫还给人一种总是难以走到尽头的感觉——这种无穷无尽的特性就是迷宫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可以用试错次数来衡量。图5(a)为较简单的迷宫,(b)为较复杂的迷宫。在路径中需要做出选择的节点处标上了数字,需要做出几次选择,就标上几。其中,(a)中共有9 个2,为方便计算,假设每条路径都要经过,且只走错一遍,则(a)经过9X2=18次选择就能走出。(b)中有22 个2,则需要经过22X2=44 次选择才能走出。这个计算结果与图中两个迷宫的复杂程度相吻合。

图5 无限性与做选择次数有关(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因为迷宫中的道路是处处相似的,因此做出的选择次数越多,意味着迷宫容纳的相似性越多,无限性的本质也因此就是指容纳的相似性的多少 。图5 还表明,无限性越强,迷惑性越强。要使迷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需要在相似性的基础上达成无限性。

2.3 随机性

迷宫中充满了“错综复杂的路”,在迷宫中游走的过程表明,交口、转折等节点的存在使得迷宫的道路并非直通到底,而是曲折回环、几无规律可言的。如果没有这种随机性,通往目的地的路径将被一眼“看透”,相当于直接说出了迷宫的答案。

如图6(a)所示的简易迷宫中,黑色轴线为路径,路径上的所有交点的形式都相似,迷惑性已经产生。现有X 位于网格中心交点,Y 位于边界上的交点,要求从Y 点走到X 点。如果不对路径赋予随机性,则可通过对X、Y进行坐标定位,轻松计算出它们的相对位置。图(b)给出了其中一种到达方式,只经历了7 个交点,游走其中的迷惑性被轻松打破。

图6 路径的曲折回环对迷惑性的影响(来源:作者自绘)

现将网格中的路径用箭头标注,规定只能沿箭头所指方向前进,使四通八达的路径变得曲折回环,如(c)所示。此时网格并没有改变,但所经过的交点已增加至39 个,相当于容纳了更多的相似性,迷惑性大大加强。因此,随机性的意义还在于,它使相似性在有限的范围内变得无始无终,使无限性成为可能。

城市中的道路同样是左转右拐,却不会迷失,正是因为路牌、标志建筑以及手机导航具有指示的作用。这反向说明了没有相似性的随机性是不具有迷惑性的。

综观上述三种秩序,三者形成一个闭环:相似性产生迷惑性;无限性保证了足够的相似性;随机性促成无限性。迷宫正是通过随机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了无限的相似性,从而保证了自身迷惑性的成立。

3 结语

迷宫迷惑性的存在是由具有特殊属性的要素,所达成的相似性、无限性和随机性秩序共同决定的。现实中不少的实例都体现出迷宫迷惑性空间秩序在空间塑造上的作用。西安世园会迷宫园的设计就是大量重复利用灰砖、柳树来打造要素相似性,并利用镜面形成假像相似性的典型。园中道路在镜面的反射下空间深度加大,形状也更加不规则(图7)。纵向开启的真实拱门均处于一条直线上,形成在镜面中无限反射的意象。南北侧的镜面加强了这种无限性。

图7 迷宫园的布局(来源:文献资料[4])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在某种意义上以接近迷宫的形式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空间感受。其特色之处在于并没有设置具有“中心感的中庭”[3],而是将入口甩在了建筑的角部。其内部展厅由数片伞拱构成[5],各片伞拱结构形式相似,营造了较为统一的界面感和空间感(图8)。这是相似性在龙美术馆中的呈现。

图8 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相似性呈现(来源:文献资料[5])

同时伞拱的多向布局和不同楼层之间梯级的旋转、跌落,也营造了空间流动错落的感觉,减缓了行进的节奏,适应了人们需要停留以欣赏展品的行为特征。美术馆也不强调明确单一的流线,而是将伞拱作为片段式墙体,形成与多线程迷宫相似的流线组织方式,带给人们“多路线观展、非线性流程”的空间体验和“自由的身心享受”[3]。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则是一种反向呈现。纪念馆的路径自东向西单向行进,其中新馆和纪念广场以灰色调为主,“喻示着对逝者的祭奠与警告世人不忘历史”[6]。万人坑遗址和冥思厅则光线昏暗,将参观者的悲怆情绪推向高潮并寄托哀思。和平公园部分豁然开朗,宁静祥和,启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纪念馆完全打破了空间中可能出现的相似性、无限性和随机性,以灰、黑、白的色调打造了对比明显的序列关系,整个行进过程流线简洁,主题分明,营造了浓厚的纪念氛围(图9)。

图9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征鲜明的空间序列(来源:文献资料[6])

猜你喜欢
随机性相似性迷宫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认真打造小学数学的优美课堂
12个毫无违和感的奇妙动物组合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大迷宫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对“德育内容”渗透“随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