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应用

2022-04-15 06:36李恒黄丽李凤花颜娜
智慧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柱源性尿量

李恒,黄丽,李凤花,颜娜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因脊髓损伤引发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率较高,主要由患者神经调控机制发生紊乱,造成下尿路功能障碍[1]。因此临床症状多为下尿路症状,如尿频、遗尿等。患者排尿功能、储尿能力受严重影响,需留置导尿管以促进排尿。长时间留置可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严重者可诱发尿道损伤、溃疡、糜烂甚至是肾衰竭、死亡等。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是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与治疗的新方法之一,临床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可用于指导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膀胱康复规范、安全管理[2]。本研究旨在探析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等具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参考组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试验组进行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参考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5~72岁,平均(48.4±22.6)岁。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0岁,平均(47.2±22.5)岁。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临床可对比。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②愿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③均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或者是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④基本资料完整;⑤无严重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反对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②非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③无法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或是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④基本资料不完整;⑤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此次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膀胱排空程度>95%,置于取仰卧位或30°靠坐位,置入无菌导尿管排空膀胱,记录残余尿量。导尿管与测压装置相连接,打开输液调节器,向膀胱内以30mL/min速度输注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膀胱液体量即测压管内水柱波动连带性。一旦测压管中水柱升高至40cmH2O或尿道口溢出尿液,即终止操作,撤除测压设备,排空膀胱,拔除导管,记录导尿量。

试验组:所用材料(测压100cm标尺、一个可调式输液架、1副膀胱冲洗器、1副引流袋、10瓶50mL的生理盐水、1个无菌导尿包、带有刻度的量杯)。首先,取500mL生理盐水加热至37℃,悬挂于输液架之上,测压器标尺悬挂于输液架另一侧,输液器需垂直悬挂以防止曲折,同步打开开口。连接输液管下端三通管一段与输液器,患者先行自主排尿,而后置于仰卧位,无菌导尿包置入无菌导尿管,固定,排空膀胱中尿液,测定并监测残余尿量。同时导尿管接口连接输液器另一端,检查管道连接通畅情况,调节输液架,保证测量器零点水平与耻骨联合上缘齐平,打开输液调节器,膀胱常规输注生理盐水。每到达一定容量时,观察测压管中输注波动状况,记录波动时压力变动情况。一旦测压管中水柱升高至40cmH2O,终止活动,撤除测压设备,排空膀胱,拔除导管,记录导尿量。

1.3 疗效标准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生化指标:RBC、WBC、BAC、上尿路积水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说明,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说明,以率(%)表示,(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试验组与参考组患者的一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

护理前,试验组与参考组的一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值差异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试验组的一次排尿量高于参考组,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压力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出情况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检出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出情况[n,(%)]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主要影响下尿路功能,多由神经调控机制发生紊乱引起,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出现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被及时诊断出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按照病理生理学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过度、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以及神经源性括约肌功能降低。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指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收缩能力降低或者是收缩维持时间变短,造成膀胱排空时间延长或是无法在正常时间内完全排空膀胱,这类患者大多存在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过度指在患者在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充盈期过程中,逼尿肌过度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会出现排尿障碍,如排尿困难、尿潴留、尿痛等。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为维持肾功能、避免上尿路功能受到更大损害,同时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帮助相关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增加生存时间[3]。目前,关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主要方式有药物、手术和导尿等。药物包括灌注药物与口服药物,但效果多不佳;手术与药物相比,能够重建储尿功能与排尿功能,但易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且治疗费用高昂。大部分学者认为运用间歇导尿法及膀胱功能训练是现阶段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采用间歇导尿需知晓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即膀胱安全压力容量<40cmH2O)及残余尿量,以指导患者安全地间歇导尿次数与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检出率及护理后排尿情况差异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排尿状况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证实以上论证,与陆镇冬[4]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表明两种技术均可应用于治疗中,视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在排尿情况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因为膀胱感觉异常,单次排尿量较低,残余尿量较多。对于正常人,膀胱压力通常随着尿量增加而处于动态变化,正常值为0~40cmH2O,尽管在尿量的变化下,膀胱压力可急剧性上升,但是若超过40cmH2O,为异常压力,将导致膀胱内的尿液进入输尿管,往肾脏逆向返流。当膀胱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则可能引起双侧肾脏发生积水,使肾功能降低。当膀胱中没有尿液时,压力为0cmH2O,随着尿量增加,膀胱体积变大,可压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膀胱压力的变化情况非常重要,可作为评估水柱法膀胱压力容量测定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中应用效果的指标。在生化指标检出情况中,RBC为尿红细胞,正常情况为阴性,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泌尿道肿瘤或是肾炎尿路感染等。WBC为白细胞,是判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正常人体中,尿液中仅有少数WBC存在,一旦异常,尿液中将发现大量WBC。

尿流动力学检查虽然是泌尿科常应用的检查技术之一,但两种检查技术相比,水柱法膀胱压力容量测定技术的广泛性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其优势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经济适用性强,是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费用的1/5;②可就地取材,床边即可快速施展,尤其适合应用于早期;③操作方法简单,可控程度高,技术难度低,且治疗中所应用测压技术及导尿技术均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技术;④基层及相对落后的地区医院、诊所均可使用[5-6]。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常用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中,根据检查结果可在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上提供依据,并能够用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包括上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和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上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重点观察肾盏、肾盂与输尿管中尿液的输送过程,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重点观察膀胱、尿道贮存和排出尿液的过程。现今,在我国泌尿科技术中,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应用广泛,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为许多患者带来福音。不过在检查过程中,将对患者尿路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影响,并干扰其心理,导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7]。而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只是简单了解膀胱的容量没有实际临床意义,关键指标为膀胱的安全容量,当在膀胱安全容量范围内储尿时,才不会降低上尿路功能,减轻损害。水柱法膀胱压力容量测定能够明确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保证间歇性导尿法和膀胱功能训练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另外,在神经源性膀胱初步分型中还可提供有效依据,神经源性膀胱分型主要包括四种,一是逼尿肌以及括约肌均过度活动,二是逼尿肌弛缓与括约肌弛缓,三是逼尿肌弛缓与括约肌过度活跃,四是逼尿肌过度活跃与括约肌弛缓。张文玲[8]等在研究中发现,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在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开展科学且规范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证明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比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两种检查手段均可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安全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但水柱法膀胱压力容量测定技术的临床优势更加明显,可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水柱源性尿量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探探鲸的水柱
自制迷你喷泉
洗车新体验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水柱有“魔力”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