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治疗腰背痛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2022-04-15 06:36郭惠访
智慧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椎间隙腰背痛被动

郭惠访

(北京丰台医院,北京 100071)

0 引言

腰背痛患者常伴有背部疼痛,脊柱或腿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十分严重。当前,对于腰背痛患者的治疗,临床中常使用三维牵引的方法治疗,但部分患者在应用三维牵引治疗后仍存在疼痛情况,其疗效不尽人意[1]。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自身被动牵引法也逐渐应用至该病症的治疗过程,但临床上关于其与三维牵引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尚存争议,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腰背痛患者采用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300例腰背疼痛患者,并作出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2年7月-2018年7月选择治疗的3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应用三维牵引治疗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对照组,将应用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治疗的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男80例,女65例;年龄28~77岁,平均(52.64±5.67)岁;体质量45~88kg,平均(66.73±4.65)kg。观察组男88例、女67例,年龄26~78岁,平均(53.11±5.73)岁;体质量45~89kg,平均值(67.16±4.25)kg。以上为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在研究中比较。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精神、智力正常者;心、肺等脏器功能正常者;近期无外科手术或皮肤破损者。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骨质疏松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维牵引治疗,指导其取俯卧位,并自然放松,用手探查患者的腰椎间隙,将病变椎间隙放置在胸腹板与臀板交界位置,分别固定胸廓及骨盆部位。待患者全身放松后,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牵引力量为6~12kg(以患者牵引启动至腰部有微量拉感为准),牵引角度:背伸、屈曲15°左右,旋转度数:左旋、右旋各15°,以背伸旋转为成角方向,以左突向左转、右突向右转、中央突双转为旋转方向,30min/次,1次/d。观察组:给予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治疗,自身被动牵引法:床边对准患者的疼痛部位,腰部以上置于床上,臀部悬空,待患者全身放松后,维持该姿势20min左右,患者若存在骶髂关节后半脱位,下肢可稍微向后弯曲,患者若存在前半脱位情况,可用软枕将下肢垫高20~30cm,2次/d;其中三维牵引的方式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两组均于牵引治疗10d后进行效果评估。

1.4 评价指标

①治疗效果:治疗10d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2]评估患者的治疗情况,共包含自觉症状(9分)、临床检查(6分)、日常生活动作(14分)3项维度,总分29分,评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②疼痛程度: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价[3],选择直尺作为测量工具,长度为10cm,让患者在直尺上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进行标注,满分10分,评分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低;③指地距离的测量:患者为正常站立状态,然后弯腰双手自然下垂,指尖尽量触地,当感受到疼痛或向下动作受限时停止,卷尺测量指尖离地距离,离得越近提示治疗效果越好;④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职能和精神健康,单个项目按照0~100分评估标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治疗后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VAS评分均发生了改善,且优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2.3 治疗前后指地距离比较

治疗前两组指地距离相比,差异不显著;治疗5d、治疗10d后,两组指地距离相比,观察组距离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指地距离比较()

表3 治疗前后指地距离比较()

2.4 SF-36评分对比

两组S F-3 6 评分相比,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SF-36评分对比()

表4 SF-36评分对比()

3 讨论

腰背痛多与骨骼发育异常、脊柱退行性改变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认为该病症治疗的重点是增强患者的腰背肌功能。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故针对腰背痛患者多采用康复锻炼进行干预,然而部分患者在进行干预后,其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治疗效果相较理想预期有所差异[4]。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腰背痛是腰椎变形导致的,如椎间盘突出、坏死等,椎体轴位置不断变化,最终导致腰背疼痛感的发生。以椎间盘突出为例,当椎体出现三维方向移动,当椎体纵轴、冠状轴、矢状轴发生三维移位、旋转,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髓核承受的压力增加,进而对神经根加压刺激,导致机体发生腰背痛症状。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腰腿综合征。因此临床治疗原则可从纠正椎体三维移动、解除神经根过度刺激方面入手,本研究认为在三维牵引基础上,实施自身被动牵引法,两者联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动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治疗腰背痛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此外,本研究还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指地距离,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指地距离明显缩短(P<0.05),由此可见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肌肉僵硬情况。

分析原因:三维牵引是通过对正椎间三维方向改变进行纠正,增加椎间隙之间的负压值,扩大椎间隙,进而解除病变部位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同时三维牵引治疗具有简单、便捷、易操作等特点,微机操作可对患者进行瞬间复位动作,操作简便且无硬性技术要求,实施治疗的医师非常容易上手,兼具易控制、无创伤、疗效快等优点。三维牵引以生物力学为基础,融入中医正骨复位技术,通过脊柱的被动旋转、屈曲以增加患侧的椎间隙,进而扩大机体内硬膜囊与神经根的相对活动空间,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作用,进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5]。三维牵引还能促使椎间隙变大,回纳已经膨出的椎间盘,解除脱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三维牵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同时对三轴进行组合旋转,联动增加压力,符合生物力学原理[6]。此外,成角旋转的实施,可以有效扩大侧隐窝、神经根管容积,对小关节进行松动,有助于后期纠正小关节的嵌顿现象,同时将部分神经根压迫症状进行解除。

而自身被动牵引法充分利用重力原理,在重力作用下扩大椎间隙的距离,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促进神经根水肿消失,进而缓解疼痛。此外,自身被动牵引法是将病变部位对准床边,可以起到按压腰部软组织的作用,进而有效放松局部紧张肌肉,改善及维持血液循环稳定。自身被动牵引原理分析:借助腰部之下的自身重力,持续牵引腰椎,增加腰椎间隙,进而缓解神经根压迫。不断牵引下放松患者肌肉,促使机体局部水肿消失,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自身被动牵引实施期间,注意将床高度调整到合理范围,并与患者多聊天,帮助其放松自身情绪。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得到,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三维牵引联合自身被动牵引法治疗可改善腰背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指地距离,提升患者的临床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间隙腰背痛被动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初产妇产后腰背痛现状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盘内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溶解术对颈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
蔓延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腰背疼痛别忘查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