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郴
摘要:2016年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由此,学前教育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幼小衔接也越来越被幼儿园、小学及家长所重视,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儿童中心幼小衔接科学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其内涵包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根据《意见》要求,安徽省教育厅制定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秋季学期,全省96所幼儿园、32所小学开始试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铜陵市时光街幼儿园是实试点幼儿园之一。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
一、幼小科学衔接的必要性
幼小衔接,是指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幼儿园时期,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和游戏化课程为主要活动,在一日生活中积累经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帮助儿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不同教育方式,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比如:孩子会容易疲惫,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孤僻,不爱与同学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孩子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一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学习习惯上的改变,以及课程数量的增加,有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现象。而幼小衔接可以引导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有效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用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去和新天地接轨。做好幼小衔接,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兴趣和将来的学业成就都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相分离
一方面,部分小学未形成低年级缓慢过渡的衔接意识,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阵地,强调课标、教材的统一,用测验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主观上以为幼升小的孩子已经进行过拼音和计算的知识储备,小学零起点教学实际上失去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多数幼儿园教师努力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课程与游戏活动互相支持、互相渗透,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以及教师的必要支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支持儿童持续地自主探究,为他们观察、发现、探究、表达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及丰富的材料,开展游戏和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各搞各的,没有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环节,家长更加焦虑,生怕孩子到了一年级“跟不上”,导致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在家长焦虑的牵引甚至是干预下提前教授孩子语文和数学知识,实施“抢跑教育”,在大班阶段甚至出现大量生源流失去上学前班的现象。
(二)家长过度重视知识准备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焦虑,一些家长把“幼小衔接”等同于知识上的准备,因而找老师报各种辅导班或所谓的“幼小衔接班”,错误地把“入学准备”理解成“像小学生一样地学习”。这些做法忽视了儿童本身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忽视了学习品质、情感教育,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儿童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三)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
幼小衔接中问题,家长的焦虑,让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其中不乏过度宣传误导,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拼音班、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等;更有培训机构为谋取更大利益,违规开办全天托管。在幼儿园大班最后一学期或入小学前一两个月,家长会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引着,自觉不自觉地想尽办法给孩子创造条件,进行小学拼音和一年级数学的突击訓练,孩子们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上辅导班的路上……而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无疑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把握幼小衔接的儿童视角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有权就自己有关的事物发表意见,且他们的意见应该被理解和尊重。儿童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儿童的经验、心理感受、期待与顾虑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究,因为它们关系到幼小衔接的成效和质量。然而事实上,目前的幼小衔接的话语权都由成人把控,成人给孩子的是他们单方面认为孩子所需要的,而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和实行幼小衔接,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小学的认识和需求,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分享各自心中的想法和疑问,并帮助他们获得对问题的解答,让儿童的表达、成人的倾听和调整成为日常,了解儿童之所想,真正从“儿童视角”帮助儿童实现科学衔接。
以儿童为中心,做好幼小科学衔接2022年4月上第10期(总第110期)四、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家长、幼儿园、小学须转变观念,认识到幼小衔接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角色的基本转变,这一转变并不是山高路远、不可逾越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延伸和发展。小学生也不是一天长成的,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因而幼小衔接不只是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而应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一个可以向前和向后延伸的连续过程。这需要成人用轻松愉快的心情陪伴儿童,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儿童,放下紧张、焦虑,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从而让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
(二)多方合作,各司其职
1.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全面准备
幼儿园应充分研究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引导和支持幼儿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中体验社会交往,积累经验。增加自主操作性游戏,支持幼儿持续性探究行为,促进手眼协调,锻炼精细动作,培养幼儿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
(2)生活活动。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贯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洗手、喝水、如厕、增减衣物;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玩具、图书、文具以及自己的小书包;设置“值日生”“图书管理员”“小小园丁”等“岗位”,引导幼儿自我服务也服务于他人,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意识。
(3)学习活动。通过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小组探究等,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幼儿分享交流,支持幼儿的奇思妙想,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和善于表达的能力;向家长推荐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优秀图书,引导家长坚持亲子共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引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开阔视野,拓宽幼儿的认知面,积累丰富的经验。
(4)体育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多样化体育器械,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运动能力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户外体育运动和游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帮助幼儿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
2.小学主动衔接,让学校适应孩子
(1)主动与幼儿园衔接
小学教师要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一日生活、活动内容,把“小”放在“幼”的前面进行规划和思考。学校要重视低年级儿童的角色转换,尝试一年级教育教学“幼儿园化”,打破小学学习生活的固有模式,向幼儿园靠拢,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与幼儿园相衔接,为学生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营造轻松的听说环境、浓厚的阅读氛围;支持教师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坡度,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无缝对接。
(2)主动与儿童家长衔接
小学有责任举办幼小衔接方面的家教课堂,向家长宣传入学“零起点”的科学意义,同时明确告诉幼儿家长“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孩子入学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就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应该怎么准备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以纠正他们道听途说来要让孩子认多少字、学多少拼音、做多少算术题才能上小学的错误观点,共同帮助儿童顺利过渡。
(3)变“孩子适应学校”为“学校适应孩子”
《意见》明确要求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破除“学校本位”观念,改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做法,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主动关注、了解初入小学儿童的适应状况及背学习和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化指导,帮助儿童顺利平稳过渡。
3.幼小联合,双向衔接
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有效互通、有机融合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教研活动,互相观摩教学、游戏的组织与开展,促进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
小学要组织一年级学生走进幼儿园,和大班幼儿面对面,小学生分享他们在小学的一日生活以及成为一名小学生后真正体会到的快乐和忧愁,大班幼儿可就自己对小学生活的困惑和疑问直接发问,小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解答,帮助大班幼儿放下心中的不安和担心,树立对小学的渴望和信心。
幼儿园也应定期组织幼儿走进小学,近距离了解小学;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感受小学生活的新奇与不同,走进课堂体验小学生上课,激发幼儿对小学的期盼和向往。
同时,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可以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走进彼此的课堂,即同样的课程内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目标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有助于孩子在知识点上更好的衔接。
4.家长认同,支持参与
家长要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一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有必要举办幼小衔接方面的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方式,认同幼小衔接应该尊重儿童,从孩子的视角和孩子的需要出发,帮助儿童顺利过渡、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家长要成为幼小衔接的参与者,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参与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以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帮助孩子树立对小学生活的信心和期望。
(三)规范引领,强化管理
教育部明令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倡导小学教学“零起点”,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规范引领,进一步深化对《指南》的学习,使办园、办学更加规范科学、更加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规范管理,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专项治理;加强正面引导,多渠道广泛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多方协同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不是新生事物,幼小科学衔接是让我们总结过往经验,反思错误和不足,真正回归儿童视角,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多方协作,关注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的小学生活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525137.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3\]魏婷.以儿童为中心,解幼小衔接之困\[J\].幼儿教育,2021(13):5.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