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张晓燕 马玺越
摘 要:文章着重研究了新时代高校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载体上的创新,以创新组织生活为基础,研究其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力。文章建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构建党史故事题材库,围绕党史案例开展相应的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促进大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与覆盖性;在组织生活的设计及开展过程中,开展师生支部共建,并在共建过程汇总安排优秀教师党员完成组织生活的引领,使大学生能够以榜样为前进方向,形成思想引领与进步的自发动力;在组织生活形式上,可以设计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打造思想引领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精神,思想升华,进一步提升思想引领的效果。
关键词:组织生活;大学生党建;思想成长;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7-0113-04
大學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成长、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摇篮,要想培养出一流的青年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流的思想引领能力,发挥一流的思想引领作用,实现一流的思想引领价值[1],可以说,思想引领是高校大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2]。
高校组织生活是大学生党员党的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在大学生思想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及时纠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质量后备军,为祖国的各项事业拼搏奋斗。当前,在高校中,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开展已较为规范,且取得了积极的思想教育效果。但是,从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先进性、有效性等更高要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组织生活的开展以及通过此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形式仍存在改进空间[3]。
本文开展新时代高校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载体上的创新研究,以创新组织生活为基础,开展其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力的研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党史案例开展相应的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激发大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在组织生活的设计及开展过程中,开展师生支部共建,并在共建过程汇总安排优秀教师党员完成组织生活的引领,使大学生能够以榜样为前进方向,形成思想引领与进步的自发动力。在组织生活形式上,设计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思想在实践中得到成长。通过上述策略,形成新时代高校师生共同融入参与的组织生活形式,提升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力与培养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理论与经验可为高校大学生组织生活的开展以及对其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组织生活开展及其对思想成长的引领力分析
首先,当前大学生组织生活内容存在一定的单一性,缺乏新意。例如组织生活内容的理论学习过程较为枯燥,缺乏对大学生自发的吸引力,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组织生活存在参与率不高、非党员学生不关注等问题,导致思想引领覆盖性较差。最根本问题在于组织生活的理论学习、内容讲解形式较为机械化,甚至有些时候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使大学生在组织生活过程中参与度低,获得感低[4]。
其次,当前大学生组织生活常是学生内部开展的状态。例如以学生支部为单位进行相应的党内生活,由于缺乏更有权威性、说服力的参与者或者主持人,学生组织生活过程中的活跃性较低,降低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思想引领的示范性较差。大学生单一的组织生活也会造成与学业问题的脱节,缺乏更加有效的学业与思想融合促进效果[5]。
最后,当前大学生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书面性,即各项学习内容、讨论内容多以书面性的内容为主,实践较少。例如,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而多数组织生活停留在学习上级下发的一些指定文件的层面,较少涉及实地考察和实践层面,造成大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较低,导致大学生思想引领上的实践性较差。
综上,现有的大学生组织生活在形式创新、内容多样、效果提升等方面仍有较多改进空间。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高校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构建党史故事题材库,围绕党史案例开展相应的组织生活,改善组织生活的质量水平,提高组织生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组织生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从而促进大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与覆盖性。然后,在组织生活的设计及开展过程中,开展师生支部共建,并在共建过程汇总安排优秀教师党员完成组织生活的引领,使大学生能够以榜样为前进方向,形成思想引领与进步的自发动力。最后,在组织生活形式上,设计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打造思想引领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精神,思想升华,进一步提升思想引领的效果。
二、创新组织生活开展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力提升
(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生活开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以此为契机,为调动大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本研究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掘具有大学生思想教育典型促进作用的党史案例,讲好党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思想,使党的理论和思想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从而教育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从创业、立业、发展3个层次构建了党史教育题材库。
一是讲好党的创业故事。清朝末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中华民族无力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付巨款,中国人民陷入巨大的苦难之中。清朝灭亡后,中华大地又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人民流离失所,居无定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力量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站了起来。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当时受压迫状态下的底层人民对于解放的呼声,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力量。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党的队伍日益壮大,面对国家危难,民族消亡,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的出路。经过了28年浴血抗战,彻底击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通过讲好党的创建历史,使大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磨难以及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
二是讲好立业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后,各项事业都百废待兴,而且面临着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周边不断影响。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外顶住巨大压力,医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创伤,复苏国民经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开展经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诸多困难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带领中国人民将中国发展成GDP世界第二、多项科技稳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创造了国家发展的奇迹。通过讲好党的立业历史,使大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及人民幸福所创造的功绩。
三是讲好发展的故事。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沉浸于所取得各项巨大成就的喜悦之中,而是不断思考,继续前进,去探寻未知的道路,去谋求更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首位,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共产党人要牢记初心。通过讲好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使大学生党员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重大,也可以明白中國共产党的伟大魅力[6]。
通过上述党的故事题材库的构建,将其作为主要内容在组织生活中进行了生动介绍,形成了具有高吸引力的组织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组织生活的质量水平,扩大了大学生组织生活的覆盖面,从学生党员到广泛大学生,形成思想引领的全面覆盖。
(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讲好党的故事,以高吸引力的组织生活提升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覆盖性
高校教师肩负着促进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担子,在工作中需始终牢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党支部作为教师中的基层党组织,更是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责任重大,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引领,高校教师党支部责无旁贷。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开展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联合共建,在学业指导、科研育人等日常关怀中融入思想教育因素。
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工302支部为基础开展师生支部组织生活共建,内容上以党史学习、思想交流为递进。党史学习对于教师、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共同的学习过程可以给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来更加专注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师具有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以及良好的分析能力,由教师所分享的学习心得更能够起到对大学生的启发作用,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检验,特别是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的检验,能使教师教育与学生思想形成正向合力,实现“1+1>2”的思想教育效果。
高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思想人才的使命。作为以工科见长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教工支部中参与此项研究的教师还特别注意发挥科研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引领作用。该校肩负着大量国家亟须的国防科研任务,通过让学生接触教师们所从事的科研任务,使学生接触并了解国家国防事业发展及需求所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从而形成更加向上的思想以及报效祖国的动力。例如支部相关教师承担了水下目标识别相关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成果为我国海军智能化发展发挥着作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与教工支部联合共建的学生支部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不但提升了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加深了对海军国防事业的兴趣,从而建立了毕业后进入相关行业单位工作的志向。
(三)以实践学习为载体的组织生活,提高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性
在党史教育学习的基础上,以师生支部共建的形式积极开展实践学习,充分利用了西安市以及陕西省丰富的党史教育学习资源,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国情社情,感悟革命精神,筑牢坚定信念。
具体开展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老一辈革命精神的实践学习。例如为了提升大学生对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历史的认识与了解,组织师生支部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种种艰辛,也知道了第二十五军入陕在关中地区创建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过程,该红色政权在它存在的短短半年时间内,发光发热,使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与壮大。通过实践学习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感悟革命先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深入推进思想教育。
另一方面,对当代中国代表性发展成果开展实践学习。例如组织师生支部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崇凝镇线王村开展脱贫调研,通过参观苹果产业扶贫示范园,对线王村经济产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攻坚代表性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代表性地区、科技创新代表性单位的参观学习,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习的印象,形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载体的闭环,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力的实效性。
(四)组织生活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作用的效能评估
学院利用问卷调查、网络反馈、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了组织生活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作用的效能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客观评分题和主观评价两部分。客观评分题围绕学生个体对组织生活形式的感兴趣程度、学生个体对思想教育激发自身内在学习动力进而提升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程度等方面,主观评价部分则是请学生对现阶段组织生活思想教育形式和内容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后续完善建设方案,提升思想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通过评估发现,学生对于本文所开展的新型组织生活感到满意。首先,通过党史教学学习专题组织生活,学生认识和了解到了更多的以前不太熟悉的党史,学习了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增强了学生作为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以及责任感;然后,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学生与优秀教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对于思想的成长有了更多的指导与指引;最后,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学生将实际所观察到的与理论相结合,有机促进了思想成长。
三、结论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组织生活设计及开展过程中充分结合时政要素,以全党展开的党史教育为契机,在组织生活中生动讲述党的创业、立业、发展故事,构建丰富且具有高吸引力的组织生活,同时,以师生组织生活共建为形式、实践学习为载体形成新时代高校组织生活的有效闭环,高质量地推进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具有高覆盖性、高示范性、高实践度的思想教育引领力。
参考文献:
[1] 陆先亮,毛诚著. 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25-27.
[2] 孙传通. 增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生活有效性的路径建设思想政治课研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1):48-51.
[3] 盛春,李晓庆. 大学生精神成长视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反思与实践优化[J]. 思想理论教育,2020(11):102-106.
[4] 陈建甫.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20(21):69-70.
[5] 熊钰. 基于大学生成长需要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品开发[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8):138-142.
[6] 李棘,董铮. 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入与融合[J]. 大学,2021(28):13-16.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