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两会时,毫无意外,与环境相关的“双碳”议题依旧是2022年两会代表的关注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报告》中提到,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務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自限塑令实施后,我国的塑料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只报告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量减少,不报告材质替代品的增加情况,不能客观反映限塑成效。针对于此,民盟中央常委、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建议完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和回收报告制度。他建议在《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管理办法》中做出以下规定:对报告主体建立规模以上名录管理制度,做到应报尽报;明确商品零售经营者应协助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落实报告义务;可降解、无纺布袋、连卷袋等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作为报告客体,采用报告名录的方式进行管理;各级商务部门应主动公开相关信息,促进社会监督。
在减排方面,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直指碳排放大户物流业,他建议将“绿色化”发展纳入物流行业仓储、运输、包装、回收全链路的多个环节,通过开展物流业碳足迹认证,打造绿色新基建,构建减碳生态。张近东还建议物流企业要多角度、成体系推进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一是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对包装耗材进行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同时对包装耗材的尺寸进行计算和推荐,以提高包装耗材利用率。二是商品包装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循环利用,材料选择上要环保、可回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提出了关于消费端碳减排的提案,他建议搭建生活消费端自愿减排交易系统,明确碳减排的场景和定量的标准化;关联生活消费端与生产端的碳排放规则,形成全链条碳减排及其交易的闭环;统一规划,吸引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促进跨区域平台的衔接和整合;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生态文明,逐绿前行。绿色生活观念已经在民间开始加快普及速度,而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生产企业、商家还是民众,都要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减塑自觉性,提升节能减碳意识;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切实负起制定法律法规,严格监督检查的责任,共同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