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祖福,何爱惠,董维华,杨尊炎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设备科 (福建福清 350300)
戴明环质量管理理论是由现代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提出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亦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质量控制理论。其由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四部分组成,故又被称作PDCA循环理论[1]。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在医疗急救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这就要求医院对此类设备的完好率进行严格的把控。鉴于此,本研究将PDCA管理工具应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中,旨在探讨其对设备完好率的影响。
本研究将我院6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呼吸机42台,监护仪220台,除颤仪14台,心电图机18台,输液泵262台,注射泵18台。于2018年,联合护理部和临床重点科室组成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小组,由其对全院6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摸底检查,发现设备完好率仅为50%,见图1;对摸底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设备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计量标识过期、破损和电池故障(无蓄电功能),见图2。
图1 2018年对全院6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摸底检查的统计示意
图2 6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不合格情况统计示意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第十五条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对于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且应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的状态。另外,基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完好率应为100%[3]。
真因探寻:CQI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找真因,从人员、设备、制度、方法、环境五方面着手,共讨论出21条可能原因,见图3。
图3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不达标的鱼骨图
要因确认:由CQI小组成员进行投票表决,运用柏拉图分析要因,根据二八法则找出以下要因,即设备科无相关培训计划和监管措施,备用配件不足、维修不及时,设备无定期巡检、保养,临床缺乏统一的日常保养制度,缺乏规范的仪检方法和流程,见图4。
图4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不达标的要因柏拉图解析示意
(1)制定质控监督检查制度和医疗设备培训制度及培训计划;(2)成立质量安全小组,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监督检查;(3)定期邀请厂家工程师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日常养护培训;(4)制定设备维修监督检查表,加强对维修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维修配件库;(5)建立微信群,每天上报设备维修情况,并由设备科工程师每周负责本区域内的维修监督检查,及时上报临床反应的问题,且要求第三方维修公司做出整改;(6)完善设备巡检和保养流程,优化三级保养制度;(7)联合护理部制定临床科室设备日常保养制度;(8)临床科室成立本科室的设备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设备管理、检查、维修、保养及不良事件的记录等;(9)由设备科协助临床制定规范统一的仪检流程和保养方法,制作图文并茂的流程图,优化操作流程,使操作人员和新进人员更容易掌握。
检查阶段主要是指检查计划阶段的目标是否完成,以及是否符合预定目标[4]。本次经过半年PDCA管理,由CQI小组再次进行全院普查,发现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从50%提升至83%,相较于PDCA管理实施前,设备完好率大幅度提升,但未达到预定目标,要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联合护理部将制定的医疗设备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设备日常保养制度,设备使用、保养和仪检流程,成立临床设备管理小组等提案提交至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形成文件下发执行。此外,经对剩余17%不合格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输液泵、转运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无计量检定,电池蓄电短,功能故障。以上问题将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PDCA管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逐步体现出其科学性,现已被多数医院重点关注,并在医疗管理领域,尤其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5]。为了做好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工作,医院需要合理运用PDCA管理工具,不断循环改进,如此才能获得更显著的效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