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丹,郑克礼
(东北林业大学 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导子是李代数和李超代数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其中,Cartan型李代数及李超代数的导子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李超代数的导子定义进行推广,得到了不同的广义导子[5-10]. 本文所研究的Fox导子最初是由Ralph H·Fox作为自由群环上的导子提出来的[11].
A· F·Krasnikov在文献[12]中用Fox导子的语言描述并推广了A·L·Shmelkin在文献[13]给出的结论,具体如下:设F是李代数的自由和[14],N是F的一个理想,V是李代数使得V(N)是F的一个理想,如果V中包含F/N,则F/V(N)在V的自由代数的一种特殊运算中有忠实表示.本文又将文献[12]中关于李代数的结论推广到了李超代数,并给出了证明.
设P是任意给定的基域,设F是李代数Ai(i∈I)和自由李代数G的自由和,其中:G=spanP{gj|j∈J}.F的理想N满足N∩Ai=1,(i∈I),设U(F/N)为F/N的泛包络代数[15],T=spanP{tk|k∈I∪J}是自由的右U(F/N)-模,设
是由
定义的同态.则kerφ=[N,N].(见文献[13])
定义1 对于u∈U(F)如果存在唯一的一组元素Dk(u)∈U(F)使得
其中:Di(u)∈AiU(F),i∈I.则Dk(u)(k∈I∪J)称为u的Fox导子.
用Fox导子的语言描述以上结论即为,F中的元素v在[N,N]中当且仅当Fox导子Dk(v)≡0 modNU,(k∈I∪J),其中:NU表示N生成的U(F/N)的理想.(见文献[12])
本节仍然用P表示任意给定的基域.设L是李超代数,U(L)是L的泛包络代数[9],L(k)是L的k阶交换子理想.
[u,v]=uv-(-1)d(u)d(v)vu.
若M是L的一个理想,则用MU表示M生成的U(L)的理想.如果M是由集合X生成的L的理想,则M可以写为M=idL(X).
对于李超代数F的泛包络代数U(F)中的元素u,设Dk(u)(k∈I∪J)是u的Fox导子.很容易证明以下的关系式:
Dk(αu+βv)=αDk(u)+βDk(v),(k∈I∪J).
Dj(gj)=1,(j∈J),Dk(gj)=0,(k≠j)
Di(ai)=ai,(ai∈Ai,i∈I),Dk(ai)=0,(k≠i).
Dk([u,v])=Dk(u)v-(-1)d(u)d(v)Dk(v)u.
Dk([n,u])≡Dk(n)umodNU,(k∈I∪J).
其中:α,β∈P,u,v∈hg(F),n∈N.
引理1 设K是I∪J的子集,FK是F的子代数,且
FK=spanP({Ai|i∈K∩I}{gj|j∈K∩J})
设{uk|k∈K}⊆U(FK)满足除了有限个k之外都有uk=0以及ui∈AiU(FK),∀i∈K∩I.如果
(1)
则存在v∈FK∩N,使得Dk(v)≡ukmodNU,k∈K.
(2)
(3)
于是,
因此,
(4)
对比式(3)、(4)这两个式子可得Dk(v)≡ukmodNU,k∈K.
定理1 设K是U∪J的子集,FK是F的子代数,
FK=spanP({Ai|i∈K∩I}∪{gj|j∈K∩J}).
设{uk|k∈K}⊆U(F)满足除了有限个k之外都有uk=0以及ui∈AiU(F),∀i∈K∩I.如果
(5)
则存在v∈idF(FK∩N),使得Dk(v)≡ukmodNU,k∈K.
证明:设U(F)有一组基是形如式(2)的单项式的集合.于是,存在一组单项式f1,…,fm,当i≠j时,fi≠fj,并且它们形如式(2),其中:k1=…=kμ=l1=…=lυ=m1=…=mη=ξ=α=β=0,满足
(6)
其中:当k∈K∩I,ukl∈AkU(FK),当k∈K∪J时,ukl∈U(FK).根据式(6)可得
结合式(5)有
(7)
根据式(7)和引理1,在FK∩N中存在一组元素v1,...,vm使得
Dk(vl)≡uklflmodNU,k∈K.
(8)
(9)
根据式(8)、(9)可得
(10)
根据式(6)、(10),有Dk(v)≡ukmodNU,k∈K.定理得证.
定理2 设K是I∪J的子集,FK是F的子代数,且
FK=spanP({Ai|i∈K∩I})∪{gj|j∈K∩J}).
则
Dk(v)≡0modNU,k∈(I∪J)K,
(11)
当且仅当存在FK中的元素v0和idF(FK∩N)的元素v1使得v≡v0+v1mod[N,N].
证明:充分性是显然的,下面仅证明必要性.
设U(F)有一组基是形如式(2)的单项式的集合.由式(11)可知F中的元素v是形如式(2)的单项式的线性组合,其中:k1+…+kμ+l1+…+lυ+m1+…+mη+ξ+α+β≥1,因此,v∈FK+N.于是存在v0∈FK使得v-v0∈N.从而有
(12)
根据式(12)和定理1,存在v1∈idF(FK∩N)使得
Dk(v-v0)≡Dk(v1)modNU,k∈(I∪J).
则有Dk(v-v0-v1)≡0modNU,k∈(I∪J),从而v≡v0+v1mod[N,N].定理得证.
定理3 设0≠r∈F,R=idF(r)满足R∩Ai=1(i∈I).设s∈I∪J,K=(I∪J){s},FK=span({Ai|i∈K∩I}∪{gj|j∈K∩J})是F的子代数.则FK∩R=0当且仅当Ds(r)≢0modRU.
充分性用反证法,假设FK∩R≠ 0,因为FK∩R是自由的李超代数[15-16],所以FK∩R≠[FK∩R,FK∩R].设v∈FK∩R[FK∩R,FK∩R].考虑U(FK)中的元素Dk(v)(k∈I∪J),存在t∈K,使得Dt(v)≢0mod(FK∩R)U’,其中:(FK∩R)U’是由FK∩R生成的U(FK)的理想.因此,Dt(v)≢0modRU.另外存在β∈U(F)使得
Dk(v)≡Dk(r)βmodRU,k∈I∪J.
(13)
根据式(13)及v∈FK可得
0≡Ds(r)βmodRU.
(14)
由于超代数U(F/R)没有零因子,根据式(14)以及Ds(r)≢0modRU可知β≡0modRU.因此,Dt(v)≡0modRU,矛盾.综上,定理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