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对互联网时代文化自信培育的影响探析

2022-04-14 19:37孙浩楠
公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习强国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孙浩楠

摘要: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当前人们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本文以“学习强国”为例,分析了互联网语境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 文化自信 “学习强国” 中华传统文化

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如何筑牢网络空间的文化自信根基,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容与意义

文化是民族赓续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并不是要我们过度自负,而是应秉持一种积极从容的文化心态。这种自信源自于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精神。文化自信更不是文化自卑和文化自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乘着新时代科技革命的快车,努力推进并打造一个成熟的互联网文化平台。

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是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而网络空间则是我国亿万网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移动网络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改变着整个社会,网络空间不仅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更是一台思想文化熔炉,深刻影响着全国网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这就为我国文化网络空间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应在一个高度开放、传播迅速、瞬息万变的世界环境下,抵御各类文化冲击,坚持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社会,滋润人民,积极培育健康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将网络空间的文化土壤丰盈起来,厚足起来。

二、互联网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挑战与冲击

互联网为文化提供了更迅速的传播途径、更新颖的传播内容、更多元的传播渠道。网络空间已然成为舆论的集散地、交流的主阵地,对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也正亦如此,它既为我们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便利载体,提供了机遇契机,同时又为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带来了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

1.多元复杂的文化渗透冲击了传统文化观念的认同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1 ]。近年来,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格局重构,在多极化的局势下,我国迅速发展崛起,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随着中国国力增强,西方国家为了更进一步维护其垄断利益,与中国的摩擦舆论交锋更为频繁和激烈。西方敌对势力正是利用文化操纵,利用现代文化传媒进行广泛传播,抢占舆论高地,借助互联网、书刊、影像等工具,针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挑战。例如:传播非法出版物,捏造不实或煽动性敏感内容,诋毁我国形象,传播西方制度,美化西方社会;极力扶持和庇护反华势力,拉拢一些人与境外势力配合制造话端,攻击我国政治体制。西方敌对势力旨在通过文化渗透攻击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颠覆和控制中国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和文化观,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 2 ]。

2.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加剧了把握舆论导向的难度

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我国公民的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同时民族主流价值也进一步弱化和混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变革重构调整了利益格局,也引发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快速的社会节奏与竞争,为各式西方不良思潮创造了思想土壤,各类思潮汹涌而至,既有主张自由市场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使党和国家协调凝聚社会,达成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分配结构的不均衡则加剧了人民群众收入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拉大了民生期望与社会建设进程之间的差距,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充斥着大量逐利拜金等不良因素。在互联网开放性和匿名性的影响下,人人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自由传播思想、表达观点,互联网已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和网络社会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网络空间中乌烟瘴气,充斥着虚假、低俗、恶俗、庸俗的信息。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信息泄露防不胜防、网络抄袭愈演愈烈,常会出现真假莫辨,是非难断的状态,甚至还散布出各类不实谣言。人民群众对各类文化信息的真伪缺乏基本的判断力,社会基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变得浮躁功利,难具理想信念与历史使命,人民群众的精神迷茫,当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严重认同缺失,衍生出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危机问题。

3.丰富新颖的传播媒介冲击了主流话语体系的权威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人只有在社会关系发展中才能将其本质显露出来,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中才能获得发展。一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传者和受者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每个人都是新闻产生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3 ]。网民可以不受地域和身份的限制,自发组成一个网络社区,随时随地互动交流、传播信息。这导致主流权威媒体发出的声音、生产的内容很快便会淹没于凶猛的信息洪流中,难以在人民群众之间产生有效影响;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谨规范与沉稳庄重,与群众喜闻乐道的话语体系严重不匹配,很难与受众产生共鸣,存在“声音比较小”“有理说不出”等诸多问题,经常会出现一种话语困境,这使党和国家无法与人民群众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互联网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路与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拓展了文化的传播范围,加快了思想的传播速度。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必须深思该怎样建设、建设怎样的网络文化空间。2 0 1 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顺势推出了“学习强国app”学习平台,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为宗旨,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牢牢掌握了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以權威的声音和最前沿的方式捍卫守护着网络空间的文化自信,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掌控意识形态,加强网络建设,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安全

互联网凭借着其极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提供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文化交互平台。 “学习强国”以其生而独有的政治权威性和时效性优势,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充分发挥体制力量,牢牢地把握并占据着网络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它承载的影响力和价值导向远超同类的传播媒介,自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后,仅2个月的时间,已成功登顶应用商店App下载榜总量第一的位置,在全体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彻底粉碎了西方国家试图利用网络、书刊等产品作为载体,冲击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误导价值取向,危害文化安全的阴谋[ 4 ]。“学习强国”作为党和政府直属的宣传媒体,它以权威的声音宣传着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保证无论是身处国内还是海外,每一名中国人民群众都能在第一时间收看到主流的政治动向和政治声音。针对一些恶意抹黑事实或煽动民众情绪的文章、观点进行“导向性批评”或者不予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根本杜绝了国外反动政治思想的误导,保证人民避免遭受有害思想的侵蚀。

2.鼓励百花齐放,营造学习氛围,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党和国家顺应新时代的传播环境,听取并思考质疑的声音,没有通过国家体制权力强行禁锢人民群众思想,而是及时解决网民的思想困惑,坚持分众化传播,营造党员、群众共学习的氛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主流舆论矩阵,以人民群众影响人民群众。在对话交流中形成思想共识,使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内化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学习强国”的学习用户可以通过加入学习组织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不仅是党员群体,任何组织团体如高校学生、普通工人、企业员工等都可通过“学习强国”交流探讨对新思想和新形势的认知,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好学上进”的学习效果和“自由向上”的舆论氛围。

3.整合网络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中华民族文化魅力

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的高度融合,在传播的形式上、内容上吸引大众,有所创新,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学习强国”不断整理、加工、整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创新。例如:首次打破了传统活动皆以线下组织的限制,将现实中的各类党建群体活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延伸到线上,实现了“线下”与“线下”的互动,学习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均可通过視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功能随时随地进行组织互动与学习交流;设计了用户激励机制,当学习积分达到一定数量时还可以兑换奖品甚至是热门景区门票;平台在对内容进行生产、传播过程中大力推进并使用时下流行的动画短视频传播,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既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色彩,又实现了轻松愉悦、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平台上单独开设了文化内容,分为中华诗词、中华文博、中华美术等栏目,涵盖了中华民族各领域各时期的文明成果。

西方文明的传播、渗透甚至是对其他文明的解构时刻进行着,面对互联网崛起后的世界局势变化,需要网络安全,更需要文化安全。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进行创新,推出“学习强国App”学习平台,是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使命象征。只有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价值理念多元的冲击下,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恒久屹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梁国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边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04).

[2]黄春玲.“学习强国”的育人功能研究.广西大学,(2019).

[3]张万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宄.广西师范大学,(2016).

[4]孙慧英.手机媒体与社会化.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年版.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学习强国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海安市高新区侨联积极推进侨眷侨属安装使用“学习强国”APP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党支部掀起“学习强国”平台学习高潮
江苏阜宁:“学习强国”成为党员干警提升综合能力“推进器”
基层武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武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