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睿,彭仕宁,蒋慧荣,韩亚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400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持续感染造成。既往研究[1]表明:HIV病毒对人体危害性较大,能直接攻击人体CD4+T细胞,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抑制HIV,帮助患者重建免疫功能。CD4+T细胞计数能够帮助明确AIDS的疾病分期,预测机会性感染的可能以及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AIDS的CD4+T细胞计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患者选择何种抗病毒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2]。因此,本研究以AIDS患者为对象,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AIDS患者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AIDS患者75例分为三组。对照1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1~69岁,平均(53.73±5.67)岁;病程1~9年,平均(4.65±0.88)年;感染途径:性传播17例,血液传播4例,母婴传播4例。对照2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3~70岁,平均(53.19±5.59)岁;病程1~11年,平均(4.69±0.91)年;HIV感染途径:性传播13例,血液传播5例,母婴传播6例。观察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29~70岁,平均(52.56±5.57)岁;病程1~8年,平均(4.21±0.87)年;HIV感染途径:性传播14例,血液传播6例,母婴传播5例。本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三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AIDS诊断标准[3],CD4+T淋巴细胞水平<350/mm3;②均首次行抗病毒治疗,且患者均可耐受;③均无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奈伟拉平、依非韦伦、齐多夫定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器质性疾病者;②近2周使用其他药物、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既往存在药瘾或吸毒病例。
对照1组:采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治疗。每次取拉米夫定(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18,规格:0.1g)0.1g,口服,每天1次,饭前或饭后服用;每次取替诺福韦(葛兰史素克天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90,规格:300mg)300mg,口服,每天1次;每次取依非韦伦(购自于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65)60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用药3个月。
对照2组:采用拉米夫定+奈伟拉平+依非韦伦治疗。每次取拉米夫定0.1g,口服,每天1次,饭前或饭后服用;每次取奈伟拉平(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80,规格:0.2g)20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2周,第3周每天2次,每次200mg;每次取依非韦伦600mg,口服,每天1次。
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伟拉平治疗。每次取拉米夫定0.1g,口服,每天1次,饭前或饭后服用;齐多夫定600mg/d,分次服用,每天3次;每次取奈伟拉平200mg,口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2周,第3周每天2次,每次200mg,3个月治疗后评估患者效果,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
(1)CD4+T细胞水平。分别于用药前、用药1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水平[4]。
(2)安全性。统计各组药物治疗过程中血糖偏高、胃肠不适、肝肾异常、血液毒性及皮肤瘙痒发生率。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CD4+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表1 三组CD4+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2 组比较,#P<0.05;与对照1 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A组胃肠不适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B组、C组(P<0.05);A组肝功能异常、血糖偏高、血液毒性发生率略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安全性比较[n(%)]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后引起的免疫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慢性传染病[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球约有携带艾滋病毒患者3790万人,且有32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持续的HIV感染能增加AIDS发病率,并攻击患者CD4+T淋巴细胞,影响患者机体免疫水平。因此,CD4+T细胞水平降低时,说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能增加临床感染率、恶性肿瘤发病率等,影响患者治疗预后。从大的角度来说,CD4+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用于AIDS患者治疗中,能评估患者预后,但是患者选择何种抗病毒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6]。
近年来,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伟拉平在艾滋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较好。本研究中,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三种抗病毒方案均能提高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且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伟拉平治疗效果更佳[7]。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与延长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结果[8]表明: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药物能在感染的细胞与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为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能作为HIV聚合酶的抑制剂,亦是该聚合酶底物[9]。患者用药后能掺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齐多夫定亦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广泛用于艾滋病及与艾滋病相关的综合征患者中,该药物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生成的抗艾滋病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能选择性抑制HIV逆转录酶,引起HIV链合成终止,阻止HIV复制。现代药理结果[10]表明:齐多夫定在体外对逆转录病毒包括HIV具有高度活性,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被细胞胸苷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齐多夫定,能引起HIV链合成终止而阻止HIV复制。奈伟拉平属于是HIV-1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HIV-1的逆转录酶直接连接,并通过使该酶的催化端破裂阻断RNA依赖与DNA依赖的DNA聚合酶活性[11]。但是,奈伟拉平临床使用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及药物剂量加大,导致患者耐药性较强,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效果。既往研究[12]表明:长期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拉米夫定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的复制,生成活性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抑制HIV聚合酶,从而阻断病毒DNA的合成。而齐多夫定则能转换为三磷酸齐多夫定,抑制HIV逆转录酶,引起HIV链合成终止,阻止HIV复制;奈伟拉平则能进行HIV反转录连接,催化DNA聚合酶活性[13]。本研究中,A组患者胃肠不适、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伟拉平治疗AIDS患者中安全性较高。但是,由于每一位AIDS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不同,再加上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药物抗病毒方案,使得患者治疗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三种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AIDS患者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伟拉平有助于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