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攀登》发文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未来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04-13 04:23:30张利涛马伟鹏
攀登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青海发文

张利涛 马伟鹏

(1.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2.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1]毫无疑问,文科学术期刊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2]虽然总书记此次讲话主要针对科技期刊,但对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同样适用。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奋勇前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建设“期刊强国”,既是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举措,也是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攀登》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他省份,除了省级党刊之外,还有行政学院学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攀登》作为由省级党校系统主管主办的政治类、党建类学术期刊,在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界更显得弥足珍贵。2018年,《攀登》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2022年,再次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N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在国内省级党刊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学术期刊要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3]。为了纪念《攀登》创刊40周年,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期刊近10年(2012-2021年)刊发的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更好地呈现发文作者、发文机构以及研究主题的演进脉络,以期达到为推动《攀登》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目的。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一)研究方法

近年来,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借鉴以及交叉学科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繁荣发展。基于Java语言的Citespace软件从美国引进中国后,最初主要应用于图书情报学的研究,现已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领域。该软件能够利用某一具体学科领域的文献引文数据集,在构建该领域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对其热点进行识别、展示与预测。[4]而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则是指,“用节点、线条来表示知识、事物、事件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方法。”[5]利用该软件能够直观地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突发词、关键词聚类以及关键词的时区分布以图谱的形式进行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二)数据采集

本文主要对《攀登》近10年(2012-2021年)的发文特点进行分析,以CNKI中国知网作为研究的数据库来源。如果仅以中国知网的检索为依据,这10年间《攀登》刊发了1557篇文献,剔除摄影、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以及编辑发布的年度重点选题方向这些不利于本研究分析的无效信息,共得到学术论文1464篇。在中国知网中,将这些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进行“导出”操作之后,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

二、新时代《攀登》发文统计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17”重要讲话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逐渐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期刊每年的发文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在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影响因子”是不得不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影响因子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期刊发文的下载被引比以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转载文献的转载量。在编辑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有时为了保证期刊拥有更高的影响因子,就不得不减少期刊每年的发文量,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每一篇文章的质量上。目前,不少CSSCI(南大核心)期刊每期的发文数量都保持在15篇左右,且多数为双月刊,从而确保期刊的年发文量在90篇左右。如政治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政治学研究》(双月刊),2012-2021年连续10年的年发文量均在90篇以下(除去编辑部发布的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16-2021年连续6年的年发文量也均在100篇以内。

图1 新时代《攀登》年度发文量一览表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12-2021年《攀登》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新时代,《攀登》期刊的发文量总体呈现递减的趋势。2012年,《攀登》刊发的论文总量为177篇,2021年减至107篇,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虽然2016年刊发论文数量(163篇)有所反弹,但仅比2015年(161篇)高出2篇,这种反弹的趋势并不明显。因此,在总体递减的趋势下,2016年的这次反弹可以忽略不计。在年发文量递减的同时,《攀登》的办刊质量在逐步提升,期刊影响因子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二)发文作者分析

虽然学术期刊理应关心和扶植青年学人的成长,但为了期刊的发展,有时也不得不考虑文章作者在学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般而言,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名度高的学者所发文章的下载量和被引量往往较高,对提升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刊发论文作者的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期刊的质量。一般而言,高质量期刊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既能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期刊的办刊质量,但有时存在知名学者“一稿难约”和普通作者“一稿难投”的困境。当某知名学报主编谈到,“内外稿发稿比例基本保持在1:9,专家约稿量占年度发稿总数的90%以上”[6]时,学界不少学者对青年学人学术成长环境表示堪忧。事实上,办刊人在推动期刊走向“强刊之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既要刊发青年学人有价值的学术主张,又要考虑如何高效利用知名学者稿件提升下载量和被引率,确保期刊始终拥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进而实现刊物的高质量发展。

表1 新时代《攀登》发文量4篇以上的作者信息一览表

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2012-2021年在《攀登》发文4篇(含4篇)以上的作者信息。在16位作者中,有9位来自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由于是期刊主管主办方内部教职人员,所以,他们的稿件即是学界统称的“内稿”。另有3位作为来自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属于同一地域不同单位的作者,具有相近的地缘关系。另外4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行政学院)、兰州理工大学、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宜宾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发文量最大的不是来自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内部,而是来自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行政学院)的张书林,这十年间他在《攀登》发文8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可知,张书林在2012-2021年间共发表199篇论文,是在党建研究领域一位十分高产的学者。

(三)发文机构分析

发文作者的机构分布情况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表2可知,发文量最大的单位是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发文246篇,占《攀登》十年发文总量的16.8%。发文量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为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发文量都在50篇以上,分别占《攀登》10年发文总量的3.5%和3.6%。发文量超过6篇(含6篇)的22个单位中,只有5个单位是普通高校,其他17个均为各地党校(行政学院),这也从侧面说明《攀登》发文主题比较聚焦,栏目设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作为主管主办单位的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在学术研究与交流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业缘关系。这十年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党校在《攀登》的发文量也都在6篇以上,体现了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对省内地方党校系统学术研究方面的支持与开发。

表2 新时代《攀登》发文量6篇以上的机构信息一览表

三、新时代《攀登》发文的知识演进与新热点

(一)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简短表达,期刊所载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期刊的用稿偏好。一般任何科学研究都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任何一项研究成果往往都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原创性的研究最容易发生在基础性的研究领域,也由于基础性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所以一个学术文本所含研究的基础性程度通常也能反映出其高深的程度。”[7]

根据新时代《攀登》发文中的高频词可知,它在用稿取向上坚持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并重。在基础性研究方面,侧重于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在应用性研究方面,侧重青海地方党史党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研究。

表3 新时代《攀登》发文中的高频词(频次7以上)一览表

由表3可知,第一个高频词“青海”和第二个高频词“青海省”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二者可以合并,即“青海”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达120次,远高于其他关键词。按关键词频次高低排序依次为,习近平、新时代、群众路线、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发展、民族地区、三江源地区、青海涉藏地区、中国梦等。这些关键词既体现了学者长期持续关注的研究领域,如群众路线、发展、三江源地区、青海涉藏地区,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新出现的研究焦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中国梦等。

(二)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展现出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分布,进而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8]。在利用Citespace软件所做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关键词的大小根据词频高低显示,连接线代表共现关系,连接线粗细代表紧密程度。根据图2可知,网络节点(N)有381个,连接线(E)有382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53。“青海”“青海省”“习近平”“新时代”“群众路线”“创新”“民族地区”“青海涉藏地区”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且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

图2 新时代《攀登》刊发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三)关键词突现

在Citespace控制面板中,通过点选Burstness来计算《攀登》所发文中的突发关键词信息。如图3所示,2012-2013年出现的突发词有三个,分别为“青海省”,Strength强度为6.31。“社会管理”和“西宁市”的Strength强度均为3.12。2012-2014年出现的突发词为“建设”和“文化产业”。2013-2015年出现的突发词为“群众路线”和“协商民主”,这主要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有关。2013年5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2014年10月8日,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攀登》刊发文献中出现“群众路线”和“协商民主”两个突发词,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正式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之后“中国梦”便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中国梦”也是《攀登》所发文献2013-2016年的突发词。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和“马克思”四个突发词延续至2021年,并且热度不减,学者将继续深化这四个领域的研究。

图3 新时代《攀登》刊发文献的关键词突现信息分析图

(四)关键词时区视图

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是一种侧重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着重反映了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因而能够从时间维度上帮助我们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变化趋势。[9]关键词节点依据初现的时间确定所属时区,连接线及粗细表示前沿关键词在后续年份出现的频次及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圆圈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如图4所示,“青海”“青海省”“创新”“民族地区”“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这些关键词代表着《攀登》10年间发文的重要主题。自2014年,“习近平”“社会治理”成为《攀登》发文中的重要关键词。《攀登》发文的关键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如“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新中国”《攀登》发文的三个关键词,都与该年度的重要政治事件和纪念活动有关。2013年,开启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另外,“新时代”重要命题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2018年之后,“新时代”就成为《攀登》发文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可见,《攀登》发文十分重视回应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政治关切,在选题过程中严格贯彻讲政治的原则。

图4 新时代《攀登》刊发文献的关键词时区视图

图5 新时代《攀登》刊发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五)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更能集中反映《攀登》刊发文献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如图5所示,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新时代《攀登》发文中排名前十的关键词聚类进行了分析。Modularity表示聚类模块值(Q值)。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ilhouette表示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一般认为S>0.5聚类就是合理的,S>0.7 意味着聚类是可以令人信服的。[10]新时代,《攀登》发文中的关键词聚类的Q值为0.7226,S值为0.9211。可见,该聚类分析不仅聚类结构显著,而且聚类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聚类不仅反映着工匠精神相关研究文献的集中程度,而且聚类形成的类团还代表着该领域的一个研究子领域及其分支组成和方向。[11]通过对聚类结果的进一步整理,列出每一个聚类的聚类号、聚类名称、节点数以及紧密程度 (见表4)。其中,标号为“#0”的“青海”是节点数最多的类团标签,标号为“#2”的“青海省”类团的节点数排名第三,由于这两个类团标签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这两个类团可以合并为一个。“青海”和“青海省”聚类的节点数远高于其他聚类,体现了《攀登》在青海区域性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图5所示的十个关键词聚类中,一些关键词侧重于整体性研究,另一些关键词侧重于区域性研究。但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往往在某一聚类中既有整体性研究,也有区域性研究。例如,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既有从整体上开展的关于“美丽中国”的研究,也有区域性的关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研究。

表4 新时代《攀登》刊发文献的关键词聚类信息一览表

其一,整体性研究。如果仅从聚类标签上来看,如标号为“#1”的“习近平”、标号为“#4”的“群众路线”、标号为“#5”的“意识形态”、标号为“#6”的“制度”、标号为“#8”的“生态文明”,都具有整体性研究的特征。作为一本政治类、党建类的学术期刊,《攀登》发文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2]新时代《攀登》刊发的1464篇文章中,题目中带有“习近平”的72篇。其中,多篇在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参考文献13-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之制”是开创“中国之治”的根本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并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制度”“生态文明”在新时代《攀登》发文的关键词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体现了《攀登》重视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追踪研究。

其二,区域性研究。标号为“#0”的“青海”、标号为“#2”的“青海省”、标号为“#3”的“青海涉藏地区”、标号为“#7”的“民族地区”,都具有区域性研究的特征。这些关键词聚类包含着青海涉藏地区社会治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等研究方向,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又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青海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可见,关于青海地方的区域性研究也是新时代《攀登》发文的一个重点方向,并涌现出多篇聚焦青海区域研究的重要文献,主要集中在青海经济发展研究(参考文献17-20)、青海精神研究(参考文献21-24)、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研究(参考文献25-27)、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参考文献28-31)、青海社会治理研究(参考文献32-34)等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攀登》刊发了多篇关于“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四个扎扎实实”、“四地”建设等方面的优质稿件,充分发挥了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青海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库支撑。

四、新时代《攀登》期刊发展展望

哲学社科类学术期刊,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载体,推动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举措,也是以学术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作为青海省省级党校主管主办的政治类、党建类学术期刊,《攀登》在推动青海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攀登》期刊,建好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界共同的精神家园,不仅是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各位同仁的共同期盼。

(一)坚持政治原则,把握正确办刊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媒体要坚持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政治家办报”原则。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党媒姓党”的重要论断,以及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了政治家办报的五个标准。他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35]“政治家办报”和“党媒姓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新闻媒体,同样适用于政治类、党建类等学术期刊。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科类期刊是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尤其是由党校主管主办的刊物扮演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角色,更应该在坚持党性原则上做到率先垂范。这就要求办刊人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以及《出版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政治原则,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既是对办刊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办好哲学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根本所在。

(二)追踪理论热点,提高议题设置能力

学术期刊的选题和用稿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刊所载文章的被引率,从而影响它的影响因子。2017年1月,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年)公示,一度引发热议。被降级为“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部向读者发出了致歉信,直言由于该刊只发表文史哲三大学科的稿件,所载文献被引用成绩不理想是导致此次被“降级”的主要原因。之后,该期刊更名为《新闻与传播评论》(双月刊),并与《新闻与传播评论》(集刊)合二为一。《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则更名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6]即使是有“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的一面旗帜”[37]之称的《文史哲》,它的影响因子也较低于其他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文献被引用率较高于文史哲等学科,导致一些期刊压缩文史哲栏目的发文量,甚至取消此类栏目设置。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文史哲等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鉴于此,办刊人更应该在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上下功夫,追踪学界的热点问题,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发展为己任。此外,办刊人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向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学者约稿,努力寻找“好米”,保证优质稿源,有了优质“好米”,就不愁办不出一流的学术期刊。[38]

(三)强化传播意识,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面向移动社交平台的学术期刊服务模式[39],已经成为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不仅创建了宣传网页,而且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一些期刊甚至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通了“强国号”,并以此作为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从2021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邀请文章作者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谈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文章的主要观点,从而更好地担起讲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故事的责任。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主管、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主办的《西藏发展论坛》于2019年11月底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于2019年4月开通了“天津党校期刊部”微信公众号,对其主办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求知》三个刊物进行传播。其中,《求知》每期刊发的文章均有多篇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极大地增强了该期刊的理论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鉴于哲学社科期刊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方面,《攀登》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下,做好选题策划,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坚持主动约稿和自由投稿相结合,切实提高办刊质量,提升期刊的内在实力。另一方面,《攀登》也要主动开辟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平台等传播渠道,积极推介所发文献,着力打造学术期刊立体传播模式,以优质的稿件和高效的宣传媒介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青海故事。

总体而言,新时代,《攀登》期刊刊发文献的数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发文作者和机构既相对集中于省内外的党校系统,又有来自省内外普通高校的作者和机构。作者相对分散,稿件来源渠道多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期刊办刊质量持续增强。在主题演进上,该期刊既关注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推动青海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智库作用,也注重刊发回应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优质稿件,并成为展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为繁荣发展青海哲学社会科学乃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青海发文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大美青海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青海行七首(录二)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6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4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