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智能财税共享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4-13 06:01石小兵朱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财税校企

石小兵,朱鹏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为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战略的要求,依据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出具有会计创新意识和能力、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的复合型财会人才[1]。基于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建设目标,构建全真实习环境,深度解决商科实习困局;基于岗位能力,构建分级培养体系,有效解决分层分级分段衔接培养;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财会共建共享型实习生态,联动政研企校[2];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深度质量诊断体系,指导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实现以上目标,应着力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在产教融合的大趋势下,建设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

1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融合体系

通过财税服务企业广泛的应用实务案例和业务数据,还原财会工作的真实面貌,以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复合型现代财经技能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整体设计、先进技术支撑、网络化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将我校财经类专业建设成区域高水平、开放共享、产教深度融合的品牌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体系模型图如图1 所示。

图1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体系模型图

2 建设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力度,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教学做一体化、顶岗实习等方式,不断深化“岗位需求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广泛应用实务案例和业务数据,还原财会工作的真实面貌,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复合型现代财税服务人才[2]。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上,财会类专业应突破传统办学路径束缚,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固化成果为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产业升级所需、 行业发展所需、学生求职所需之上,真正做到把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主角的课堂构建,在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上追求科学、公正和多元化。

3 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

3.1 课证融通的多功能实习基地

院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整体偏重理论和教学性实训,学生学习和训练后与企业用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专业技能与岗位职责要求并不完全相匹配。通过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多年探索,逐步掌握了将产业实践转化为训练项目的方法论和实施体系。

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将区域典型产业和先进企业作为目标公司,开发产业实践实习项目,批量规模承接学生开展集中的生产实习实训,不仅为院校教育补充短板,而且可以服务地方企业,输送更多满足当地企业业务需求的现代财税服务人才。

3.2 创新创业、思政教育双基地

“双创”教育当前如火如荼,各大院校均在开展相关课程,但课程模式多偏重理论与案例教学,院校创业教育也多由院校教师担任授课教师,讲解的案例与真正进行实际创新创业项目操作还有差距。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下,可以长期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创业导师,开展长短期“双创”集训,既可与高校现有课程体系融合,又可与社会培训产生衔接,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集中化对规模院校师生进行集训,通过实践项目设计,快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和实操经验。

3.3 区域师资研修基地

借助合作企业优势资源,为全国师资业务开展培训,每年结合高校教师的教学诉求设计各类师资培养项目,包含产品培训类、教学技巧类、教育信息化类等,不仅覆盖合作院校课程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支撑教师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的技能应用,尤其在实践教学领域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

3.4 产业实践课程学分银行

当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将会通过这个平台,不断生产出结合当地产业特点的实践项目和案例,这些实践项目融合了产业实践,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这些训练项目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优质资源。

借助“1+X”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可以将这些优质课程与案例资源面向行业院校、兄弟院校进行共建共享、联合授课、学分互认,逐步形成区域级的课程学分银行。

3.5 社会共享服务

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提高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在企业转型管理会计、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开发核算系统、培训财会人员等方面提供相应服务,通过互聘员工、共同管理、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共用场地等实现人才渗透、制度文化渗透、优质资源互相渗透、技术成果渗透和资本渗透,深化校企合作,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4 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4.1 软件模块建设

(1)增值税报税及开票实训系统;

(2)增值税发票网上认证实训系统;

(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实训系统;

(4)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实训系统;

(5)企业会计准则—一般企业财务报表;

(6)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网上申报系统;

(7)其他消费税网上申报系统;

(8)酒类消费税网上申报系统;

(9)税务实训案例管理系统。

4.2 运行机制建设

4.2.1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现代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依托,以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通过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参与设计等模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4.2.2 校企双方须签署协议

明确校企双方在师资培训、生产实训、效益分配等方面的责权利,并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参与实训基地合作的企业在行业中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养技能与财经类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1年左右的建设,使本实训基地建成为有一套合理运行模式的服务我院会计、财管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4.2.3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共同管理办公室,构建“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培训”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企业主动提供真实的企业财税案例; 企业经营模式向中心和学生无偿开放,中心教学功能突出,每年承担师生实习、实训不少于200 人次。

4.3 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建设

实施以学校为中心,以企业为指导的实训管理模式,积极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训、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以企业标准为依据,精选生产性项目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专业技能。

4.4 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团队建设

通过校内培养、企业引进的方式,打造和培养一支专业精湛、工科背景、善于探索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引进企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通过校企互培互聘、挂职锻炼等方式构建合理的“双师型”实训队伍。

4.5 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社会能力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除了服务本专业外,还要服务校内其他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在适当条件下扩展服务区域和对象,实现校企共享共用,同时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特别是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培训[3]。

4.6 实训项目设计

商科实习项目主要面向区域具有商科专业的院校生源提供校外集中实习服务,根据院校层次、 专业特点、学情特点设置不同培养层级、目标和课时的训练方案,具体方案如表1 所示。

表1 财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项目设计

培养目标:掌握与时俱进的财务实战技能,成为管理型财务人员。

目标岗位:企业财会岗位。

4.7 打造赛训课一体化技术技能平台

规划赛训课一体化技术技能平台有助于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具备依据相关法规和工作规范办理资金和往来款项业务能力、具备依据会计准则[4]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能力、 具备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 具备依据税法进行涉税业务办理能力、基本具备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管理能力等;实践能力主要指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实际动手能力等;社会能力主要指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4.7.1 普遍性思维

校内技术技能平台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也锻炼了教师们的实践指导能力。

4.7.2 仿真性模式

技术技能平台以真账训练为内容,依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现行税制等财经法规,采用真实的会计资料,选用来自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票据、单证样式,按实际工作要求规范指导[6],仿真企业会计全部业务流程,模拟会计职业岗位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7.3 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

多科目的联训联赛,极大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实践经验,极大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财税共享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成,极大提高了我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云财务共享平台”打造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打通学生模拟技能与现实技能之间的鸿沟,将学校、财税服务企业、先进财务技术供应商(平台企业)有效融为一体,共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共探实践教学新路径,积极服务社会,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猜你喜欢
生产性财税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