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河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22-04-13 10:31张小科董黎明杨玉雪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河南现代化农民

张小科 董黎明 杨玉雪

(河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受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一、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契合

新发展格局建立在国内大循环基础上,而广大乡村的发展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因此,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深刻的逻辑契合。

(一)乡村振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根本基础

从新发展格局视角看,乡村振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根本基础,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

1.乡村振兴能够降低外部依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外部资源特别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依赖,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前提条件。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2020年粮食产量1365.1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2%。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重要力量,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农业基础。

2.乡村振兴能够扩大市场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此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目前看,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仍有极大的空间待挖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规模,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内循环能力。河南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且城镇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和发展空间更大。

3.乡村振兴能够拉动国内消费

消费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当前城市的消费群体已基本趋于饱和,刺激消费的边际效益较低,要实现跨越式的消费增长非常困难。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提升国内总体消费能力。

(二)新发展格局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发展格局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机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1.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机遇

新发展格局与传统发展格局不同,它改变了原有大进大出的模式,使部分产品的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农村市场在全国市场格局中的地位上升。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尤其是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良好发展环境。

2.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新发展格局聚焦我国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破解产业、区域、城乡发展各个环节的难点和堵点,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短板,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增强农村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形成由内而外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

二、基于新发展格局的河南乡村振兴评价

基于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在降低国际依赖、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发掘农村市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方面的逻辑契合,以及两大战略相互促进关系,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等。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全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的指标均选用2019年的数据,分析河南乡村振兴进程的数据选取2013—2019年的数据。

2.指标体系构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基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借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对乡村振兴的评价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共选取15个指标对河南乡村振兴现状水平进行测度(见表1)。

表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鉴于评价的多维度综合性,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确定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1.数据标准化处理

以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样本集合为:{Xi,j|i= 1,2,3,…,31;j= 1,2,3,…,15},Xi,j为第 i个省区市的第j个评价指标,i、j分别为样本的个数和评价指标的数目。为消除量纲影响,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指标:

对于逆指标:

式中,Xmaxj、Xminj分别是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使用因子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运用SPSS对样本数据的相关性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变量相关性的KMO值为0.604,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原始变量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样本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2)。

表2 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

3.指标权重计算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利用SPSS做主成分分析,得出“解释的总方差”和“成分矩阵”(见表3、表4),再分别做以下计算,最终得到指标权重: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表4 成分矩阵

(1)计算线性组合中的系数:标准化数/对应主成分特征根的平方根。

(2)计算综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数:(第一主成分方差×100×线性组合中的系数+第二主成分方差×100×线性组合中的系数+第三主成分方差×100×线性组合中的系数+第四主成分方差×100×线性组合中的系数)/(第一主成分方差+第二主成分方差+第三主成分方差+第四主成分方差)。

(3)权重计算(归一化):指标综合得分模型系数/15个指标综合得分模型系数之和。

计算得到二级指标的权重后,再计算得出相应一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三)乡村振兴得分及名次

得出权重后,分别计算31个省区市2019年乡村振兴的一级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通过综合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各省区市的乡村振兴水平与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地区差异性:位于东部的江苏、浙江、上海的乡村振兴综合得分居全国前三位;中部地区除山西外其他5省的综合得分都居全国前15位;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甘肃乡村振兴综合得分居末尾(见表5)。

表5 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乡村振兴得分及名次

三、河南乡村振兴评价分析

基于前文得分以及2013—2019年河南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对河南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分析河南乡村振兴的优势和不足。

(一)河南乡村振兴总体情况

通过测算,2019年河南的乡村振兴综合得分为0.15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得分,居全国第10,处于中上水平。在中部地区,河南的乡村振兴水平仅低于安徽(0.1713),居中部第2。从河南乡村振兴自身发展趋势看,2013—2019年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尤其进入“十三五”后,河南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综合得分呈直线上升(见图1)。

图1 2013—2019年河南乡村振兴发展趋势

(二)河南乡村振兴的优势分析

从河南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三个方面,与全国和中部6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河南乡村振兴的优势(见表6)。

表6 河南乡村振兴优势指标

1.农业大省地位和粮食生产能力优势明显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2019年河南农业现代化得分为0.0547,居全国第4,中部第1。与河南的农村、农民现代化相比,河南农业现代化在全国和中部6省的优势明显。分具体指标看,与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相关的指标得分均比较高,反映农业机械化的农用机械总动力得分为0.0806,居全国第2,中部第1,农机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较强;反映农村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农村用电量得分为0.0146,居全国第8,中部第1;反映农业生产效率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得分为0.0568,居全国第9,中部第2。

2.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河南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2019年河南农村现代化得分为0.0242,居全国第13,中部第5。分具体指标看,反映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平均每千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得分为0.0012,居全国第10,中部第2;反映农村邮政投递能力的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得分为0.0391,居全国第10,中部第3;反映政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的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得分为0.0481,居全国第10,中部第3。

3.农民持续增收,幸福感获得感提升

河南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2019年河南农民现代化指标得分为0.0810,居全国第14,中部第4。分具体指标看,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得分为0.0974,居全国第7,中部第1;反映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得分为0.0031,居全国第8,中部第2;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分为0.0383,居全国第9,中部第3。

(三)河南乡村振兴的短板

1.河南乡村振兴发展不均衡

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河南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2019年河南乡村振兴的3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0.0547、0.0242、0.0810,分别居全国第4、第13、第14,就三个指标在全国的位次看,河南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

从河南自身看,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也不均衡。2013—2019年河南农民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趋势明显好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波动中上升,农村现代化发展相对平稳且呈现小幅下降(见图2)。

图2 2013—2019年河南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水平

2.一些弱项指标需要关注

农业现代化中,2019年河南人均GDP得分为0.0108,居全国第17,中部6省第4,无论从全国还是中部地区看,河南的人均GDP都处于中下水平,而乡村振兴发展与当地整体经济水平关系密切,反映河南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薄弱。河南涉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2000年的7.7%提高到2019年的10.4%,但与全国及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差距,2019年河南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得分为0.0018,居全国第18,中部第3。

农村现代化中,反映农村生态建设的森林覆盖率得分为0.0071,居全国第20,中部第5,从全国和中部地区来看,河南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反映农村文化建设的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得分为0.0037,居全国第23,中部第6,乡村文化发展比较落后。

农民现代化中,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得分为0.0322,居全国第25,中部第6,河南的城镇化水平低,有很大提升空间;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农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得分为0.0205,居全国第21,中部第5,在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基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需要着力提升河南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见表7)。

表7 河南乡村振兴弱项指标得分及排名

四、新发展格局下河南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河南需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优先支农扶农,加强规划,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总目标。

(一)农业现代化: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河南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是农业现代化。要以农业现代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1.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一张王牌。无论在任何阶段,保障粮食安全永远占河南农业发展的第一位。一是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为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不断提高粮食产能。积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三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引导更多的耕地和资源支持棉、油、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能力建设。

2.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实现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一是做好“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是“节水”,要大力推进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两减”是减化肥、减农药;“三基本”是大力推进种养生态循环、土壤治理,以及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处理利用。二是创建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沿黄各地区是重要粮食产区,推进乡村振兴,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河南沿黄各市县创建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做好两大战略在河南落实的示范引领。三是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选择农业绿色发展基础较好、重要农业资源底数清晰的地方,建设绿色生产标准化试验基地,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善绿色发展扶持政策。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农业类院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建设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要着力推进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全程机械化,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顺应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三是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解决种子的自立自强问题。

4.健全农业现代化投资保障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资金支持和保障。一是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和杠杆作用。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领域,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二是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三是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鼓励资本到农村发展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

(二)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

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防止一刀切。要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市县、乡镇、村要上下联动,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落细落实。二是立足现有基础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要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切实提高规划的实用性。三是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村庄规划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严防出现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的现象。

2.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顺应新时代农村变化,保持适度超前。要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三是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文化交流、学习场所,同时提高已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3.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是健全城乡医疗保障均等化制度。引导科学生活方式,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健康品质。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等保障制度。二是加大对农村教育扶持力度,给予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区域政策倾斜。三是探索养老院“公建民营”改革,优胜劣汰,跟踪核查服务质量。通过用地优惠政策、资金补助、机构运营补贴等措施,吸引优质、专业的社会力量作为养老服务机构的主体,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四是推动县乡行政服务向行政村延伸,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能,尽量使群众办事不出村。

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可忽视。一是开展生态功能提升行动。南太行地区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河南生态环境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要继续推进南太行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农田生态系统。二是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河南,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提升河南的森林覆盖率。三是扎实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确保农村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四是深入开展河湖采砂综合治理。推进乡村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护。

(三)农民现代化: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把维护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村居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构建国内大循环。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一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农村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高附加值、多功能富民产业,稳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三是加快就地就近城镇化,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不断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四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推行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真正做到谷贱、菜贱不伤农,确保农民直接增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同标准、全覆盖,确保农民间接增收。

2.努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要以教育为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合理确定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加大对经济落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财政倾斜力度。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小农户群体、乡村科技人才等农村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培训培育,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三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爱党、爱国、爱农村的新农民。

3.培育新型农业市场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大力实施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引进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培养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一批新型家庭农场、农庄、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三是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和工商企业主等返乡创业。

4.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不及部分西部省区。全面推进河南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改革户籍制度。以城乡双开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进行渐进式革除,最终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发挥人力资本的经济效应。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使土地制度适应新发展格局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三是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域更充分的自主性、更充分的政策转化权、更充分的资源整合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河南现代化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