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检测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急腹症,该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当前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以将其分为轻型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两类,其中后者的生存率较低,因此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采取准确的诊断手段,从而及早制定早期治疗方法,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近年来,我院通过联合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型胰腺炎患者3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②所有病例在我院经CT 检查、X 线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③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高热等临床症状;另选同期前来我院体检且结果无异常的80例患者作为健康组。研究组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 22~70 岁,平均年龄(45.35±5.34)岁。健康组中男性 49例,女性31例;年龄 21~72 岁,平均(45.31±5.28)岁。本研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在遵照自愿原则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AU5821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德赛公司,规格:3×20mL)提供;血糖检测试剂盒(贝克曼公司,规格:2×2000mL);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九强公司,规格:6×70 mL)。
1.2.2 方法:①采集标本:研究组病例于入院第2天清晨采集其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mL,健康组病例则是在体检当天抽取其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mL,然后将其置于离心机上以3500r/min 的转速离心处理10min,分离出血清以备用。②检测方法: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血糖检测方法采用己糖激酶法;甘油三酯的检测方法采用酶比法。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相关仪器、试剂盒的步骤完成。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研究组与健康组患者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甘油三酯(TG)水平。②比较研究组轻型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CRP、GLU、TG 水平。③比较研究组轻型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④统计轻型胰腺炎患者和重症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腹痛、高热与CRP、GLU、TG 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1.0 数据统计软件下,该软件中n 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数,分别以平均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应用t 和 χ2值进行检测,相关性分析将 CRP、GLU、TG 作为自变量,将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作为因变量开展单因素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 CRP、GLU、TG 水平对比:由表 1 可知,研究组患者的CRP、GLU、TG 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
表1 两组 CRP、GLU、TG 水平分析 ()
表1 两组 CRP、GLU、TG 水平分析 ()
组别 n CRP(mg/L) GLU(mmol/L) TG(mmol/L)研究组 80 46.35±4.35 15.78±1.76 15.81±1.82健康组 80 1.13±0.38 5.05±0.84 2.24±0.51 t 值 — 92.627 49.212 64.215 P 值 — <0.05 <0.05 <0.05
2.2 研究组患者不同病情患者CRP、GLU、TG 水平对比:由表2 可知,重症胰腺炎患者的CRP、GLU、TG 水平均高于轻型胰腺炎患者(P<0.05)。
表2 研究组患者不同病情患者CRP、GLU、TG 水平对比()
表2 研究组患者不同病情患者CRP、GLU、TG 水平对比()
组别 n CRP(mg/L) GLU(mmol/L) TG(mmol/L)轻型胰腺炎 38 32.54±4.13 13.54±1.35 13.21±1.32重症胰腺炎 42 53.21±5.43 18.54±3.32 18.24±2.24 t 值 — 19.009 8.655 12.071 P 值 — <0.05 <0.05 <0.05
2.3 研究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中轻型胰腺炎患者恶心持续时间为(1.24±0.34)d,呕吐持续时间为(1.35±0.38)d、腹痛持续时间为(3.42±1.21)d、高热持续时间为(2.05±0.35)d,重症胰腺炎患者恶心持续时间为(2.48±0.41)d,呕吐持续时间为(2.41±0.35)d、腹痛持续时间为(6.54±1.36)d、高热持续时间为(3.56±0.45)d;可见重症胰腺炎患者者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均长于轻型胰腺炎患者(P<0.05)。
2.4 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与CRP、GLU、TG 的相关性分析:由表3 可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与CRP、GLU、TG 水平呈正相关。
表3 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与CRP、GLU、TG 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急性胰腺炎已经成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急腹症,传统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主要采用CT,通过CT 平扫联合增强扫描便能够早期确诊,并且还能将患者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清晰地显示出来。但是采用CT 诊断急性胰腺炎时有一定的放射性,容易对患者形成二次伤害,并且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从而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在炎症或者组织损伤该细胞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当胰腺伴有化学性严重损害时可大量表达并分泌入血,从而导致该蛋白水平升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C-反应蛋白能够激活补体并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对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吞噬系统予以调节,促进巨噬细胞因子的生成,并且还能将体内病原微生物和受损、坏死的组织细胞清除,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正常情况下,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10mg/L,但是当机体遭受损伤、感染或者炎症的情况下,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便会迅速增加,通常是在3~6 h 后开始升高,在24~48 h 便可以达到最高峰。由此可见,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反应细胞损伤、坏死的严重程度,当前已经成为评价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生化指标[4]。由于急性胰腺炎会引起机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将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从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引起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的加速,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5]。同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化学炎症的刺激下,会分泌出大量的脂肪酶,这些脂肪酶会通过水解脂肪组织来形成甘油三酯和游离的脂肪酸,而游离的脂肪酸又会进一步加上对胰腺的损害。因此,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6]。
在本研究中,分别选择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通过对比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结果发现重症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高于轻型胰腺炎患者,并且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长于轻型胰腺炎患者,通过对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与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相关性开展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高热持续时间与 CRP、GLU、TG 水平呈正相关,证实了临床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CRP、GLU、TG 水平来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也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然后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