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岭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市县政协要把协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集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治理的难点开展协商,助力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市县政协处在协商议政的最前沿,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在基层、贴近实际。我们常说不调研、不协商,如何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履行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职责,关键在于做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实践中应唱好调查研究“三部曲”,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政协协商全过程、各方面,更好推动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选题的关键在于突出问题导向。政协履职工作主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关切来开展,工作头绪有很多,选准突破口要着重关注“五个点”,用好“五种方式”。“五个点”,即“热点、难点、堵点、疑点、冷点”。“热点、难点、堵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是各位委员围绕民生关切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疑点、冷点”主要是围绕党政部门平时顾不上、暂时没有注意到,但又有可能影响全局的前瞻性问题,前三点我们平时关注较多,但是对后两点关注度不够,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大有文章可做,应下大力气围绕“疑点”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围绕“冷点”静心研究,暗中发力,出奇制胜。“五种方式”:一是党政出题。党委、政府给政协布置的任务,这需要政协主动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更好地落实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二是部门荐题。部门带着任务寻求帮助。部门工作有需求,希望政协通过调研助力此项工作。部门有需求、政协有回应,既可以帮助部门解决难题,也可以帮助委员知情明政。三是社会征题。就是面向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征集调研课题。四是委员献题。委员直接面对界别群众,处在基层一线,可以根据群众需求向政协精准献题。五是调查捕题。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捕捉新课题,把小区、企业、田间地头的问题收集上来。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选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对标上级有关政策、对标群众关注需要、对标党委中心意图、对标政府承办能力,让党委放心、政府能办、群众满意。
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关键要实现“三有”,即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具体可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深入调查,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广泛性。扑下身子,真正走进企业工厂、社区村庄和田间地头,尽可能把“好的、差的,城市、农村,部门、基层,干部、群众”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可以采用小分队2 人或者1 人1 组深入交谈等形式,力戒大团队走马观花。坚持带着问题调研,用群众乐听乐见的语言和方式,与群众交心、谈心,在看似无意交谈中更能了解实情。二是突出典型性。“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应聚焦问题关键,通过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方式,选好选准样本,这个样本要不偏不倚,比例适中。三是突出代表性。坚持普查和抽查相结合,既要有“庖丁解牛”的“大气”和“技术”,又要做到“解剖麻雀”的“耐心”和“细致”。可用走访谈心、座谈交流、档案材料进行点的解剖;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做好一手资料的大数据收集汇总。第二步是系统研究,具体要把准“四情”:把准上情,即深入了解把握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把准现情,即深入了解把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推进情况;把准下情,即深入了解把握工作的实际进展和群众反映的实际情况;把准行情,即深入了解基本条件相似地区及全国、全省的基本情况和同行业研究现状。调查和研究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光调查不研究等于白调研,光研究不调查等于瞎研究。研究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环节。一是做好基础资料整理。每一件事、每一组数字都要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无误,切忌片面理解,听取一面之词。对于分散的资料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有定量分析,不能满足于堆砌材料和已有的结论,应通过对原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求分散资料模块化、集约化。二是科学理性分析问题。凡科学都具有学理化的特点,要严格地从实际出发,经过观察、归纳、抽象等一系列改造制作,对事物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一般规律性认识和正确的结论。三是做好现有数据和相关政策的对比。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与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比对,对哪些资料是符合政策的、哪些资料与现行政策相悖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相关数据资料与有关政策法规同向同轨,既要符合方针政策,又要符合实际需要,增强调研报告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调研的目的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可行路径。最终成果要以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来体现,能够达到对党政部门工作有所启发、引起共鸣的效果。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调研主题。写调研报告,不要贪大求全。什么都想说,面面俱到,问题就不聚焦,观点就不鲜明,主题就不突出。如果内容丰富真有好东西,可以分两篇或多篇写,不必都挤在一篇报告里。二是聚焦呈报对象。在写作体例上调研报告不同于理论文章,不同于信息简报,不同于制度文件,不能写得不伦不类,最后成了“四不像”。领导讲话是“上对下”,有其权威性;报告一般是“下对上”,主要是建言性。要根据不同的呈报对象,注重分析问题,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要提出建议,但不要写成了工作要求;要语言生动,但不要过分修饰,一味追求华丽辞藻,更重要的是客观和准确;要简明扼要、不拘一格,但不能失去对典型的剖析,不能背离报告基本的格式和规范。同时,不同的呈报对象,侧重点亦有不同。比如,呈报省政协平台的报告要突出具体业务、突出区域特色、突出亮点经验;呈报市委、政府的报告要紧扣党政大局、紧扣中心任务、紧扣民生关切,突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聚焦解决问题。政协的调研报告成效关键在于能够启发党委、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不说过头话、偏激话,通过“硬话软说”提高建言命中率。报告所列问题要靶向精准,尽量避免通篇只提“人财物”等体制机制上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要着力围绕党委、政府既定中心任务,考虑现阶段政府的承受承办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找路径,在攻克难题上出对策,在服务对接群众上聚共识,为党委、政府有效施政汇聚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