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锋,赵仕懂,刘林,李光明,李泽锋,王智勇
1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 (广东清远 511600);2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15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卒中患者中,急性ICVD患者占50%~80%[2]。及早对急性ICVD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及时给予溶栓治疗,以减少缺血性坏死,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3]。
采用常规脑部CT检查无法确定病变部位及大小,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4]。近年来,随着我国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使早期诊断急性ICVD成为可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急性ICVD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疑似急性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29~74岁,平均(51.62±6.28)岁;病程1~6 h,平均(3.52±0.54)h;体质量42~90 kg,平均(66.62±10.34)kg。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发病后24 h内入院治疗;首次发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眼颤、头晕头痛、构音不清、失语、偏瘫、肢体无力等症状;病历资料完整;意识清醒、对答切题;近期未接受过溶栓、抗凝治疗。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衰竭;患有恶性肿瘤;合并帕金森病、幽闭恐惧症、痴呆;存在磁共振、CT检查禁忌证;中途退出本研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贫血。
常规脑部CT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16和64排螺旋CT,对患者脑部行横断位扫描,将听眦线作为基线,从上到下连续扫描,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50 mA,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5 mm,并将获得的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磁共振DWI联合PWI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仪器选用荷兰飞利浦Achieva 3.0T TX 多源磁共振扫描仪;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弥散梯度场b值为0或1 500 s/m2,层厚为6 mm,实施无间隔扫描;PWI扫描采用SE-EPI序列,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0.2 ml/kg钆喷酸葡甲胺(Gd-DTPA,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注册证号 国药准字J20080063,规格 15 ml︰7.04 g),速率为3 ml/s,注射完成后,以3 ml/s速率注射1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按6 mm层厚实施无间隔扫描;并将获得的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最后,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CT、磁共振资格证书的影像学医师完成诊断,对存在异议的部分进行再次讨论确定最终诊断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脑部CT与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急性ICVD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常规脑部CT、磁共振DWI联合PWI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示一致性较好,0.40≤Kappa<0.75表示一致性一般,Kappa<0.40表示一致性较差。
120例疑似急性ICVD患者,经DSA检查确诊116例(96.67%)。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急性ICVD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脑部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联合PWI与常规脑部CT诊断急性ICVD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部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86);磁共振DWI联合PWI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9),见表1~3。
表1 常规脑部CT检查结果(例)
表2 磁共振DWI联合PWI检查结果(例)
表3 常规脑部CT检查与磁共振DWI联合PWI检查诊断急性ICVD的效能比较(%)
急性ICVD是一种进展迅速且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多由脑供血血管闭塞、狭窄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一过性意识丧失、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一过性黑矇、复视、呕吐、恶心、眩晕等[5-6]。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急性ICVD的发病与血流灌注异常、血栓栓塞、血液高凝状态、炎症反应、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7-8]。急性ICVD患者常会在发病30 min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病情易反复发作,发病时间在2 h以上的患者多存在轻微的神经功能受损,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发生缺血样改变[9-10]。针对急性ICVD患者的治疗是否成功、预后是否良好取决于临床诊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11]。
CT是临床诊断急性ICVD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但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可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故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DSA是临床诊断急性ICVD的金标准,但受有创伤、造影剂过敏、价格昂贵等因素的限制,患者的接受度较低,未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12]。本研究结果显示,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急性ICVD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脑部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部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86);磁共振DWI联合PWI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9)。DWI、PWI在急性ICVD早期、超早期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明确发病部位、大小及是否侵犯周边组织等。通常情况下,在急性ICVD发病1 h内即可通过DWI明确诊断出不可逆的梗死性病灶;PWI也可发现超早期患者脑部缺血的低灌注区域。临床可通过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病灶面积,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若DWI病灶面积低于PWI,提示异常减低区是梗死灶的核心区域;若DWI与PWI病灶面积接近,提示梗死面积较大,但缺乏侧支循环,并出现了不可逆性损伤,基本上不存在缺血半暗带;若PWI病灶面积低于DWI,可能为责任血管完全或部分自发性再通;若PWI存在灌注缺损,但DWI正常,则提示存在一过性脑缺血,并未发生脑梗死。从理论意义上,一旦患者发生急性ICVD,其PWI、DWI影像均会出现异常,故利用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急性ICVD,在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与常规脑部CT检查比较,磁共振DWI联合PWI诊断急性ICVD的效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