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丰源 高祥云 张国维 杨娟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我国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在甘肃省境内全长270km,渭河两岸市镇多,人口稠密,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都取自渭河,在当前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开展渭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为水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2020年在渭河流域甘肃段进行了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以期为开展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在渭河流域甘肃段根据渭河的形态、水文情势等情况,设置6个采样点(见表1、图1),开展水环境和水生生物调查。
2020年5月1日~2020年5月30日。
1.浮游植物
图1 渭河甘肃段区域图
表1 渭河甘肃段采样点坐标
在水层表面0.5m~1.0m用2L采水器采集水样,充分混匀后,取水样1L,立即加入15mL鲁戈氏液固定。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摇匀后倒入浮游生物沉降器,静置48h后,浓缩物定容至30mL,用于定量计数。摇匀后取0.1mL浓缩液于浮游植物计数框内,在光学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浮游植物,每一样品计数3次~4次。优势种类和主要常见种类,一般鉴定到种。重点获取藻类的优势种类组成、数量数据,根据定容体积和取样体积计算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
2.浮游动物
在水层表面0.5m~1.0m用2L采水器采集水样,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立即加入4%甲醛溶液固定,定容至30mL用于定量计数。取1mL浓缩液于浮游动物计数框内,在光学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浮游动物,每一样品计数3次~4次。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种类并计数,优势种类和主要常见种类一般鉴定到种。重点调查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
3.底栖动物
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底层泥样,现场用40目洗泥网洗掉淤泥后挑取底栖生物,然后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固定样品,在解剖镜下观察鉴定种类并计数,优势种类和主要常见种类一般鉴定到种。每一种类计数后分别称重,根据采泥器面积估算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4.鱼类
采用批准的多网目复合刺网、地笼等多种渔具渔法对渭河分段进行鱼类采样。将鱼类标本进行现场鉴定或保存后带回室内鉴定,鉴定依据包括《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甘肃动物志》等资料,获得渭河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反映河流水生生物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Margalef指数()反映水生生物的物种丰富度;Pielou's均匀度指数()反映水生生物的均匀度。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式中,N为水生生物总个体数;S为水生生物总物种数;P为第物种的个体数与样品个体数的比值(N/N),N为物种的个体数。
本次调查采集的浮游植物总共6门42属(见表2)。其中绿藻门18属、硅藻门16属、蓝藻门4属、裸藻门1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2属。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在6.9万个/L~9.6万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8.3万个/L;生物量在0.049mg/L~0.086mg/L,平均生物量为0.062mg/L。
表2 浮游植物名录
如表3所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213~1.506,平均值为1.412;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93~0.841,平均值为0.67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364~0.546,平均值为0.436。
本次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4类17种(见表4)。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类4种,甲壳类3中,桡足类1种。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在7个/L~11个/L,平均个体数量为9个/L。生物量在0.004mg/L~0.008mg/L,平均生物量为0.006mg/L,其中桡足类占生物量的69.2%,轮虫类和原生动物占生物量的30.8%。
如表5所示,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283~1.643,平均值为1.443;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354~0.661,平均值为0.542;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71~0.521,平均值为0.385。
本次调查采集到的底栖动物7种,分属2门2纲2目2科(见表6)。主要由节肢动物门水生昆虫(Aquatic msecta)的摇蚊科幼虫及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Oligochaeta)的水丝蚓组成。摇蚊科的幼虫占绝对优势,密度在0.7个/m~1.4个/m,平均密度为0.11个/m;生物量在0.0011g/m~0.0021g/m,平均生物量为0.0017g/m。寡毛类的寡毛类的密度在0.2个/m~0.31个/m,平均密度为0.21个/m;生物量在0.00046g/m~0.00091g/m,平均生物量为0.00078g/m。
表6 底栖动物名录
如表7所示,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617~0.926,平均值为0.734;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42~0.312,平均值为0.207;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8~0.952,平均值为0.440。
本次在渭河6个段面共调查采集的鱼类320尾23种(见表8)。其中鲤形目鲤科为14种,鳅科为7种,鲶科为1种,青鳉科为1种。渔获物种鲤科鱼类为优势种,占比达到80%。
表3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表4 浮游动物名录
表5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表7 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如表9 所示,鱼类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282~1.617,平均值为1.43;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872~0.964,平均值为0.905;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63~0.726,平均值为0.592。
根据陈清潮等提出的生物多样性阈值评价标准(见表10),对渭河流域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多样性进行评价。渭河甘肃段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1.213~1.506变化,平均值为1.41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1.283~1.643变化,平均值为1.443;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在0.617~0.926变化,平均值为0.734,鱼类多样性指数在1.282~1.617,平均值为1.43。参照标准,渭河甘肃段水生生物多样性可确定为一般等级。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成的渭河干流水库工程使河流生态系统片段化,阻隔鱼类基因的自然交流,导致河流水文情势变化较大,河流的服务功能弱化;二是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镇建设兴起,向渭河不断索取水资源,渭河水流量不断减小,在枯水期,下游出现断流现象;三是近年来渭河流域干旱少雨,来水量明显减少,再加上夏季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断,导致渭河干流水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渭河流域水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为了保护渭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确保渭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议切实贯彻《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精神,扎实推进 “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坏谁修复”的水生生物养护制度,落实水生生态补偿机制。
表8 捕获鱼类名录
表9 各采样点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
表10 生物多样性阈值的分级评价标准
建议加大水生生态和水生生物的监测力度,准确掌握水生生态和水生生物的变动趋势,为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保护水生生态提供科学依据。
应严禁引进外来物种进行增、养殖,控制外来物种对土著鱼类的影响,确保渭河土著鱼类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维护渭河的水生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