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2019年9月,一纸命令,汪晓红从某合成旅政委调任第82集团军某陆航旅政委。“党让去哪就去哪儿、党叫干啥就干啥。”改革调整以来,这是他5年内调整的第三个岗位,可这次转岗,汪晓红感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汪晓红所在旅是全军最早成立的陆航部队之一,先后完成“和平使命”、“跨越”系列演习,建国50、60、70周年国庆阅兵等百余项重大任务,素有“铁翼雄鹰、陆航劲旅”之称。
到任之初,旅队发展处于低谷。汪晓红和党委一班人在检视反思中形成共识,要想扭转旅队建设被动局面,推进旅队备战转型走上快车道,最根本的是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引领官兵、指导实践,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
“我讲的就是我信的,我做到的你们一样能做到。”汪晓红认为,没有带不出来的部队,也没有育不好的兵。他时刻牢记“传播党的声音、带出忠诚部队”政治责任,带头真学、真信、真用习近平强军思想,走上讲台作辅导、沉到一线搞宣讲,推开“原文读、巡回讲、广泛议、跟进评、扎实做”强军思想学贯模式,“梦逐蓝天心向党”的信念在官兵心中扎根。
针对陆航部队专业空地两条线、年龄覆盖老中青、吃穿住用各不同所带来思想关切差异大的实际,汪晓红组织官兵代表围绕“兵龄干龄不一样、纪律规矩是一样,专业分工不一样、目标任务是一样,生活待遇不一样、地位价值是一样,成长路径不一样、组织培养是一样,单位机组不一样、陆航传人是一样”,开展“五个不一样、五个是一样”专题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如今,这“五个不一样,五个是一样”镶嵌在旅队文化墙上,将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到一起。大家过去习惯讲“我们飞行的”、“我们机务的”,现在都喜欢说“咱们陆航的”。
“政治工作威信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步步干出来的”,面对重托与责任,汪晓红事事模范带头,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短短几年时间,部队士气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汪晓红认为,政治干部要先拿到军事训练资格证,才能取得政治工作合格证。面对陌生的陆航专业,他从“零”开始,甘当“小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理论、跟飞跟训参加演练,熟悉掌握列装机型性能特点。
“政治干部就是为军事服务的,要把政治工作做到直升机上。只有跟飞行人员坐到一条板凳上、坐进一个机舱里,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
一次跟飞训练,机长栾公祥担心汪晓红身体承受不了,就一直进行平飞。汪晓红发觉后说:“你们该怎么训就怎么训,不要管我。”爬升、俯冲、盘旋,一套战术动作下来,塔台急忙呼叫:“政委有没有事?”副驾驶胡海亮回头看了一下,回答:“政委很好!”汪晓红回忆,当时心中不无忐忑,“离地三尺,命悬一线,我心里也紧张,但在飞行单位,我必须走近飞行员”。
“政治工作必须要向‘服务备战打仗’聚焦”。经过不断学习实践,汪晓红掌握飞行组训特点规律,总结提出严把思想、身体、心理、婚恋、航理、技术、装备、气象“八个关口”安全组训模式。汪晓红还提出“课堂跟着旋翼转、教育伴着任务走”新模式,让每个任务方向都有一个政治工作模块全程跟进、伴随服务。
“一个政治工作模块里必须有机关政治干部和基层政治主官,确保任务分队开展党团活动、学习教育、安全督导等工作时,能够全面统筹、上下贯通。”政治工作部主任孙有和介绍,政治工作走进任务官兵,大家练兵备战劲头更足。
每次飞行人员执行任务前,汪晓红会带班子成员来到机场,到每一架战鹰旁,与飞行员谈三五分钟,为他们鼓劲、增添信心,不让任何一名飞行人员带着困难出任务、带着情绪上飞机。每一次任务完成返场,他都要到机场迎接战鹰凯旋。
汪晓红说:“飞行员既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危险的职业。每一次飞行,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他们就像远行的孩子,政委就像亲人,等待他们凯旋。”
2019年8月,以该旅为主组建的中国第三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到达任务区。汪晓红到任后,直升机分队长褚志勤第一时间接到他的电话:“你们在国外维和面临着恶劣环境、情况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多,在抓好自身安全的同时,要把使命任务完成好,在非洲大地立起大国军队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资料第一时间传至维和分队。
有了政委的鼓励支持和丰富的教育资料作支撑,维和分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走心落实。维和直升机分队政工组组长郝兆建介绍,维和分队平时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区分理论铸魂、教育引领、文化育人、暖心励志四个方向,“详实的教育计划把关定向,丰富的教育资料全程跟进,让我们走出国门,更能体会到爱国是那么朴素、简单,更能深刻领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考验不期而至。2019年10月17日,维和直升机分队分队长褚志勤带领机组人员前往任务区运送重伤的埃及维和警察,在转运途中,遭遇当地少有的恶劣天气。如果返航,伤员就会延误救治,但继续飞行,又面临一定危险,如何处置是摆在机组人员面前一个难题。
“我们常说,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永葆忠诚底色,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对党的忠诚擦亮蓝盔荣光!”褚志勤所在机组党小组判断情况后,在确保安全稳妥基础上决定继续飞行,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安全飞出云层,圆满完成伤员转运任务。
落地后,褚志勤感叹:“思想上清醒,在关键时刻就能够保证行动上自觉。”2020年底,在圆满完成第一階段维和任务后,官兵们又接到原地抽组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的指令。
虽然已经离家17个月有余,但官兵们纷纷表示,只要组织需要,愿意继续坚守战位,用“展翅蓝天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的坚定信念践行蓝盔使命。
“一人一机一世界,身边战友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汪晓红了解到,在这支既有飞行人员、机务人员,又有地面人员组成的队伍里,官兵们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尤为重要,如何拉近兵与兵之间的距离,增进干部与战士之间的感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尊重信任官兵就能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汪晓红号召全旅官兵广泛开展“我为身边战友点赞”活动,大力推行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官兵积极性,让每名官兵的闪光点被了解、被看到、被点赞、被学习。
北导航台一处展板上,“我为身边战友点赞”小贴纸记录着战士们的变化与成长:“刘永辉作为一名上等兵,学习党史十分刻苦,语言组织不够流利,就经常拿着书本诵读”“指导员周末都会到台站来和我们一同谈心,聊建设思路,并为我们排忧解难,十分上心”……
针对飞行机务岗位年龄职级倒挂、专业上师傅带徒弟、管理上徒弟管师傅的实际,汪晓红按照“思想相通、年龄相仿、职级相近”原则进行分层施教,发动官兵人人上讲台、个个唱主角,在群众性自我教育中,增强政治工作信服力、感召力。
教育触角不断延伸,亲人进军营、家属登讲台……一次,一名飞行员家属授课时满怀深情地讲到,“你们人在天上飞,我们心在空中悬;你们一刻不落地,我们一秒不踏实”。课后,不少飞行员讲,“这是最打动人的一堂安全课,一辈子也忘不了”。
汪晓红带领一班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优势同时,探索创建旅有智慧教育中心、营连有智慧宣教室、班排有平板终端、官兵有专属“掌上平台”的网络教育格局。
近年来,汪晓红注重用强军文化感染熏陶官兵,着眼突出强军主题、体现时代精神,在营区内建起“一中心、两广场、三长廊、四条路”陆航特色文化,指导营连打造各具特色的飞行文化、机务文化、场站文化、修理文化、边疆文化等系列文化品牌,让官兵在强军思想文化广场、军史长廊、飞行文化长廊、警示教育长廊等环境中受教育、受熏陶。
“传统是部队的魂和根,是凝魂聚气的法宝。”汪晓红着手推进红色基因工程,带领机关人员从旅史中提炼出绝对忠诚的“护旗”精神、艰苦奋斗的“马灯”精神、挑战极限的“友谊峰”精神、扎根边疆的“老榆树”精神等6种精神特质,邀请老英模、老飞行员讲传统故事,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激励官兵铭记光荣传统,争当陆航传人。
每逢新兵下连、新学员入营,旅里都会第一时间开展“学旅队精神、当陆航传人”主题活动;每到重要节日,老英模、老飞行员代表受邀讲革命传统;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官兵要在国庆阅兵时护卫的党旗、国旗、军旗前庄严宣誓。
机务一连下士陆春曾认为,只要军事训练上得去,理论学不好也能当个好兵。了解到小陆的情况后,汪晓红利用蹲点时机专门给他“开小灶”,讲述习主席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故事。小陆听后深受触动:党的理论是武器和方向盘,无论条件多艰苦,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理论学习。如今,陆春已经成长为连队理论学习标兵,还当上了专业技术骨干。
到任第一天起,汪晓红就开始转部队、了解情况。他随身带着笔记本,将官兵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一一记录下来。有不少官兵谈起家属院困难:“晚上进院黑乎乎,冬天睡觉冷乎乎、换个煤气累乎乎。”汪晓红很是心疼。
为此,旅党委立下军令状,克服重重困难,在上级党委机关和驻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抢在春节前完成通气、通暖、通亮目标,不到三个月就把这些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2020年元旦,汪晓红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某场站。当看到水桶里一块块冰坨子、大家看不上网络电视、打个电话还要跑到附近土坡上找信号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机关当天下午,汪晓红就提议抓紧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小散远单位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大到项目设计,小到热水器安装,他都逐一把关,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半年后,汪晓红收到场站官兵自发写给旅党委的百余封感谢信,他欣慰地说:“这些信是对我们旅党委工作最好的认可。”
汪晓红常说:“只有把政治工作做得有温度有实感,官兵才有获得感归属感。”说到做到,立行立改,汪晓红以身作则,一点点影响着官兵、温暖着官兵。远在非洲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们,也同样牵动着他和党委一班人的心。
“爸爸,虽然我们不能陪着你过新年,但是我会祝福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爸爸,我和姐姐爱你哟!”“你在前方保卫大家,我在身后顾好我们的小家,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吧”……2020年除夕当晚,维和官兵收到来自家人的视频问候。这是春节前,汪晓红特意安排维和官兵家属录制的慰问视频。万里之外,驰骋蓝天的硬汉们眼泪簌簌而下。
上任伊始,汪晓红提出,“管辖范围要走到,不放心的地方要看到,重点人员要见到,智能手机要查到,在外人员每天要提醒到;集合站队站排头,学习教育坐前头,军事训练当教头,险难任务挑重头,作风养成带好头”的“五到五头”要求。大家慢慢发现,只要是汪晓红定下来的规矩,他肯定第一个带头落实。
只要身在营区,每天熄灯后汪晓红都会到营连转一转,了解训练一天的战士们睡下了没有,睡得香不香,主官干部都在不在位,还有没有情况……
两年多来,他自警自省自励,凡涉及部队建设重大问题、官兵切身利益敏感问题、领导干部待遇问题,都严格按制度、程序、规矩办。“公道正派”“模范带头”“知行合一”“抓得紧,沉得深”“接地气”是很多官兵的评价和心声。
“政治工作有血有肉,政治干部可亲可信”,官兵感受到了。他将一整颗心都扑在工作上,办公室的灯总亮到很晚。汪晓红言语朴实:“鱼和熊掌无法兼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选择了‘大家’,就意味着无法顾及‘小家’。家里人对我很支持,虽然也偶尔发发牢骚,但知道我是在为官兵服务,是在做正事、干事业。”
官兵一条心,一切为强军。新时代部队应有的样子、政治干部该有的样子,在这里能看到。如今,全旅官兵朝气蓬勃,热情饱满,劲头十足。
又一次飞行任务结束,直升机机群缓缓降落,飞行员们透过驾驶舱玻璃,习惯性看向機场旁的接机队伍,一眼看到离跑道最近的汪晓红,一股暖流不禁涌上心头,“看到汪政委就知道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