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忠,赵瑞凡
(1.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15;2.开鲁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内蒙古 开鲁 028400)
红辣椒(Capsicum annuum L.)别名牛角椒、长辣椒、益都椒等,其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熟果呈绿色,成熟果变成深红色,干燥后主要用作生产红色素、辣椒碱、调味料等,故俗称为“红干椒”。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污染,适宜辣椒的生长,为红干椒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开鲁县常年种植红干椒2.7万hm左右,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13%以上,年产红干椒16万t以上,且其外销型红干椒产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主要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国内重庆、贵州、湖南等地也都有大量采购,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国最大的红干椒生产销售集散地,素有“红干椒之都”的美称。随着红干椒产业不断发展状大,产量和品质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合理施肥对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开鲁县红干椒施肥参数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红干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于红干椒栽培、氮肥、钾肥施用等技术已有相关报道,但有关通辽地区地域、气候条件下的相关研究并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对红干椒进行测土配方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试验,确定适宜的施肥参数,以期为指导红干椒生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试验地点位于开鲁县东凤镇东方红村,该区域位于西辽河冲积平原,土壤松散,透气性好。经基础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地土壤养分水平为:有机质(1.38%)缺乏、碱解氮(77.7 mg/kg)中等、速效磷(13.4 mg/kg)缺乏、速效钾(156 mg/kg)中等,pH值为6.77。根据前期测土配方梯度试验数据,按照养分平衡法计算出每667 m红辣椒(鲜椒)产量2 500 kg的理论施肥量为:N(尿素)10 kg、PO(重过磷酸钙)7.5 kg、KO(硫酸钾)7.5 kg、有机肥2 000 kg(含N 6 kg、PO5 kg、KO 4.1 kg)。
红辣椒种子、肥料均自当地市场购买。红辣椒品种为北京红,肥料为重过磷酸钙(PO≥46%)、尿素(N≥46%)、硫酸钾(KO≥50%),有机肥为充分腐熟的羊圈肥(与羊粪不同,羊圈肥含有土和杂草等杂质,含有机质14%、N 0.3%、PO0.25%、KO 0.21%)。
试验共设14个处理,各处理肥料用量及配比见表1。其中,将4个水平N、PO、KO分别进行组合并增施等量有机肥的处理11个,为对比分析肥效,设置不施肥对照(CK)、只施有机肥对照(CK)和常规施肥对照CF(CK)。参照“3414”多点分散田间试验方案,设计4个水平分别是: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红干椒最佳理论施肥量(NPK),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即过量施肥水平)。CF代表当地种植户常规施肥量(不施有机肥),M代表有机肥(667 m用量2 000 kg)。试验小区面积36 m(3.6 m×10.0 m),外围设置2 m保护行,采取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各小区按尿素总量的20%、硫酸钾总量的60%、重过磷酸钙总量、有机肥总量混合用作基肥;其余的尿素和硫酸钾分2次追肥,7月9号第1次追肥,施肥量为剩余N总量的48%、KO总量的25%,剩余肥料在8月10日盛果期全部施入。
表1 红干椒施肥试验设计
红干椒于3月23日育苗,5月18日定植。试验地深翻浅旋后按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开沟,基肥均匀施入后覆土做畦,覆膜后定植。定植后除追肥处理需追肥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
土壤和有机肥理化性状测定:辣椒苗定植前采集土壤和有机肥样品,分别采用碱解扩散法、NaHCO浸提-钼锑抗比色法、NHOAc浸提-火焰光度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含量。
红干椒产量和养分含量测定:收获时采集完整植株样品,干燥后分经济器官和茎叶(包含其他非果实部分)分别测产,并计算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的干质量。选取5株典型植株的经济器官和茎叶(包含其他非果实部分),分别粉碎后测定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采用HSO-HO消煮-凯氏蒸馏法、HSO-HO消煮-钒钼黄比色法、HSO-HO消煮-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每个小区单独收获晾晒后测产,并折算成667 m产量。
投资效益=667 m产值/(1 000+667 m施肥成本),1 000代表水电、人工、农药等其他成本;土壤肥力贡献率=未施肥区667 m产量/最高667 m产量;肥料贡献率=1-土壤肥力贡献率;有机肥贡献率=(施有机肥区667 m产量-相应未施肥区667 m产量)/最高667 m产量;化肥贡献率=1-土壤肥力贡献率-有机肥贡献率;肥料增产率=(667 m产量-缺素区667 m产量)/缺素区667 m产量;养分增产=(施肥区667 m产量-缺素区667 m产量)/施肥区667 m施肥量;667 m施肥效益=(施肥区667 m产量-缺素区667 m产量)×红干椒单价;红干椒667 m养分吸收量=(红干椒养分测定值×667 m红干椒产量)+(红干椒茎叶元素测定值×茎叶质量);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缺素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使用量×肥料中的养分含量百分比)×100%;土样养分校正系数=缺素区作物每667 m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0.15为耕层养分测定值换算成每667 m养分含量的系数。
使用SPSS pro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如表2所示(按照净利润降序排列),与CK相比较,处理NPK+M的667 m产量显著增加了5.90%,处理NPK+M增产1.2%,但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均减产,其中处理NPK+M、NPK+M、NPK+M、NPK+M(CK)、NPK(CK)分别显著减产11.24%、12.21%、20.09%、23.56%、28.15%。从667 m净利润的角度分析,处理NPK+M、NPK+M、NPK、NPK+M分别较C K显著增加18.82%、10.51%、7.11%、6.00%。最佳施肥配比处理NPK+M与CK相比较,N减施35 kg、PO减施7.5 kg、KO肥减施13.5 kg,667 m产量却增加了21.97 kg,投资效益显著提高,减肥增效效果明显。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干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土壤肥力贡献率的大小,反映了在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对土壤肥力的依赖程度。通常土壤肥力越高,土壤肥力贡献率越大,而施用肥料的贡献率越小。通过表2中NPK+M、NPK、CK、CK的产量数据,根据贡献率公式得出土壤肥力贡献率为67.85%,有机肥贡献率范围在4.33%~7.09%,化肥贡献率范围在25.06%~27.82%。从结果上看,红干椒的增产贡献主要是靠化肥,但有机肥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N、PO、KO、有机肥对红干椒的增产率分别介于12.20%~33.87%、0.3 7%~1 1.8 1%、8.3 4%~2 0.6 3%、6.38%~7.63%,每千克N、PO、KO、有机肥增产幅度分别为4.50~9.68、0.35~5.56、2.77~8.99、0.01 kg,由此可以得出,不同肥料对红干椒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N、PO、KO、有机肥667 m施肥效益分别为332.69~977.38、13.38~422.53、275.53~681.04、172.41~282.49元。
表3 不同肥料元素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对表4中每生产100 kg红干椒的N、PO、KO养分吸收量测定值采用Shapiro-Wilk检验,结果表明:N、PO、KO显著性值分别为0.974、0.876、0.164,说明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处理红干椒N、PO、KO含量基本一致,与施肥处理无关。因此,在后续计算中采用测定值的平均值计算667 m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
利用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为作物提供的养分量时,必须使用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因为有效养分测定值是一个相对数值,只有乘以校正系数才能表达土壤“真实”的养分提高量。在计算氮、磷、钾校正系数时,缺素区产量分别用0水平处理(NPK+M、NPK+M、NPK+M)的产量;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用NPK确定的单位产量吸收N、PO、KO养分量。不同土壤由于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不同,其校正系数也不同。从表4可得,本次试验地点缺素区每667 m红干椒养分吸收量N为8.29 kg,PO为2.41 kg,KO为6.45 kg,根据公式得出养分校正系数:N为0.65、PO为1.40、KO为0.73。
红干椒氮肥利用率为15.71%~73.91%,平均为47.51%;磷肥利用率为3.48%~36.52%,平均为18.69%;钾肥利用率为8.28%~89.33%,平均为46.98%(表4)。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干椒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结果得出:(1)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红干椒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各不相同,但是红干椒中N、PO、KO含量基本一致。(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证明了测土配方施肥最佳理论施肥量(N 10 kg、PO7.5 kg、KO 7.5 kg)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更好,其他蔬菜种植亦可参考此方法。(3)与常规施肥相比较,测土配方与有机肥配施(NPK+M)后,其667 m化肥施用量N、PO、KO分别减施35、7.5、13.5 kg,产量却增加了21.97 kg,减肥增效效果显著。(4)土壤肥力贡献率为67.85%,化肥贡献率为25.06%~27.82%,有机肥贡献率4.33%~7.09%;化肥平均利用率N、PO、KO分别为47.51%、18.69%、46.98%;土壤校正系数:N为0.65、PO为1.40、KO为0.73。在最佳施肥配比处理(NPK+M)中,N增产率为11.01%~32.52%,增产4.50~9.68 kg/kg;PO增产率为0.37%~11.81%,增产0.35~5.56 kg/kg;KO增产率为8.34%~20.63%,增产2.77~8.99 kg/kg。
通过分析2020年红干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数据,得出红干椒施肥参数,为通辽市红干椒的合理施肥奠定了基础。与前人单因素分析研究相比,本试验通过氮、磷、钾三因素系统地分析了红干椒施肥参数。由于本试验小区面积小而多,因此未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粪污污染等问题突出,为保障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种养结合,关于农家肥利用方式和粪污沼液还田施肥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