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2-04-12 04:07:35李敏
天津教育·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体课文素养

李敏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讲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中,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或不同主题等内在联系划分不同的单元,这就使单元整体教学这种突破传统教学的全新模式有了存在的可能。而且,在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打造更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方面,单元整体教学有特有的优势。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这些内容的相融合,深化了语文教学的整体内涵,提高了语文学科的综合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六册,每册包含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在主题或文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前者如挚爱亲情、科学探险、儿时往事等,后者如散文单元、说明文单元、诗歌单元等,每个单元四至五篇课文。传统语文课堂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展开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单一,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要突破这个单一的模式,教材中单元课文的共性就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

在近年来的实践中,笔者和同事聚焦单元整体,突破单篇课文教学的传统模式,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在此,谈谈单元整体教学的两种实施路径。

一、路径一:优化课型,达成整体

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生学习感受,优化课型应当是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以单元导读课、预习课、精读课、阅读课、拓展课、写作课、展示课等课型,纵向挖掘教材内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新颖、自由、生动、活泼。

(一)导读课与预习课:打好基础,铺好基石

导读课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阅读,在单元的学习前,教师需要通过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明确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学习目标等,让学生能够在总体把握之余,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自主规划,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预习课,需要教师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要安排学习任务,可以通过预习清单呈现,让学生按照清单中的指引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工具书等相关资源,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词等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对每一篇文章進行整体感知,思考一些有助于理解的问题等。

导读课和预习课,转换了之前学生先课外预习、再课内导读的顺序,采用先课内引导,再课内预习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而且让预习任务落到了实处,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精读课:深入文本,有效探究

在精读课阶段,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比较阅读。课文的整体呈现、其主题的关联、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异同、时代背景的联系等,都可以成为精读课的切入点。

例如,七年级第二单元是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课文写作时间较为接近,大多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些历史事件——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本单元课文按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排序的方式,促使学生探究本单元课文的创作背景、事件背景,帮助学生从宏观整体上把握课文,使一篇篇课文有先后顺序,有内在联系,打破单篇课文教学的局限。

另外,教师可以以“哪篇文章中的家国情怀最强烈”为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藏在字句中的情感。如《黄河颂》的反复,《老山界》的环境描写及对战士的语言行动的描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大量议论抒情语段,《土地的誓言》中铺排的使用、人称的变化,无一不体现强烈的爱国之情、家国情怀。在比较学习和辩论中,学生会对课文内容和写法以及情感的探究一步一步深入,进而积累了语文知识,锻炼了言语能力,增强了思维品质,促进思维逻辑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在文学中学习了历史,增强了民族自尊心,提升了文化素养。又如,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是散文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探究散文的不同类型,进而开展深度阅读。如《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散文两篇》为议论性散文,《昆明的雨》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在精读学习中通过比较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

(三)阅读课:走出文本,延伸拓展

在阅读课阶段,学生将走出课本,来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教师可根据精读课推荐课外文章让学生阅读,把以前安排在课外的作业“请”进课堂,把拓展教学落到实处。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阅读课上,笔者推荐了红军类题材、抗战时期作品、爱国故事等课外文章给学生阅读。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中,推荐阅读《我们仨》,进一步感受杨绛一家的家庭氛围,体会其为人处事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老王》中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在演讲单元的整体教学中,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演讲技巧文章,阅读历史上优秀的演讲稿,观看优秀的演讲视频等,创造有趣、有用的拓展课堂。

(四)写作课展示课:源头活水,习得应用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了一些方法,此时,教师可以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写作和展示,使写作成为学生“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教学中,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出现了消息与通讯混淆,消息、通讯与平时写作的记叙文、议论文混淆,写作过程中搞不清自己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身份,消息标题不起概括性作用,导语缺失等五花八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成为班级小记者、校园小记者,撰写班级内、校园内发生的新鲜事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领悟到新闻写作的方法、实质,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上。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了人文内涵深厚的名家名文,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有回忆性散文,也有传记。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学写传记的写作课,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传记特点,根据自己记述的对象设计适宜的写作方式,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记言述行展现人物风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传记写作的要点,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从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二、路径二:任务驱动,带动整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置活动探究单元,实现统编教材对课标中“实践”二字的落实。现以九年级活动·探究单元——诗歌单元为例,谈谈任务驱动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

部编教材对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一为“自主欣赏”:诗歌阅读,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在这一任务下,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我校将举办“2022新年诗歌诵读大赛”,请从九上第一单元五首诗中选择一首,向学校推荐作为诵读篇目。并要求“三读”诗歌——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或朗读,记下对每首诗的初读感受;二读,借助资料,解决每首诗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读,完成以下表格任务。

阅读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决定一首诗作为推荐篇目,纂写推荐词,查找资料制作PPT,最后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五首诗的内容、特点有了整体把握。而通过纂写推荐词和制作PPT,使閱读收获化作成果,学生能学会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正确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主管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促使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教材设计的任务二为“自由朗诵”:学习朗诵技巧,举行朗诵比赛。朗诵时,需要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在这一任务驱动下,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在同学们的推荐下,五首诗歌均被选为学校“2021新年诗歌诵读大赛”的朗诵篇目,本周三我们将举行班级朗诵初选赛,选出一二三名参加学校比赛,并以此活动为目的,给学生观看优秀的朗诵视频,总结有用的朗读技巧,复习朗读设计的方法。教师可安排一个课时给学生排练,最后进行班级朗诵比赛。

教材设计的任务三为“尝试创作”: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意向、句式和节奏等。针对这个任务,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班级将制作《班级诗集》,请同学们踊跃投稿,要求每人投稿两三首小诗。从这个活动出发,先对学生进行改诗、仿诗、作诗的辅导,让学生大展身手,最后切实让诗集落实制作,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能在任务中获得熟练的语言技能。随着学生言语能力的积累不断成熟,能通过写作将掌握的语言成果细化,重点感受语言文字内涵,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教材中的三个任务——阅读、朗诵、写作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本次单元整体教学牢牢依据这三个任务展开,每一个任务又以开展一次活动为载体进行,“任务”牵动“活动”,使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静态走向了动态,使学生在多维的、连续的、整体的活动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单元整体教学将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在课程整合中让教材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帮助学生打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局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整合,确实能给广大师生带来一些新鲜感,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单元整体教学就能取代单篇教学,它应与单篇教学并存,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才是完美的状态。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颠覆了传统单篇课文教学,也让广大教师感到一些不相信和不适应,以至于真正落实的不多,笔者对此的研究热情甚深,但研究成效甚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整体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