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营养门诊和心理门诊接待的患者中,有一类群体的数量日趋增加,这类群体存在一些明显的共性:大多为女性;年龄一般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岁之间;身材过于苗条,面部暗黄;常常感到“头晕无力”“心慌恶心”;有些姑娘甚至才进入青春期就表现出“闭经”的症状。向患者和家长询问原因,通常都会得到这样的回复:因为爱美,想瘦、变苗条,就想通过限制饮食、不吃饭来减肥,哪里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
确实,原本只是想减肥变美,怎么會变成这样?难道爱美错了吗?减肥也错了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期少年爱美固然没错,尤其是女孩子。减肥也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就出在“程度”和“方法”上。姑娘们本身已经是标准体型,甚至体重已经偏低,却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很胖,或者害怕变胖,于是采取持续的减重的行为。加上减肥的方法不正确,只采用限制饮食,例如不吃饭、不吃肉、饿了就喝水等方式,就可能表现出上述生理病症。从开始的“限制饮食”,发展到后期的“厌食”或“拒食”,一看到食物就恶心想吐,就可以被称为“神经性厌食症”,俗称“青春期厌食症”。
青春期厌食症的危害较大,除了上述提到的较为明显的症状外,孩子们还可能会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电解质异常、低血糖、便秘等内分泌症状。此外,长期营养不良还会导致孩子掉头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患病低体重期间,其大脑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一旦走到这一步,想要自己改变进食习惯来恢复正常往往不太可能,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和治疗。大约50%~70%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最终能恢复健康,但一般要6~7年的时间。
当然,有些青春期少女只是会表现出“心慌气短”“面黄头痛”等症状,但食欲还没有消退,这可能是贫血症引起的症状,需要与厌食症有所鉴别。
青春期厌食症在很大程度上受青少年的生理因素影响,女孩子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这也是该类病症中女孩子数量更多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女孩子在10岁左右开始月经初潮,生理激素等也会发生变化,这会带来一系列躯体的变化,包括身体开始储存体脂、乳房隆起、臀部日益变圆、骨盆变宽等。这原本都是女性美的体现,但姑娘们会感觉这是自己变胖了。于是她们开始节食减肥,持续的节食会进一步刺激下丘脑释放进食信号,导致人体感到非常饥饿,又会吃很多,吃了以后又怕胖,于是采取各种方式清除食物,例如呕吐、服用泻药等方法,反复循环。最终,姑娘们陷入“厌食症”的泥沼,厌食拒食,一看到食物就会恶心。并且长期的体重上下波动也破坏了下丘脑的调节功能,使得体重一直下降,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有死亡的风险。
除了生理因素的影响,具有某些人格特点的青少年发展成厌食症的风险更高,例如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倾向的、性格害羞的、依从性高的、情绪不稳定的、自尊水平较低的、偏执强迫的,这些人格特点在青少年追求极致苗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还有一些家庭因素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青春期本身就是一个疾风骤雨的阶段,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常会出现对立和冲突,为了争取自主权,发展自我独立性,青少年很有可能通过限制进食等异常的进食行为来反抗父母、威胁父母、应对亲子冲突。与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相反,另一类亲子关系则过于缠结,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这一类家庭中的孩子也有较高的风险罹患厌食症。总之,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功能僵化也是青春期厌食症的一大催化剂。
此外,青春期厌食症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下社会将“苗条的身材”等同于“美”,以至于“苗条”“瘦”成为很多少女和年轻女性梦寐以求的目标,这种盲目追求苗条身材的行为有时会发展到一个不受控制的危险境地,甚至变成病态的厌食症。
如果限制饮食已经到了厌食拒食的地步,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取药物治疗,辅以营养治疗以尽快恢复正常体重,加上心理治疗以解除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和关于体型体重的不合理信念,降低自卑,提高自尊。
事实上,对于出现异常进食的青少年而言,父母可能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进而促使孩子发生改变。首先,对于孩子爱美的心,父母应当予以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健康的饮食计划和合理的运动计划,进行有效的减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将青春期厌食症扼杀在摇篮里。其次,对于孩子出现的异常进食行为应当给予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这就需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一旦孩子出现相似的症状可以及早地识别出来。有些父母缺乏这样的意识,甚至试图以调侃、威吓等方式纠正孩子的异常进食,反而加重病情。父母自身也需要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让自己成为孩子可以观察学习的示范。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安全、接纳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的、被爱的,以增长孩子想要改变的欲望,防止愈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