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近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特点,论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个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升华等教学环节构建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并以《关爱他人》教学为例,说明主体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主体探究 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7-0076-03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查目的,构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其中“四层”指的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面的考查内容。同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中考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和中考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事实上,近年全国各地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2020年北京市中考中的这道材料题(如图1),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相对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主体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让学生经历个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升华等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主体探究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教学环节:一是情境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是个人自主学习,教师在情境中以“疑”引思,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使学生好学、乐学;三是合作探究,主要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四是情感升华,这是教学的落脚点,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题“关爱他人”为例,说明主体探究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具体操作。
一、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开课伊始,教师播放视频《吴悠抗疫故事》。视频讲述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湖北省武汉市封城期间,一个名叫吴悠的年轻人走出家门为社区居民送药送口罩的故事。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需要思考两个问题:①吴悠的微博中有这样一句话:关爱团结即是特效药。那么,什么是关爱?②吴悠的微博为什么在短短几分钟内得到上万个点赞?
这是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情境创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重温抗击疫情时期每一个普通人对社会、对他人付出的关爱,由此受到情感的冲击,进而引发思考。教师结合视频中讲述的故事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理解“关爱”的含义,进而明白:正是因为有了身边每一个人都在为社会贡献爱心,才能驱散阴霾,这就是“关爱”的力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主体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内在联系,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学生明白“关爱”的含义之后,教师再提问学生曾经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自己帮助过谁,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讲述关爱他人的事例,加深对“关爱”内涵的理解。这是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个人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运用课本知识解答问题。
近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同样涉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第14题,原题如下:
材料二:2020年6月中旬,北京本地首例确诊患者唐先生在怀疑自己染上新冠肺炎后,戴口罩骑自行车自行去医院,特意避开了公共交通。他对5月30日以来去过的地方和接触的人无一遗漏地回忆出来,提供给了相关部门,为北京疫情防控立了一功。52岁的唐先生因此成了“网红”,受到了网民的称赞,被网友尊称为“西城大爷”。
(2)结合材料二,从责任的角度分析说明“西城大爷”被网民称赞的原因。
这道试题创设的情境是疫情期间一名患者负责任的行为。试题要求考生分析这名患者获得网民称赞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不熟悉课本知识,就无法将材料与课本知识建立起联系,更无法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可见,在情境创设和个人自主学习两个环节,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情境材料建立联系,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关爱他人”的内涵,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出示漫画图(如图2),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辨析漫画中的现象和人物行为。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要对漫画中的现象和人物行为进行辨析,然后派小组代表分享本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析。分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发生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思考结果,最后归纳得出“关爱他人”的意义与策略: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遇到老人跌倒,我们要扶,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爱心不论金钱的多少,一分钱也是心意。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漫画反映了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辨析漫画现象和人物行为,能够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体会关爱的意义。合作探究作为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思想,发散思维,达到“1+1>2”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思辨能力,掌握解答中考试题的技巧。如,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道德与法治第19题: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小宁同学认为:“限制也是一种保护。”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法的这一规定旨在保障未成年学生更好地享有哪一项权利?
(2)你赞同小宁同学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一门必修课。请你为未成年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2)问以手机的使用作为情境,设计问题“限制也是一种保护”,要求学生进行评析。解答这道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准确阐述“限制”与“保护”的辩证关系,还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发展思维,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情感升华
理解关爱的含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理的目的是导行。在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读宣言,践关爱”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关爱他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拟一份关爱宣言(如图3),让关爱的春风吹拂每一个人的心田,将关爱化作最美的行动,实现情感的升华。
学生写完关爱宣言之后,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请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关爱宣言。通过知识学习、思考辨析、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关爱、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而且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落脚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升华出情感与态度、升华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情感升华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写关爱宣言、读关爱宣言,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贡献,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实现情感的升华。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第32题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观,原题如下:
材料一:2020年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冲刺之年、决胜之年,也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评选表彰年。2020年4月14日上午召开的湖南衡阳创建文明城、国家卫生城暨打造“湖南衡阳群众”品牌工作推进会上,湖南衡阳市委书记邓群策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举全市之力,下非常之功,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决心和信心,全力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决胜战。
(3)在湖南衡阳市委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会议之后,某校向全体学生发起倡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助力湖南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必须做到讲文明,讲卫生,守礼仪,践行动。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① ;② ;③ 。
望大家切实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爭做文明、卫生小卫士,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湖南衡阳某校
2020年4月18日
这道题结合衡阳市创城实际,要求考生补充倡议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将课本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做贡献。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科的德育功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从“教知识”转向“重素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杨颖(1978— ),湖北随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