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菁
在我国博物馆的三种类型即综合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题性博物馆中,纪念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纪念馆为纪念某些作出突出历史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所建,而名人纪念馆多依托名人故居而建。名人故居的价值在于是谁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过。我国已公布的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不乏名人故居。建成开放于前478年的孔子故居庙堂,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名人故居。但正如李耀申在《论名人故居》(《中国博物馆》1999年第1期)中所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杰出人物灿若星河, 而历代名人故居保存、开放, 供世人怀念、参观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在中外名人故居中, 为数最多也最引人关注的, 当数著名文艺家、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故居。文艺家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名人,他们在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创作的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 与人民群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他们的艺术成果被当作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为广大民众所敬仰,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这些文艺家的故居大多是主人的诞生地、逝世地或长期生活与从事创作的地方, 保留着他们的生活场景, 陈列着他们的生平业绩。
全国所有文物保护单位有半数位于農村,名人故居尤其多。实际上,一些处于城市的已开放的名人故居,也“门前冷落车马稀”,不为人所知。还有很多名人故居没有被列为保护单位,甚至面临着被拆除的尴尬局面。名人故居在管理体制、展陈模式、公众体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故居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资源没有“活”起来。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在历史上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大批名人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也留下了他们曾经居住过的故居。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名人故居,对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意义重大。笔者在参与山西省文博大数据联合工作站开展文物资源调查中,有机会了解和梳理山西的文物资源情况,现以西戎故居为例,对乡村名人故居的内涵挖掘和功能拓展提出一管之见。
西戎本名席诚正,1922年12月1日出生于吕梁山南部的蒲县西坡村。6岁起,先后在化乐镇初级小学、蒲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省立第六中学校学习。求学期间开始接触新思想,1938年投身革命。1940年和1944年两次赴延安学习,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巨大热情,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因创作《吕梁英雄传》(与马烽合著)享誉文坛。新中国成立前夕,西戎随军南下,辗转于四川、北京,曾担任《晋绥大众报》编辑科长、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组副组长、《川西农民报》主编、《川西文艺》主编、《川西说唱报》社长等职。1955年返晋,先后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并主编《火花》等文学刊物,加强文学阵地建设。同时积极创作,迎来个人创作的丰产期,《宋老大进城》《灯芯绒》《赖大嫂》等作品轰动全国。此外,他还涉足电影、话剧等。这一时期的山西文学欣欣向荣,以赵树理、西戎、马烽等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成为中国文坛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山西文学经拨乱反正,重新步入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新时期,西戎担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同时是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第六、七届委员。他组织作家深入农村、工厂、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工地,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积极推动山西文学界与国内外作家合作交流,倾心编办《汾水》,凝聚老中青三代作家,推力作、扶后进,山西文学薪火相传、气象一新,一批中青年作家迅速成长,在全国崭露头角,“晋军崛起”成为新时期最耀眼的文学现象。晚年,西戎情系家乡、心系文学事业,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委员等职。为表彰他的杰出成就,1992年5月23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西戎“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从西戎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吕梁山脚下一个小山村农民的儿子,少小离家负笈求学,16岁参加革命,17岁、21岁时两次西渡黄河奔赴延安,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部队文艺干部班、八路军留守部队艺术学校戏剧队学习。他当记者、做编辑、写小说,也因之开始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他的脉搏始终和民族、时代以及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跳动在一起,他毕生都倾注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以至诚至正的赤子之心投身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体现了以“小我”成就“大我”的使命担当和炽热情怀。他是延河水、黄土地哺育成长的党的文艺战士,他投笔从戎,感应时代和革命的召唤而从文。在生活洪流中、在革命斗争中、在生产建设中,真诚地关注、热烈地拥抱、真实地反映、深层次地思考、积极地表现现实,书写时代家国的沧桑巨变,关注并表现与之血脉相连的农民的生活与命运。《吕梁英雄传》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穿透岁月、跨越时空,成为一个时代的侧影和鲜明标识,被视为山药蛋派擎旗手之一。他长期担任山西文艺界领导,始终秉持《讲话》精神,坚持坚定正确的文艺方向,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呼吸,育掖新秀、推挽才俊,深入生活、倾心创作。他积极搭建文学平台,大力推动文学交流,《火花》之璀璨绚烂、《汾水》之奔腾长流,映照了西戎的光彩。
山西自古名人辈出,如上古的尧及春秋时期的晋文公等。现存的名人故居众多,如高君宇故居、彭真故居、薄一波故居、徐向前故居、赵树理故居、石评梅故居、阎锡山故居、孔祥熙故居、柳宗元故居、司空图故居、元好问故居、陈廷敬故居、祁雋藻故居、陈永贵故居等等。山西有大量的名人故居处于偏僻乡村不为人知,也有不少名人故居保存现状危在旦夕,更没有陈列展示。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历史悠久,相传唐尧时期,尧的老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为尧讲道,县名由此而来。蒲县境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8处,自然景观有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洞山天然林保护区等,人文景观有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柏山东岳庙、真武祠,以及段云书艺馆、蒲子文化宫、西戎故居等。
西戎故居位于蒲县城东12公里处的西坡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三孔土窑和一孔石砌拱接土窑,由西戎的父亲席安行先生所建。西戎出生在石窑洞里,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6岁。1954年拆毁土窑,修建了三孔砖券窑洞,形成三孔砖窑一孔石窑的格局。2012年前后重修时,因石砌窑洞后半部坍塌,砖窑酥碱破旧,院子狭小,依原样整体向后移建十余米,并加修展厅,形成由西戎故居与展厅两部分组成的现有布局,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实地粗略测量,下同)。2012年,在西戎诞辰90周年之际,西戎故居修缮竣工并对外开放。
现西戎故居入口门楼上悬挂有姚奠中先生所题“西戎故居”匾额,并有联曰“春风醉客非关酒,秋菊宜人不在香”。入口两侧挂有“临汾市党员教育基地”等牌匾。进门正面是高约3米、宽6.78米的照壁,上书西戎手迹“吾本山里娃,竟然成作家。文坛山药蛋,也算一枝花。”进院右侧是一排四孔窑洞,深7.8—8.2米、门窗面3.3米,最右手即西戎出生的窑洞,其中两孔窑洞内保留着土炕,洞壁有照片等展品。进门左侧是门窗面约18.66米、进深约8.5米、高约3.83米的平房,即西戎生平展厅,展厅两侧分别是厕所和锅炉房。故居院落面积约320平方米。
目前,西戎故居不仅四孔窑洞没有有效利用,而且作为突出西戎生平事迹的展览所呈现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展览。展览看似有前言,有主线,有结语,但展览以驻足40年代、走过50年代、穿行60年代、辉耀70年代、思绪80年代、沉思90年代为部分主题,对西戎史料的挖掘整理不够;展览以大量的图片为主,平铺于展墙,书画作品展于其间,实物不足,展览说明不分轻重,重点不突出。展览缺乏设计,有堆积之感。展厅面积狭小,除进门外,展厅前后的四面窗户占据了展墙的很大面积。利用故居的展陈,往往有三个方面易被限制,一是展览空间,二是人物经历,三是展品数量和特色。除非改扩建或新建,否则空间是限定了的。除非有丰富的展品可以选择,否则展出内容是限定了的。因此,一要突破传统的设计局限,二要最大化利用现有空间布局。
經调查了解,蒲县文物旅游中心设有西戎故居管理站,并聘请生活在西坡村的西戎后人日常管理,开放讲解由县文物旅游中心负责。作为党员教育基地等场所,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时常有机关单位在此组织活动,但整体看观众不多,利用率不高。西戎故居没有完整的宣传资料,利用网络媒体宣传不够,缺乏相关文创产品开发,参观体验不足,难免陷入听不明、没印象、随大流、走马观花、作用不显的境地。
从西戎故居现状看,其改造首先应从空间再造和展陈提升两方面入手,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窑洞,即故居。窑洞建筑本身传递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被参观者获得,需要在设计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因此,要充分利用窑洞空间,设计布置反映时代背景的原状陈列,并与平房展厅的展览相呼应。通过修缮和装饰窑洞,形成三个分别约25.7、25、26.8平方米的原状陈列辅助展厅,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再造。另有一孔窑洞作为接待服务中心使用,突出故居的服务功能。
二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设计一个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览。用展览的语言讲好西戎的故事,关键是利用现有的展品做文章,使西戎的生平事迹真实、准确、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地呈现出来。还要把展品的利用价值最大化,讲好展品背后的故事,延伸展品的内在价值。要完整系统地反映西戎的生平事迹,并且线条清晰,重点突出,这需要在定位和部分、单元标题选择上深入研究。鉴于目前展厅面积狭小,可以通过对平房(展厅)进行改造,取消左侧厕所和右侧用房,形成约158平方米的长方形展厅。从内部封闭展厅的四个窗户增加展墙面积,丰富展览内容。
三是重新规划院落。可将影壁后移约3米以扩大院落空间,影壁前设立西戎雕像供观众瞻仰。
四是利用好院外广场。院外广场是故居的停车场,生长有两棵成人难以合抱的大槐树,是一重要景观。但目前广场一侧设有旱厕,甚煞风景。此广场不仅是故居的延伸,也应该是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综合利用更有助于故居与村民的融合。
五是征收临近建筑,增加体验项目。紧邻广场有一栋两层石砌窑洞式建筑,地方特色显著,目前空置未被利用,应加以修缮后作为文旅项目利用起来,增加参观西戎故居的体验。
六是与金泽希望小学形成互动关系。西戎生前捐建的金泽希望小学已经改造为红色文化展示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它与西戎故居一样,都是西坡村乃至蒲县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同一村的两处场所应该组成红色文化参观研学线路。
故居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西戎生平事迹展,此为故居的基本陈列;二是窑洞原状陈列,是基本陈列的辅助和补充;三是影壁及西戎雕像。其中,生平事迹展是观众了解西戎生平和学习西戎精神的主要载体,它的改陈是西戎故居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名人故居的陈列布展设计大多结合名人的生平事迹,运用时间轴将名人一生的活动、事迹、贡献贯穿起来,结合史实解读名人的精神和发生的故事。西戎故居的改陈主要包括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两个方面。
首先,需要在系统梳理现有藏品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内容大纲,并补充已征集的实物。名人是故居的“灵魂”,展览主题要以人物主体为出发点,突出人物形象,突出名人成长的时间轴及成就,以准确、精练的标题来概括人物经历不同时期的核心内容,以翔实的档案、史料和最具代表性的照片、珍贵的实物来具体表达展览的主题思想。现在的展览实物很少,降低了反映人物的真实性,据悉已经征集到了西戎写作用的砚台和灯、日常用的水杯和老式收音机、南下所用的褡裢,以及各种证件等,尤其是各种版本的著作、当年发表连载小说的报纸,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展品。
西戎之被敬仰和怀念,因其有不凡的业绩,还有其精神和品格。西戎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是一个群体的代表,展览内容要想丰富,就要放在大背景下展现,通过突出社会背景来展现人物思想形成脉络,而不能孤立地只反映西戎本人,相关联的人和事要有所反映。如此,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反映具体的人物,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风姿,才能再现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也因此丰富了展览内容。这就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西戎与其生活、工作地的关系;二是西戎与有关历史人物的关系;三是西戎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展览内容设计要脉络清晰又高度凝练。从现有资料研究分析,以受丁玲影响为主线的参加革命、以随吕梁剧社到延安学习见到了毛泽东并由此走上文学道路为主线的难忘延安、以《吕梁英雄传》的发表及抗战胜利后进入《晋绥日报》从事文学副刊编辑工作为主线的笔端风云、以把自己的根深扎在黄土地上创作步入日渐成熟的新时期为主线的扎根人民、以“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明确自己要向着文学的方向向着为大众写作的方向努力为主线的坚定信念、以推动山西省文学创作和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并在办刊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了大量文学新人最终形成“山药蛋派”以及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晋军”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主线的奖掖新人、以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晚年回乡关心家乡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情系家乡七部分,基本可以高度凝练西戎的一生。
其次要在條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化展览效果。展览的形式设计服务于展览内容的艺术表现,艺术设计要有意境和神韵,使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获得情感和心灵的震撼。因此,需要一改现在呆板的展示形式,重新进行墙面图片设计,合理利用展柜摆放展品,运用灯光增强展览的视觉效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西戎故居陈列所能展出的基本是西戎生前作品、用品、书籍、手稿、书信、书画、证件、照片等,难以像艺术类博物馆那样,立即给人冲击和震撼。要达到展览的感官效果,可以适当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虚拟讲解、互动投影等。在人物展览中,除生活用品、照片、文献资料、报刊等有形物被广为使用外,音像资料及口述档案等也应该重视并在展览中运用。鉴于西戎故居的古朴及西戎本人的朴素,大量采用声、光、电等表现形式可能有损西戎的形象。
展览的艺术设计还要结合地方文化,使地方人文历史等元素在展览设计上有所体现。如蔡楚楚《关于名人故居陈列布展的思考——以夏鼐先生生平陈列为例》(《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5期)的观点:地方元素与人物的结合可以使名人形象更接地气,也更能反映名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度设计、不过度装饰,合理把握设计尺度,能使名人精神更深入人心。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大有可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对于蒲县以及西坡村而言,西戎故居是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西戎故居要积极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
目前我国多数名人故居陈列形式、展出内容陈旧单调,不适宜现代人的观赏理念,旅游品位不高。在西戎故居展陈提升过程中,还要完善管理体制,有科学规划,健全基础设施,尤其是要与故居周边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集群效应,以文化促进乡村旅游的高度来规划故居与餐饮、文创等其他地体验产品,加大宣传推介,使名人故居等地域性文化资源在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开发利用。西坡村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可以从开发农家乐入手逐渐上升到民宿甚至乡村休闲度假综合体。
藏品征集是博物馆的一项持续不断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西戎故居来说尤其如此。西戎故居要建立藏品征集制度,凡是西戎本人的、与西戎有关的实物资料,甚至为研究和展览所需的其他背景实物资料,都应该在征集范围内,这对研究西戎、表现西戎、宣传西戎都是极其必要的。
名人故居不一定具有建筑价值,但由于曾经是名人居住便拥有了其历史文化教育的内涵。因此,西戎故居要研究如何开展教育,这不仅是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也是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西戎故居的应有之义。故居所纪念的人物是故居保留的先决条件,西戎故居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西戎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对故居本身所纪念的人物及围绕人物的历史事件深入研究,是故居的基础性业务工作。西戎故居可以立足于成为西戎研究中心乃至山药蛋派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才能发挥好其教育功能。总之,名人故居有名人留下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挖掘名人精神,重塑名人内涵的时代价值,是西戎故居研究的重要课题。考虑到目前西戎故居并不具备扎实的研究力量,因此可以广泛搜集社会研究成果,并在西戎故居的教育活动中予以利用。
名人故居建立在名人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对与名人相关的历史文物和其他实物资料进行收藏保管、陈列宣传和学术研究,其主要功能是对观众进行教育、传播知识、缅怀先人和陶冶情操。西戎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为时代书写,为人民抒怀,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他代表一个时代,也是山西文学永恒的高度。作为地处相对偏远乡村的西戎故居,目前还难以像规范的纪念馆那样有充足的编制和经费保障,难以有规范的管理和科研力量,这一切都对故居展览、征集、宣传教育等有所制约。今年是西戎百年诞辰,期待西戎故居能够更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深入挖掘内涵,不断扩展功能,以更好实现其存在价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