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庶民
“河东人物气劲豪,三晋学者如牛毛。”前人之语足见山西历代人才之盛,然而,新时期的书法、篆刻复兴,山西执风气之先的前辈不过数人而已,且已陆续谢世。太原水既生(1928—2021)先生道浚德渊,气深学泓,于书法、篆刻皆开三晋一代风气者,尤其以篆刻艺术享誉当代印坛,卓立于艺林殆无疑义。
黄质《古印概论》曾曰:“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此皆深识印学者心领神会之语,水既生先生的篆刻创作博达精粹,气象雄厚,得香留晚节之气,寻丈摩崖之势,为可证宾虹翁所言者。
水既生先生为当代山西印坛翘楚。早在学童时期便迷恋上了篆刻,20世纪40年代所作便已可观,五六十年代篆刻沦为寂寞之道,而山西锲而不舍、乐此不疲者,唯水既生、高寿田等数人而已。日积月累,弸中彪外,其人品、书品、印品俱臻高境。他精于古文字学与篆书,于诗文绘画研究有素,天分工力融而化之,以之入印相得益彰,其印风亦由书风奠定了基本面貌,加之其自创的宽刃长柄锐锋大刀,治印犹如庖丁解牛,郢匠挥斤。开一代风气,滋三晋印坛。其奖掖后学,诲人不倦,为山西篆刻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代山西有成就的中青年印人,鲜有不受惠于先生案前者。
水既生先生的篆刻出入先秦两汉,汲取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流派印之精华,探源竞流,熔铸自我,风采肃然,卓然独立。其字法略变其书法结字之意,以其鲜明的个人特点成为篆刻风格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刀法、章法甚至制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今日印坛,个人字法风格的确立,无疑是印人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标志,而字法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综合素质的篆刻要素。只有具备了独立品格的印人,其作品才具备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水既生先生的篆刻艺术风格、品位、蕴涵、技巧等,或可用朴厚、雅正、深稳、精熟八字略加形容。
1.风格朴厚。一个印人能否称得上篆刻家而并卓立于印史之中争得一席之地,关键是看其能否有不同于前人的真正属于个人的艺术创造,以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当代印坛除少数有识之士在进行着艺术创造的认真思考外,很多人沉浸于一种弥漫无节的反文化倾向之中,表现为追逐时尚竞相模仿,徒具形式,毫无意蕴。虽然动心骇目以惊俗眼,却千人一面个性泯灭。水既生先生能于纷嚣的印坛中沉潜守真,深入传统,合以己意,入古出新。挖掘契合于自己气质禀赋的基因,以自己的才情个性进行风格化的语言原创,终于树立起质朴茂密、雄厚畅达的个人风格,成为独树一帜的“水家样”,尤其是篆刻在向大众艺术转型的过程中,能于流风逐波中卓然自立,远离嚣哗浮掠,堂堂正正不问尘俗,使其风格取向一直沿着朴厚端雅的方向完善,绝无今日印坛风行的阿今取容于时、俯仰勉从于俗的时弊。
2.品位雅正。水既生先生身为陶瓷艺术专家,一生与雅结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況且其于书画诗文皆精研深习,进退从容。他的篆刻雄厚古朴,气韵沉郁,于豪放中求深致,于致密中求灵动,淳粹精雅的用刀、朴茂厚重的线条、疏密强烈的章法共同构成了一种隽雅典正的品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水既生先生治印敛光收焰,随意所适。他为艺特别强调人品,于篆刻亦然,他在《篆刻启蒙歌》中曾说:
篆刻虽小技,学问渊源深。
技法虽重要,人品是灵魂。
印章岂例外,高风出高门。
养成浩然气,出手自不庸。
劝君多读书,劝君重操行。
胸怀为祖国,有志事竟成。
后来应居上,力争攀高峰。
3.蕴涵深稳。篆刻能从实用的印章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历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形式美与艺术语言之外,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意蕴是其艺术深度与厚度的重要支撑。当代篆刻进入大众文化语境之中,在展览机制的催动下,由重内涵转向了重形式,由重叙事转向了重表现。技巧膨胀,思想萎缩,形式与内容毫不相干。一股反文化倾向弥漫印坛,一些不知篆刻为何物者甚至以殉葬用的滑石印那种残破敷衍的形式为书画家刻姓名印,岂非咄咄怪事!水既生先生以其对传统文化与古文字的深刻理解,把篆刻艺术中所积淀的文化涵蕴与象征意义予以准确阐释,寓于字法、刀法、章法等表现语言之中,把中国文化和艺术中的儒雅风度、深稳骨气和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寓于方寸之中,使其印作浏亮典丽,韵律铿锵。艺术内蕴涵于作品之中,犹如“草色遥看近却无”,然而滋养于印事发而为光泽,故其篆刻端雅雄峻,启迪后学,翼垂翅展,泽被三晋。
4.技法精熟。篆刻艺术的技法,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能,其中也包含了人的灵性,是通向艺术的津梁。篆刻艺术的技法本质上是一种揭示方式,它承担着篆刻家在真善美的创造中思想与行为的真切传达,将篆刻家的生命存在物化为可能、可视的凝固轨迹。水既生先生的篆刻创作以其书风入印,字法精粹,笔意甚强,将甲骨、籀文、秦刻、汉篆融而化之。结体茂密,线型厚敦,神采凝练,浑厚华滋。章法以古玺、汉印这两种经典为基调,强调大疏大密,留红布白合节中律。于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处,如闻风动铃响,乐音悦耳。他的运刀亦异于别人,尤其是治大印,长刀宽刃,锋锐势疾,加上行刀时的提按摆动,使其运刀既有着钟磬撞击的金石韵味,又有着行笔的律动与圆润。如太阿入匣,龙泉收鞘,虽深含不露而锐气四射,弹性自在。单刀直下时,淋漓痛快,如轮扁斫轮,大匠挥斤。作小印可细如毫发,纤微毕现,精粹高妙,神与意会。
近几年,多有以陶瓷印面世而颇为自得者,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陶瓷专家的水既生先生便以陶瓷制印了,之所以这种历史上早已被工匠使用过的材料未能流行,是因为与后来的文人治印大异其趣,故文人篆刻家不屑为之。以玉治印,水既生亦为能手,因其工艺性多与文人心性不合,故偶尔为之而已。篆刻家是以印章作为自己对人生体验和审美理想的图像,向人们展示自己心灵与性情的。心无罣碍则能手畅刀爽,朱白分布中韵律铿锵,线条起伏中感情激荡……一方方充满灵性与颖悟的印作,都是篆刻家生命与智慧的结晶。
水既生先生的书法,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已受到国内外同道的关注。我学习书法、篆刻,受启蒙于山东任(熹)晓麓。1982年我由山西回济南探亲,当任晓麓先生得知我要到太原工作时,便向我建议到太原去拜访水既生先生。其实二位前辈不相识,只是在1981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水既生先生的一幅大篆作品引起了任晓麓先生的注意。任先生曾对我说,水先生的金文写得很好,你如果能去太原,可以向他问学。1983年我到太原铁三局文化宫做美工,逐渐了解了水既生先生的书法、篆刻等艺术,可以说,大篆是其书法创作的代表书体,其中尤以金文最具代表性。
水既生先生的书法,篆、隶、真、行皆研习有素而尤着力于篆书。他认为:“作书如不知字学,徒事笔墨技法之探索,任写到何境,依然是俗格。”“作书治印时留意文字之正确应用”方能避免“上愧对古人,下愧对来者”。(《水既生书法篆刻选后记》)从甲骨文、金文到战国古文、简策,再到秦刻汉篆皆踔绝不群,取法超迈,气息淳古,韵味隽雅。其作品藏筋骨于遒丽,标丰神于劲健。甲骨精整端凝,笔意刀韵融合无间;金文如云卷霓舒,从容自由;小篆婉转遒健,体修笔爽;汉篆以金文笔法出之,结体致密,章法谨严,或如古藤老松,或如霁月秋水。水既生先生的金文创作,喜用肥笔浓墨,以增其烂漫华滋、血肉丰腴之姿,而涩笔顿挫、飞白律动又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与线质的对比。观之如接太行元气,如掬汾水真精,水流云动,气象万千。
水既生先生学深识广,他曾将朝鲜《陟州东海碑》中的古文奇字一一考释,纠正前人错讹,并将前代学者俟考的“不可识者十三字”(清人曾纪泽跋语)一一考证详释,解决了书史研究中的一道难题。其对篆书与古文字研究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水既生先生为山西朔州人。书法、篆刻皆无师自通。孩童时期便对刻印产生了兴趣,一入门便觉甘之如饴,对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以及古玺汉印心摹手追,乐此不疲。书法从八分楷法而上溯大、小篆,临池不辍、无间寒暑。加之与美术、考古、陶瓷等研究相互陶染,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故能定力深沉,蠲涤尘俗,超拔流风。曾任山西省轻工业厅科技处总工程师,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政协山西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协理事等,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
水既生先生为中国书协会员。他是山西省书法组织最早的发起人之一,早在1965年便有作品參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书道展览”,入选全国第一届、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等多种大型展览,出版有《水既生书法篆刻选》(1991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誉之为“既生同志一生治印,书法作品甚多,其所有印章拓模更为丰富,集英荟萃,蔚为大观。”“刀笔相当,得益两兼……其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饰,浑厚古朴,极具周秦金石韵味。”(《水既生书法篆刻选·序》)
近年来在印坛上风行的陶瓷印,水既生先生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刻治过。今天我们还能在《水既生书法篆刻选》中捡得数方,如“金石寿”“长寿”“自有所乐”等。水既生先生是陶瓷专家,曾任山西省轻工业厅科技处总工程师,也是三晋古陶瓷研究的权威,他是制作陶瓷印的行家里手,尤于磁州窑研究至深,熟知陶瓷全部工艺流程,非今日印坛一些以陶瓷印炫世的“票友”可比。水既生先生认为篆刻家于陶瓷印可偶尔为之,但陶瓷印不像寿山、青田等石印材那样“善解人意”,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笔意刀韵。工艺的成分多了,作者通过风格与技法所表达的人文意蕴便会被部分遮蔽而受到损失。陶瓷印的稚拙、奇趣等表现是与其材质的特性相关联的。水既生先生治陶瓷印,便特别注意个人书法风格与笔意的传达。
玉印在古代也是常用的印材,但刻制难度较大,古代玉印多是由玉工来制作。文人篆刻中使用玉材、象牙、铜材则较少,因为这些印材硬度相对较高。水既生先生早年曾刻过一些玉印,材质大都为青白玉,硬度在摩氏7°左右。水既生先生刻玉印时用的是小号刀具,约1cm宽,0.4cm厚,单面开刃,合金钢刀头。刻治时,先用刀尖突破印面,然后靠指腕的力量稳、准、狠地推进。最后修饰一下,使线条整洁肃括、挺健爽俊,以体现玉印特有的质感与美感。附图“既生”“乐陶”等印即为其早年所作。
水既生先生平时治印用的是2cm多宽、0.7cm厚、20cm长的单刃大刀,故自己戏称“大刀派”。曾作“大刀派”一印,边款曰:“余治印不拘流派,惯用宽面厚身平头单刃刀,宽六分,长七寸,或戏为大刀派……”所作多取法于古玺、汉印与明、清流派印。格调古雅,风度秀逸,使刀如笔,劲健婉转,明快中见朴厚,爽利中见茂密,诚为三晋老一辈印人中的翘楚。古文字学家张颔称誉道:“精于篆刻者必先深于书法,既生同志刀、笔相当,得以两兼。我尝见其篆刻所用之刀,既大且重,其施用于分寸之地,如运干将切泥,须臾立就。其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饰,深厚古朴,极具周秦金石韵味。”(《水既生书法篆刻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