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 张建伟 李冬
浙江是中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其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也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全省药用资源2385种,资源总量和道地药材种数均列全国第3位,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浙江山区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药材植物作为药材的同时,往往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利用中药材资源营造生产性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价值,还能让游客在观赏的过程中弘扬中医文化,形成与中药相关的养生旅游产业链,为当地带来“流量”,注入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药材资源营造生产性景观,主要是以中草药休闲农业园的形式呈现,其设计集园林观赏、休憩、传播、体验中医药文化于一体,是中医药旅游的重要内容,融合中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极具特色,还可外延和扩展中药材产业链。和传统生态农业观光不同的是,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观光的基础上,立足中草药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绿色环保,以及中医传统文化科普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中草药中奇花异草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龙泉市龙之源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基地选址于龙泉市兰巨乡。龙泉多山,属高海拔地理,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自然风光秀丽,适宜中药材种植。龙泉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动植物药材1374种,种植中药材6000亩左右,形成了以温郁金、何首乌、铁皮石斛、浙贝母、三叶青、元胡等药材为主导,黄精、覆盆子、七叶一枝花等新兴品种为补充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该基地以铁皮石斛栽培为主导,同时涉及多种中药材栽培和种植,拥有多药材搭配栽培基地300余亩,另外有设施栽培近300亩。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以杉树的树干作为附着,将铁皮石斛捆扎在树皮表面。而树皮具有一定的褶皱,铁皮石斛的根系很容易伸进这些缝隙里,和林木形成共生关系。石斛和乔木的共生系统,对周边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在林下套种白及、黄精等,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林下的弱光环境也是白及、黄精等生长繁殖所需的自然条件。由石斛、乔木和白及(或黄精、三叶青、七叶一枝花)构建的共生系统,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当你漫步于山间基地,在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呼吸着药香味,别有一番滋味。这样一种集观景、养生、科普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是山地中草药生产性景观的一种经典模式。另外,在水平带栽培林下中药材,充分提高了种植的空间利用率。
在仿野生铁皮石斛栽培方面,该基地独创了多药材搭配的立体模式,即树上栽培铁皮石斛,林下种植白及、黄精、三叶青、七叶一枝花、天南星等喜阴中药材,分别是三叶青80亩、多花黄精50亩、七叶一枝花20亩、白及120亩、天南星30亩。当石斛与白及、黄精、七叶一枝花等相继开花的时候,空中淡黄色的石斛花、偏红色的石斛枝条和林下紫色的白及花相映成趣,非常漂亮。游客在观赏的同时,还能闻到石斛花具有安神清凉作用的香气,具有保健价值。这样一种观光和养生的结合,能够达到生产性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
淳安县临岐中药材百草园和种植资源圃选址为淳安县临岐镇梅口村杜丰坞。临岐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众多植物的生长。
临岐镇作为浙江省中药材之乡,自古就和中药材有着不解之缘,是浙江省“山茱萸之乡”“覆盆子之乡”以及 “白花前胡之乡”。该基地的临岐中药材融入了休闲旅游、医疗养生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形成多种业态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百草园中种植了140多种药用植物,占地约15亩,是一座集中药材生产、中医药旅游、中草药科普研学于一身的药用植物园。百草园以植物药功效将园区划分为解表篇、清热篇、利水篇、温里篇、补益篇、活血化瘀篇等12个区块,每个区块和每一种药用植物旁边均设有介绍牌供人了解。园内木本、藤本、草本植物有机结合,高大乔木杜仲、厚朴、枫香、合欢等,小乔木吴茱萸、石榴,藤本植物三叶木通、三叶青等,不仅使园内高低错落有致,而且有了高大乔木遮阴,有利于其下藤本、草本植物的生长。如补益篇以高大乔木杜仲和女贞子为喜阴的草本黄精、玉竹、麦冬、淫羊藿遮阴,喜阳藤本枸杞子、草本芍药、白术、北沙参则远离乔木,藤本植物设有竹子藤架或不锈钢藤架,让其攀附于上,不仅利于生长,也利于游客观赏南沙参、四叶参花的果实。百草园既是药用植物园,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再结合淳安道地中药材产业的特色,区块内木本、藤本、草本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百草园独特靓丽的风景。如种植的白及和桔梗在春末夏初可以形成花海景观,百草园生产的中药材,可以直接供给临岐中药材交易市场,也可以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和旅游观光。在游客对中药材有所了解后,也可促进其对一些保健型的中药材产品二次消费。该园不仅为临岐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提供了场所和平台,同时也为淳安县中医药文化走进周边中小学生课堂提供了可能。截至目前,该基地接待游客和中小学生已逾6000人次。
该基地中的种质资源圃包括“淳六味”中的山茱萸、覆盆子、前胡、黄精、重楼和三叶青等临岐特色药材,通过收集临岐镇周边“淳六味”等野生资源,引种到基地,利用基地良好的封闭性,保护本地种质资源。同时引入具有良好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的木通、三叶木通、白术、金丝皇菊、玫瑰、南五味子、箭叶淫羊藿作为保护的主要品种。每个品种面积都在2亩以上,依次镶嵌在狭窄的山谷中间,形成了可观的生产性景观。在4—5月间,游客可以观赏玫瑰组成的花海。其中的药用玫瑰不仅是一味具有活血化瘀、提气醒神功效的中药,同时其花形艳丽,花香浓郁而独特,一阵风过,花浪起伏,游客不仅能享受花香,还能学习中医文化、享受优美的景观。6—8月则可以观赏桔梗,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是中医常用药。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花期長。10—11月则可以观赏金丝皇菊,金丝皇菊是一味解表疏散风热的良药,中国绵延了千年的赏菊习惯足以证明皇菊的观赏价值,生长期的皇菊形如绣球,色如黄金,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推动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博览园等场地的建设,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各中药种植基地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条件将中药种植与中医药文化科普、景观营造相融合,不仅市场前景广阔,还极富中国特色,成为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