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标准化原理》课程为例

2022-04-11 09:56朱培武
质量探索 2022年2期
关键词:标准化思政标准

朱培武,张 洁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310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同行,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要根据学科及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对应专业的育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使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而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进行深度调整。标准化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重塑国际经济秩序、引领时代进步的主要路径之一,其在助推我国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已然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可见,培养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勇担民族大任的新时代标准化人,是事关国家标准化战略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

1 标准化工程专业介绍

标准化工程专业(专业代码:120702T)属于近年来的新兴专业,隶属管理学,学业完成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标准化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或社会管理等领域从事有关标准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全过程管理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强实践性和强应用性双重特征。[1]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开设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经过四年本科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将掌握标准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具备标准化体系建设、常规标准制修订及标准文件起草、标准实施监控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质量测试数据的处理、分析、评价等能力。学生就业单位覆盖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生产型企业、咨询机构等。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从事和标准化相关工作占比超过七成,这也是学生将所学即为所用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理应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新模式,为标准化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2 《标准化原理》课程思政设计

2.1 《标准化原理》课程简介

《标准化原理》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标准化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2]该课程在《标准化入门》基础上,将学生初步掌握的标准化常识转化为专业的标准化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提供坚实基础。本文以《标准化原理》为例,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充分挖掘该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探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点,将“四个正确认识”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以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2.2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设计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改变原有知识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目标中增设思政目标,并以课程目标为核心修订《标准化原理》教学大纲,从而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设计。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一要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二要根据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合理融入教学中,三要在进行课程教学后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提高,以此深化课程思政改革。[3]《标准化原理》课程思政路径,详见图1。

图1 《标准化原理》课程思政路径

2.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是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标准化原理》的课程目标目前主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主要强调的是良好的科学素质,对思政元素设计较少。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从原先的三维目标改为四维目标(见图2),在此基础上开拓思政目标,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公民人格、文化自信纳入课程目标中,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标准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图2 《标准化原理》四维目标

(2)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大纲修订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明确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深入挖掘知识点和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最后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的环节中(见表1)。其中,“有机”是指让学生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引发和专业相连的问题,从而达成思政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综合素质。

表1 《标准化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设计简表

3 融入点设计

3.1 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关注标准化发展前沿动态

在讲述我国的标准化发展进程与未来方向时,可详细叙述我国标准化发展经历的“四起三落”,突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而奋进的,与共和国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前行。当前我国标准化事业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总体发展势头迅猛,标准化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同时,结合我国近年来非洲工程建设现状,如2016 年建成的亚吉铁路、阿卡铁路全面采用中国标准,已建成非洲地区各类工程20 余项中大多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技术等实例,以及昊月公司主导制定两项国际标准的典型案例,向学生说明标准及标准化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强化我国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上具有重要意义,揭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的游戏规则,明确对外输出的不仅是中国标准也是中国精神这一内涵,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国家意识,使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在讲述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要结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给标准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更加注重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注重标准化的全方位开放。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提升,标准为先”,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作为新时代标准化人才储备军的新青年,更应该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掌握标准化发展前沿动态。

3.2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用辩证思维看待中国特色

在讲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时,不应避讳21 世纪以前国际标准大多数由发达国家制定,受科技发展和工艺水平影响,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数量较少这一事实,但应明确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由中国提出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主导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国际标准纷纷获得立项,如《医用电气设备 第2-90 部:分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系统和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方法在疫情防控系统中的应用》等。中国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是未来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际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未来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在标准信息基础中,可介绍中国标准分类法和国际标准分类法的异同,分析其优势及局限性。我国采用字母和数字混合分类法,该分类法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受当时科技水平限制,很多新兴专业没有纳入分类法中;国际标准分类法采用数字分类法。由于我国标准体系与其他国家存在不同,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类标准难以纳入国际标准分类中。通过两种分类方法的对比,求同存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差异,明确适合本国国情的才是最好的发展道路。[4]

在标准化基础理论里,可教导学生近代以来标准化原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并通过对比国内外标准化理论研究发展轨迹,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标准化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美国、欧洲、日本相比确实还有很大差距的现实。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标准化研究道路,因此我国也形成了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教师在做对比时,应引导学生正视国内外差距,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并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深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3.3 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青春梦铸就中国梦

在绪论中,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学生需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与阶段发展特点。因此在讲授标准化的定义时,应明确标准化的目的是实现“最佳秩序”,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标准化定义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之于社会意味着什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

在讲述标准化的发展进程时,通过追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起源,明确早在秦朝就出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有意识的标准化活动。在讲述不同时期标准化活动的特点时,为破解知识点本身的枯燥性,可将当时的国内外标准化热点事件引入案例分析教学。如围绕疫情防控中国经验,介绍疫情防控标准化的典型案例。疫情期间我国口罩出口由于未经国外标准认证,受到了国外市场准入限制,但因为质量达标,最终获得多数国家的认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标准有能力成为国际标准,保障世界人民的安全与健康。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标准的高低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能走多远,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以青春梦铸就中国梦。

在标准的分类中,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标准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因此,在介绍强制性标准时,应强调强制性标准事关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底线要求;介绍团体标准时,可结合国家相关大政方针,指出团体标准是新型标准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标准质量、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承担时代责任,坚持创新引领,守住底线要求,促进标准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介绍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专家时,可以重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一批标准化人才,如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标准化界泰斗级人物——李春田先生。通过追述李春田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引导学生学习李春田先生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学风,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为我国标准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精神。

3.4 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在标准体系方面,可通过相关案例和实际课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标准化的系统性概念、各类标准体系的构成和组织方式。在讲授标准体系的概念时,应强调标准体系是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并结合水桶效应,讲述标准体系兼具目的性、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动态性特征,标准体系内部标准相互协调,上下层标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介绍标准体系时,可结合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为文化大数据生态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实例,论证标准体系在国家战略实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支撑作用。

在标准文本方面,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模拟相应程序,让学生亲自参与标准制修订的全流程。标准在实践中产生的特质决定了标准的强应用性和强实践性,标准最终也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去。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标准交叉重复矛盾、标准落地实施困难等问题,要实现我国标准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脚踏实地切实强化标准的制定、发布与实施,并对其进行监督改进。同时,结合我国电动自行车标准的修订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标准的制定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标准化工作者须发挥工匠精神,扎实深入地进行标准化研究,方能推动标准创新,并鼓励学生成为新时代标准化人,努力学习标准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标准化事业添砖加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4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4.1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它很难通过一次评价完成,需要一个渐进的价值重构过程。[5]在过去,高校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往往采用课后作业、课堂考勤等传统方式,评价指标偏向数量化,且过于单一。而课程思政的效果其实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通过对学生到课率与课堂互动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小组实验报告、小组课题探究等进行考察,按发言、作业、汇报的投入度、专业度给分,最终形成对《标准化原理》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机评价机制。

4.2 结果评价

在传统课程期末考核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内容中少有涉及思政元素,且在考核结果评价上,也并未纳入思政效果,导致思政课程的实际效果无从得知。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思政素材合理融入试卷内。如在考题中以国内外形势为背景,结合标准化领域的热点事件设置题目,在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设置答案时,将思政意识纳入评判分数的依据,通过答案观察学生在运用知识技能时是否兼具思政意识。

5 总结

标准是规范秩序、引领高质量的基础。“四个正确认识”是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青年、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目标,更是当前思政教育加强针对性、时效性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本文以《标准化原理》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标准化工程专业课知识模块的思政元素,找到合理的思政融入点,将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标准化思政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标准化简述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