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琳,罗 阳,王 军,方泳华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 510220)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推进以鲜活农产品、食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发展,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加强粤港澳物流标准衔接”。为努力实现“一个湾区,一个标准,一次通行”,提升湾区冷链物流整体水平,2019 年5 月,广东省冷链协会、广州大学、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结合粤港澳三地情况,提出并批准《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团体标准项目。该标准自2019 年10 月14 日发布,同年10 月22 日正式实施。
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在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基础上健全标准实施机制,强化标准实施应用。通过统计整理2003~2020 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后发现,近年来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评价的文献数量翻倍增长(见图1),在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百花齐放。虽然如此,聚焦在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却仍处于起步阶段。
图1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评价领域发文量统计图
为客观地对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物流运输行业实施方式、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本研究从行业需求出发,以T/GDCCA 001—2019《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团体标准为例,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分析法,合理构建了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起科学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模型,可为后续冷链领域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以及冷链行业的高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持。
评估指标从标准贯彻实施的目标出发,尽可能全方位、准确地将标准的实施情况与冷链行业发展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全面反映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得标准实施评估更具有延展性和现实价值。
标准实施评估过程中,研究团队多次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相关的冷库、物流中心、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企业意见,结合标准内容认真研究企业实际操作。评估工作力求真实、有效,在满足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客观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及标准实施效果。
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物流领域中的预冷、速冻、冷库安全、冷藏运输、物流信息化等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为此,标准的实施与评估涉及技术指标的内容较多,一方面是规范物流操作,提高流通效率的考量,另一方面旨在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指标,鼓励技术进步,既反映冷链物流行业当前技术水平,又展望冷链物流未来发展方向。
在满足评估原则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以T/GDCCA 001—2019《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为例,参考GB/T 30339—2013《项目后评价实施指南》、GB/T 3533—2017(所有部分)《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标准实施评估准则[2]及相关文献,依据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冷链物流运输行业运营实际[3],围绕“实施技术指标”“实施过程指标”“实施效益指标”三个方向,筛选出行业普遍认可、使用度高、实用性强的评估指标[4]。之后,咨询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物流运输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指标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其适用性,从而构建出T/GDCCA 001—2019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T/GDCCA 001—2019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表
可见,整个评估的因素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测量指标,分为标准实施的技术指标、标准实施的过程指标和标准实施的效益指标;第二层是测量变量,包含9 个元素,分别为温度控制、温度检测、温度记录、标准推广、标准执行、标准引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制度效益;第三层为具体的测量项目,由20 个元素组成。
按照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冷链配送技术的操作流程与行业上下游情况,标准化工作的路径主要分为规划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评估标准。[2]因此,标准技术内容的适用协调性对标准的实施状况起到关键影响作用,而标准的实施应用情况又直接反映了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指标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见图2)。
图2 T/GDCCA 001—2019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框架图
(1)技术内容评估:标准的技术内容应同时满足粤港澳三地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发展政策。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来自上中下游企业技术专家和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的建议,以及一线工作者的意见,了解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方向,综合评估标准符合生产实际及产业发展需求的情况。温度控制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因素,温度检测和温度记录也是冷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技术指标上都应充分测试并仔细斟酌。标准的编制应严谨、平实,做到结构合理、条文说明清晰无歧义,并满足协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的要求。
(2)实施过程评估: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是一项综合协调的过程,需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环节进行严密的温度控制和周密的衔接。因此,在标准发布后,要着力于标准的宣贯、执行、推广和应用等工作。比如,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等媒介上公开标准内容,确保标准使用人可以灵活便利获得标准全文;可由主导编制的协会负责开展标准宣传、培训等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多样化宣传渠道,保证使用人读懂标准、会用标准。
(3)实施效益评估:标准实施效益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制度效益。在经济效益评估方面,主要考量标准实施后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影响。在社会效益评估方面,主要考核标准实施后是否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加了粤港澳三地认同。由于冷链物流是保障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必要手段,而全程不“断链”是其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因此在制度效益评估方面,需考察企业是否建立残损预包装食品管理制度,是否与委托方建立可行的退货制度和退出机制,以确保一旦发生“断链”情况后,企业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地应对。
根据来自标准推广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39 位专家的评分及意见反馈,利用yaahp 软件构造专家判断矩阵,并使用群决策功能,将各专家排序向量加权算术平均,计算出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各层次各单项指标的权重。[2]从表2 可以看出,标准实施的技术指标的权重相对较高,标准实施的效益指标次之,标准实施的过程指标权重较低。
表2 T/GDCCA 001—2019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表
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是指某一指标相对的重要程度,在本研究中反映的是对于标准实施评估的重要性或贡献度。若要更为客观地评估出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领域的标准实施效果,还需要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法来继续分析。
根据T/GDCCA 001—2019《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标准实施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设立相对公正的5 个评估等级,评语集为显著、较显著、一般、不显著、非常不显著,并采用百分制法设置评估得分(见表3)。
表3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等级判定依据示例
本研究基于T/GDCCA 001—2019《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来设计调研问卷,面向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机构和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总共收回70 份有效问卷。根据每个等级指标所对应评估等级的判定数量,得出标准评估单因素隶属度(见表4)。
表4 T/GDCCA 001—2019 评估单因素隶属度
根据模糊评估矩阵的构建方法[5],结合计算出的单因素隶属度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各指标层的综合模糊评估的评估矩阵Pk,其中Rij为第i 个指标对于第j 级评语的隶属度。
根据构建的模糊评估矩阵Pk,结合所对应的权重向量Wk=(Wk1,Wk2,…),按照计算公式Bk=Wk×Pk,运用python 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对指标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估。
把技术内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益作为单一因素,并将这三个因素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估结果作为单因素评估集,组合成为新的矩阵作为二级模糊综合评估的单因素评估矩阵。然后与指标权重W,根据公式L=W×P 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估运算,得到综合评估矩阵L。
由于加权平均算子在进行综合评估过程中非常稳定,也不会丢失任何评估因素,并且可以依据不同评估因素的权重值来考虑对评估总体的影响,适用于评估对象综合程度较高的情况。[2]本研究采用加权评估的原则,逐层分别计算各层级指标的得分。目标层指标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
表5 T/GDCCA 001—2019 标准评估指标及项目得分表
通过计算分析,T/GDCCA 001—2019《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的整体评分为85.544,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等级为“显著”。其中,三大测量指标中的标准实施过程指标评价最高,得分85.706,可见该标准发布后,标准宣贯、培训和指导工作都比较到位,标准整体的实施情况较好。虽然如此,标准实施工作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比如,“C9.1 企业建立残损预包装食品管理制度”仅得到81.14,在所有指标值评分最低,这可能是因为该项工作涉及各企业的切身利益,协商难度较大,尚有待进一步推进。
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是标准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标准评估工作,可以掌握标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标准的不足,有利于为修订标准提供参考,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本研究以粤港澳三地共同制定发布的T/GDCCA 001—2019《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为例,从标准实施的技术指标、过程指标和效益指标等方面构建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分析法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模型,可为冷链领域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进而为我国冷链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