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洋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00)
水利工程伦理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应用——评《水利工程伦理学》
张 洋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00)
水利工程是控制和调配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至今,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规模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与此同时水利工程伦理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工程伦理课程,水利工程伦理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水利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水利工程伦理课程中,能够在学生掌握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也得到进一步夯实,成为带领中国水利工程行业稳步、健康向前迈进的水利专业人才。
水利工程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理论、原则、规范分析解决水利工程领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道德问题。《水利工程伦理学》该书是由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推荐,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可以以此为参考书目,目前已有多所学校将其作为教材。该书共10章,第一章水利工程伦理学基础,论述了伦理学相关知识,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水利伦理学的内涵、基本原则等。第二章到第四章都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相关,包括水利工程的整个系统、水利工程共同体以及水利工程方法论。前四章概述了水利工程联系着社会福祉,价值与风险并存,同时水利工程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从侧面证明了水利工程师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我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发展与学习水利工程伦理规范刻不容缓。由此第五章及第六章就重点讲述水利工程师的伦理规范与各项责任。第七章到第九章都是案例分析,通过解析国内国外多个知名案例可以帮助读者尽快理解与掌握水利工程伦理的相关知识与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强调了水利工程伦理的重要性。以板桥水库溃坝为例,作者先直观地展示了工程概况、溃坝成因与过程,再入手分析了这一事故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危害,由事故到反思说明了水利工程师的责任。最后,第十章直接点明了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现今的发展状况。我国水利工程蓬勃发展,水利工程学在技术上不断革新,水利工程伦理学也应大踏步赶上,培养出一批批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坚守职业伦理规范的水利工程师。
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伦理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为了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伦理规范,明确工程师的责任,规范工程师的职业行为,开展对水利工程伦理课程的改革非常必要。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针对工学类专业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要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现水利工程伦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都融入进课程中,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结合《水利工程伦理学》一书,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应用。其一,结合具有时代精神的工程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多功能综合效益于一体,但在移民安置、水库诱发地震、文物古迹淹等问题上争议不断。以此进行案例教学并结合角色情景扮演,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各方的思想变化,明白作为一名工程师既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以人文本的工程伦理意识。其二,结合水利工程伦理不同知识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二章至第四章关于水利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应该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第五第六章直接提及了水利工程师所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旗帜鲜明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与其相关的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
水利专业学生是未来各项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接受正确的工程伦理教育,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采取合乎伦理的职业行为,真正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增进人类福祉、促进社会发展。《水利工程伦理学》一书专业知识详实,探究了水利工程伦理学的本质与原则,为水利工程学生养成完整的科学思维有着重要教学意义,同时为课程思政元素在水利工程伦理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合点。
张洋(1998-),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E-mail:34972484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