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2022-04-11 21:55:59毕艳伟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传统文化

毕艳伟

◆摘  要: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颗永不滑落的恒星,它是那样的璀璨瑰丽,指引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儿女走向辉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炎黄子孙痴迷至今。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让中华传统文化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传统文化 ;心智之门; 德性教育; 走进生活; 魅力绽放

我们总是在关注传统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朱恩雨老师是这样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极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极其丰富的、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几千年的结晶,除了儒家这个核心的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说到道德教育,我们不得不说,政治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必须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启智、育心、育魂的道德培养。在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一线教师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我们不忘初心,带着几分的执着,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近年来,我校大力倡导灵魂式教育,极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课堂的开展让让人耳目一新。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将祖国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借助课堂的力量来实现。

一、用传统文化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为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如在国学课堂上,《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论语》、《孟子》等不失为老师们最好的帮手,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们心田,净化着学生们的灵魂,我相信,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会成为学生们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心智之门终将会被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打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都忽略了对孩子的心智启迪和发展,所以,学生心性的滋养重任就落在了老师的肩上。可以说,我们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愿做弄潮儿,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扬帆起航。

二、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德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一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物——王武东,他创办了小筛子义学私塾,来私塾学习的人有孩童,也有成年人,但私塾是公益性的,不收任何费用,他从教学生们行礼开始,让学生每天礼拜天地、礼拜孔夫子、礼拜父母长辈。说到礼,我们就会想到对学生德行的培养,而传统文化正是一个最好的载体,至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以文明礼仪之帮著称,于是,在课堂上,我的教学视角发生了改变,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德行高尚的人。传统文化处处都洋溢着修身养性的韵味,具化出来,就是德行的修养,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看重的也是德行的修养,如在讲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懂得尊重、珍视他人的友谊时,我借助了《诗经·卫风》中的一段内容:“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竞争。”在讲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这个知识点时,借助了古语:“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让学生懂得要学会自我反省和激励,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在讲人要学会谨慎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时,我借助了孟子说的一句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有同情心,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开端;人有羞耻之心,这是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开端;人有谦让之心,这是社会礼仪和人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人有是非辨别之心,这是智慧的开端。利用孟子的话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懂得人是具备道德潜能的。

三、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

每当我们提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想到我国的传统节日对炎黄子孙的影响,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例如:中国人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记得一次学校举办了一次“话说端午”的主题班会,有的班级开展的别具一格,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在课上让学生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学生们讲的绘声绘色,老师接着发问:端午节我们该怎样度过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我们抚远人民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学生们说:包粽子。于是 ,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比赛开始了,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展开包粽子比赛,虽然有的学生包的不太好,但是包粽子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在包粽子的比赛中,学生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端午节的内涵,每当学生们吃粽子的时候也会想到忧国忧民的屈原,学生的心灵也会得到洗礼和净化。我们让传统文化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远远比我们单纯地说教更具教育意义,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还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要让传统文化来引领我们的课堂,不能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附属品,我们要在教学中将它发扬光大。也许,在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育人之路上,充满了各种坎坷和无法预见的困难,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量力而行,用心专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我们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一定会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参考文献

[1] 杨绍霞.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看国民素质的提高[J].术期刊库,2012.

[2] 孔利,蒋琛,曹威.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规划之结合——以孔孟文化轴概念规划为例[J].会议论文库,2012.

[3] 张琳. “中国式责任”建设探讨[J]..学术期刊库,2011.

[4] 张志烈.杜甫精神追求之现代启示[J]..学术期刊库, 2017.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传统文化
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构建生活课堂 彰显品德本色
物理教学走进生活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6:43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8:14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