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席 邓海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基本方法,本文主要从形式多样的导入、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个性化的课后复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最为关键的就是导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如直接进入主题、设置问题情境、使用生活中或网络上的资源导入等,为打造高效有趣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问题情境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新课导入时问题情境的设置并不是简单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以礼待人”一课时,便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法进行课堂导入。首先,教师在课前录制导入故事“五里和无礼”,课堂开始时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老人说“五里”,而年轻人走了不止五里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帮助故事中的年轻人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获得老人的帮助?为什么礼貌有这么大的作用?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礼貌?本节课导入设置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形成了一条主线,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2.视频直接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偏重于感性认识。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大多采用播放视频直接导入的方法,这些视频既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也可以在生活中录制。直观、动态的视频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推动和平与发展”一课时,为引发学生共鸣,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视频。学生观看完视频,会对战争有自己的认识,也会对战争中失去家人和生命的人们产生浓浓的同情之心,这种强烈的情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表演导入法
课堂上采用学生表演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在一些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自我展示,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课堂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准备自己的传统文化作品,包括剪纸、毛笔字、水墨画、中国功夫等,新课前请学生踊跃上台展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作品能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二、高效率的教学过程
1.简单明了的知识讲述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零散,没有进行系统化归纳。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罗列出要记忆的知识;而一些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不仅要给出文字展示,有时还要展示相关图片、视频,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课时,由于宪法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到位,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什么是宪法》,同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图片和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内容,消除学生对宪法的模糊认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宪法条款,可以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促使其理解和接受从未接触过的宪法知识。
2.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了解法庭是什么样的、怎样进行审案及判案等书本上没有出现过的法律知识。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锻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模拟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讨论活动、游戏活动和辩论赛等。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便捷地查找类似活动的流程和相关知识;教师利用课件可以为学生展示活动和辩论赛的规则、设置活动情境、播放音乐引入紧张热烈的活动气氛;等等。通过诸如此类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新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3.紧张刺激的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发展新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练习,通常采用课件展示练习法和手机投屏练习答案法。
课件展示练习法是由教师展示练习课件,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相关结论,接着举手抢答,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并作出评析。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但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还没进行思考,答案就已公布。而手机投屏练习答案法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纸质练习题,然后各小组互相参考答案,小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不能正确回答的练习题。接下来教师选取学生的不同答案,用手机投屏到显示屏上,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正确答案。此时展示的正确答案和错题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三、个性化的课后复习
1.学情反馈与分析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是指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情况。通过学情的反馈与分析,教师能确定学生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有不足,进而开展针对性教学与复习。如利用考试阅卷软件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运用问卷星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或通过调查问卷开展新课知识的考试,并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下一环节的知识讲解,实现高效巩固和复习。
2.课外学习和知识拓展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推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如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寻找或制作适合的微课,微课内容围绕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等进行设计,并含有可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外知识延伸。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既能让教材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系湖南省教科协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KX20B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