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姜思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学经典教育是推动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以国学经典为依托,立足学校自身实际找寻课程理念之根,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以国学经典为依托的德育新样态,可以帮助学校的德育教学走出实践困境,引领学生真正习得道德修养。
事实上,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应试教育模式在部分教师心中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国学经典的处境中,国学教育流于形式。教师应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时时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使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成立了“‘学典、书韵、明德传统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之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制订了详细具体的方案,以“学典—书韵—明德”为基本思路构建了德育课程体系,旨在让国学经典真正融入校园,让每个学子都在国学经典的浸润和滋养中成长。
一、依托国学经典,找寻德育理念之根
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课程应当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基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学经典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学校的德育教学提供理念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明确指出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内容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因此,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将这一指南作为德育工作的方向,用课程育人的策略开展德育教学,还积极地从学校的文化底蕴中寻找德育的理念之根。学校内部环境多为现代化园林式建筑,优美的环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境界。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因此,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当以国学经典为依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回归教育本真。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将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将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文雅、优雅、儒雅、典雅等文化内涵和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等人生追求融入德育课程体系,以国学经典为依托,找寻德育理念之根。
二、以学生为本,整体设计课程框架
学校的德育课程应当面向学生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点,追求德育与经典的深度融合。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围绕育人目标,用学典、书韵、明德作为德育的逻辑体系,制订了德育教学的课程框架,并将它称之为“麦粒”课程(“麦粒”取自谐音“迈力”,意为实现目标不断迈步向前,付出努力,提升能力,积累实力,绽放活力并展现魅力)。“麦粒”课程围绕“健身、诚心、求知、砺行”四大品质展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设计课程框架,将课程具体划分为“基本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大模块,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德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學生从国学经典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提升其人文底蕴和道德修养。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设计的“麦粒”课程非常注重国学经典对学生的熏陶作用。“麦粒”课程中的每篇课文都有深刻寓意,课后还设置了范读、写作、讲故事等练习内容,旨在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广其见闻,深其修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此外,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还制订了每周的国学经典诵讲计划,引导学生跟着范读熟读成诵,督促学生借助练习规范毛笔字,鼓励学生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讲述自己从国学经典篇章中获得的启示。这些方式可以将传统美德教育巧妙渗透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德”为目标,创新课程实施模式
德育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以国学经典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源自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教研组骨干成员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成果,可以帮助教师厘清教学思路,明确教育要点。以国学经典为依托的德育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底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探索好的教学方式,并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学典、书韵、明德”传统文化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讲文明、懂礼仪,使其成为知书识礼、温文尔雅的好少年。
学典,可以帮助学生得“德”。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的教师围绕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本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展开教学,通过范读、指导读、自由读、接龙读、打节拍读等形式帮助学生体悟朗诵,积累素养,涵养学生的人格。书韵,可以帮助学生识“德”。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书写经典,让学生在端正书写、挥洒笔墨中领略汉字的魅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典,可以帮助学生明“德”。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小学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里的经典文章,体悟古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并将这些体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知礼善行、悦己达人的美德。
以国学经典为依托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让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中端正品行,引领学生真正走上道德修养之路,也是“孔孟之音日日熏,一笔一画学做人。梅兰竹菊真君子,琴棋书画养精神”的现实应用。正如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德育应当从低龄学生入手,用国学经典浸润童心,培养其良好的品德操守。诚然,德育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更新,唯有借鉴优秀的国学经典和多种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建构起科学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搭建学校德育新样态,推动立德树人新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学典、书韵、明德传统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之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XYJ2019Z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