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
◆摘 要:笔者结合新时期的教育背景,首先在文章中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容易出现的误区,然后列举了几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与各位同行探讨,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误区
(一)过分看重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生经历、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相同的问题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思考,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然而,当前仍然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化体验,过分关注标准答案,要求其必须在特定框架内进行思考、分析,且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正确答题就意味着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这种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会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受到影响,并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阅读资源缺乏,学生的阅读量不达标
大量的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也可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同时能够促使其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提取关键信息,继而学会从更加多元的角度认识世界、分析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侧重点仍然是教材中的文本,并未合理补充课外阅读资源,也未开展更加具有实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无法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就难以积累更多的知识,且由于阅读范围有限,学生的语感、思维也得不到有效训练,因此其阅读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方法指导不到位,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难以提升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之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以此强化其素养。不过从实际来看,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准确把握好“教知识”与“教方法”的度,在课上依旧比较重视文化教育,很少教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在教学收尾环节也往往比较关心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没有留心观察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也不知其对阅读方法掌握到了哪种程度,所以多数学生在教师的“鞭策”下会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而一旦离开教师,就很难独立开展阅读活动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易走入的误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营造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
1.挖掘话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文章要点来挖掘开放的话题,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促使其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另辟蹊径,提出创造性的想法,由此实现培养其阅读思维的目标,推动其阅读能力的稳定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以文章中相关人物的某个观点、某个行为为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个人实际与当前的社会背景,分析其言行是否合理、是否值得在当前普及,从而促使学生分别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并从个人、社会、其他人的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培养其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同时使他们超脱于标准答案,在阅读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情感上的鼓舞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以此增强阅读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
2.鼓励学生提取阅读文要点开展写作活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自由、主动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结合所学阅读文,任选角度开展写作活动,以此培养其灵活的思维、独到的眼光,辅助增强其阅读感知能力。例如,学生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来写读后感,说一说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看法,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将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使其符合全文的基调,也能合理地衔接所有情节,还可以要求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章时存在的“遗憾”,然后通过改写文章情节、续写结尾等方式来塑造一个圆满的故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学生不必受制于参考答案,对于阅读文内涵的把握会更加准确和全面,有利于促进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阅读教学形式
1.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
学生在学习阅读文时,往往需要开展朗读活动,且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迅速获取关键信息,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语感,为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开展配乐朗读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辅助他们去品味、鉴赏、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下载或制作符合文章情感基调的乐曲,同时可先进行范读,待学生熟练把握基本的节奏、情感后,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再开展相应的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朗读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会,潜移默化地增强其阅读能力。
2.构建情境突出乐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利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且直观的阅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断简化其理解过程。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与文章情节有关的影视剧片段、新闻素材,也可以展示提前整理好的绘本,以便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且要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独立探究、合作互动等,以此有效激活其思维,促使他们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灵感,能够从不同的切入点展开分析,并积累更多阅读经验,有利于切实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3.补充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教學活动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其阅读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补充课外阅读资源,据此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首先要根据课内文本的内容、主题来筛选合适的课外文本,且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喜好和教学的需求,保证文本体裁的多样性,如童话、科普文等,然后将选好的文章集中起来,根据课内教学目标与任务来拟定群文阅读教学计划,并使用信息技术展示所有文章片段和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督促其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开展分析、总结和鉴赏活动,有助于扩充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储备知识、活用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三)渗透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
1.批注鉴赏法
在日常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做批注,以此锻炼其鉴赏、分析能力,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为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学习一篇阅读文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品读文章题目,据此推测本文的写作对象,同时可对题目进行鉴赏,感受作者拟题的独特之处,然后可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写在题目旁边,此为“眉批”,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鼓励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标记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此为“旁批”,读完文章之后,学生会更为全面地把握文本内容,也会产生更多感悟,然后就可以写下概括性文字,此为“尾批”。掌握这样的方法以后,小学生每次阅读都会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也会逐渐发现规律,其自主阅读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2.思维导图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教他们绘制思维导图剖析文章,以此帮助其理清文本脉络、抓住关键信息,再据此进行分析和鉴赏。例如,教师可以教材中的阅读文为例,要求学生写下文章题目,然后以题目为出发点延伸出几条直线,先写下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写作顺序等,并对文章进行分层,再写下每一层的大意,接着以每一层的大意为起始端继续画直线,提取每一层中的关键语句等进行鉴赏,分别展示其写作侧重点、用到的写作方法和蕴含的巧思等,最后可讓学生结合此图来完整地解读文章,便于其快速掌握要点,同时可要求学生将此方法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其自主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并为其未来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教学模块的基本理念、基本任务,把握育人方向,然后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下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模式,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参与阅读活动,并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同时加强引导,丰富其阅读经验,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6):75-75.
[2]王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70-72.
[3]苏海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6):29-30.
[4]刘卫华.会阅读方法 得阅读能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