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出发,探究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性及其目标出发,提出基于“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高职院校推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促进我国人才培养路径不断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互联网+”的本质主要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联系起来。从而在此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也走上了新的方向,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作为国家和社会蓬勃发展的一部分,创新和创业蓬勃发展,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造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之一。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高校创新创业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探索如何进一步培养上层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互联网+”下的上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1 “互联网+”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提升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逐渐越来越大。高职院校机构作为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发展的重要培训教育基地,也开始逐渐利用互联网上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机构中,陈规定型观念和传统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机会,并通过创业实践中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教学活动,为更好地进入企业、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奠定重要基础。
1.2 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向全球化发展,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也相对较为迅速,这就吸引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专家。因此,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型企业家的培养和教育成为了各国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高职院校这个重要的摇篮更多地使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鼓励大胆使用互联网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的整体能力,促进我们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了自身实力。
2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目标
2.1 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养
基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市场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创新型专业人才和企业家职业技能的融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有效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进一步有效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学习创新创业的环境,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有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在现今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传统的高等职业培训模式和方案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培训更多了解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自主创业,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以便更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
2.2 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及心理素质培养
无论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在创新创业过程当中团队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团队合作的支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以及团队合作教育。同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重要基础。创新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综合的心理素质、冒险创新的精神和积极应对创业挑战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创业的困难和挑战的风险和压力。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创新创业理念
创新和创业教育是目前国家创新和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社会整体引发了创新创业热潮,同时也举办了无数次创新创业大赛。在高校当中也建立了创新园区以及企业孵化器等等。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人才类型以及如何培养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创新和创业教育在不同程度上都独立于职业培训。培训企业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概念仍然落后,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认识和改变心态,企业一般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盲目、空洞。对于市场发展不敏感,忽视了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岗位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不能及时有效准确捕捉市场和专业定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创新和创业的知识和热情,缺乏创建创新企业的动力。此外,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不足,学生没有相对应的创新意识。造成这些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中包括:一方面,创新和创业教学氛围不足;另一方面,需要更加重视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最后,学生对于创新的需求存在不足,以及相对应的平台和创业机会相对较少。
3.2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多数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部分高校教师在自身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进行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也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缺乏相关专业领域实践,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缺乏深入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就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相对严重,创新创业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证,许多专业教师在毕业后进入学校当中。由于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知识储备较多,但并未真正在企业内部从事相关工作。因此,他们缺乏行业和商业经验,缺乏相对应的实践知识,在对学生进行以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时,可能会出现与现实相脱节的情况,对行业和公司得不到个人了解,无法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就业建议。
4 “互联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4.1 树立完善科学创新创业理念
创新创业的科学哲学和育人的整体哲学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实践和教学的框架内,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进一步发展教学科学、创新和创业的理念,同时进一步通过创新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导向,有利于全面实施创新创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4.2 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教学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新成果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实力成为评估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仍然普遍缺乏教学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相关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考虑实际教学和学习需求,进一步有效加强相关教师培训,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评估,有效为高职院校的大学教育奠定重要基础。例如,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定期在校外组织职业扫盲课程。经过企业业务正规培训,不仅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所提高。同时对于学科教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的教学创新和创业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如今,应用于所有领域的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快速更新,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确保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能够满足去企业在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在就业时,有必要进一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将其进一步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部分。与企业专家一起研究专业课程的计划和编制。淘汰过时的课程,开设新的课程,以便获得最先进和最新的技术知识,并使进一步适应当前学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当新技术被广泛使用时,关于新技术知识的教科书可能不会及时出版,或者其教育内容已经呈现出过时状态,与现实相脱节。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与合作校企沟通,研究合作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内容,与公司合作创建理论或技术知识库,共享教育资源[3]。
4.3 加强实训教学,实现多元化评价
行业的高质量产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招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高职院校灌输学生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需要采取实践教学训练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高技能应用。高层次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质量。学校和企业两者也需要共同建立起实践培训的重要基础,从而进一步有效加强实践教育和培训。近年来,高职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培训和教授专业课程,但监督学生培训的教师本质上是学校教师,经验和实践方面教学内容相对很少,而且很多都是过时的做法,已经逐渐脱离了实际生产[4]。通过进一步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教育过程当中,例如通过线上会议等等培训内容,聘请企业专家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现场或非现场建议;实习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生产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帮助他们走出不了解企业真实需求的困境,进一步有效引导他们将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有效增加毕业后的入职机会,人才培养将会是一项系统的多维工程。评估和评价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的考核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机构教育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还有企业和社会。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以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教师、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专业能力评估机构联合评估学生的专业和个人技能,以进一步有效提高相对应的学校和行业对其状况的认识;鼓励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实现自我调控及完善。评估的内容也应当实现多样化,不仅要进一步评估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还需要结合毕业设计、竞赛奖项、顶岗实习等,全面系统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
4.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市场需要多样化的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重点发展创新创业,但这还远远不足以提供创新创业的基础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建立起创新创业项目综合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当学生进入系统尚未获得系统的专業知识时,开设关于创新和创业、法律、管理等基础的公共课程,从而进一步有效为创新创业建立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将相关创新和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强调发展创新和创业精神。与公司合作,为专业教师、创新和创业导师以及深入商业研究的活动导师,以及与公司员工一起进行创新教育和创业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定向;将企业的成功人士以及创新创业专家聘请为兼职教师,在学校或使用互联网技术与学生教授或分享创新和创业的过程和经验。邀请学生参加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学生课外学术技术竞赛等比赛。广泛与公司之间进行合作,加强实践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有效完善相关学生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等等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引进高校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从而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5]。
4.5 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机构创新创业的普适教学模式,简化教育体系,一些高职院校正在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来不断丰富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鼓励学生创新和主动参与学习,转化传统教育教学目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为其形成奠定必要的基础以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学质量低、效率低等等普遍问题,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教育需求,制定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规划,妥善培养师资队伍,构建创新创业模式和多元化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培养更多优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金宁.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4):2.
[2]张伟珊, 李卓运, 郭锡泉.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基于粤北山区4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9):8.
[3]刘佳, 张爱菊. "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10):1.
[4]杨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 2019(03):68-69.
[5]孙授卿[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智库时代, 2019, 000(011):P.282-282.
作者简介
杨冬(1989.06—),男,四川广安,汉,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教师,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