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擎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在基础性疾病覆盖面较广的背景下,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率增加。脑卒中作为相对典型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是指人体脑部出血或者缺血引起的弥漫性或者局灶性脑功能异常现象,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在发生后,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脑部功能缺损,从而表现为共济失调、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接受对应的治疗后,生命安全得以保障。但仍旧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偏瘫为主。在偏瘫发生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存在障碍,日常生活质量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还可能会诱发各种合并症。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以保证肢体功能的恢复。详细报道如下。
择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
(1)纳入标准[2]。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在治疗后存在肢体偏瘫的现象;患者依从性良好,无精神性疾病;患者资料完备;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相关文件。
(2)排除标准[3]。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资料不完全。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23±3.56)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3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92±3.62)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28例。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 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加强基本体征观察,并且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服务,其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就脑卒中后偏瘫发生的正常性进行分析,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做好饮食干预,保证机体营养的摄入。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的各项指标稳定后,遵循康复医师的意见,来进行康复锻炼,其包含了行走、站立、坐起等训练,且按照患者的恢复状况,适当的加入其他内容,例如搭积木、投球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为:(1)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来了解其心理状况,并且结合其实际状态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积极性。同时,可从中医辨证的角度上,来进行针对性情志护理。如果患者为阳亢,则需要及时对其愤怒情绪进行调整,避免引发肝火,波动生理指征;如果患者存在气虚血瘀的现象,则需要调养心神,使之情绪加以稳定;对于痰湿阻络的患者,需要多加开导,来缓解其思想压力,以促进脾运化。整个护理工作,都需要按照《内经》中的情志治疗法来进行,其记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在整个过程中,要掌握刺激的程度,避免某种情绪过度带来新的问题。(2)中医饮食护理。多数脑卒中患者都是因气血亏虚所致。在其偏瘫后,肢体功能严重缺失。因此,在食物上,要以益气补血的为主,例如赤小豆、山药、黄芪等。当然,部分患者为肝阳上亢,此时要以水果、蔬菜等为主。对于痰多湿阻的患者,要采取丝瓜、萝卜等消痰类食物为主。对于存在便秘的患者,要采取粗纤维、多维生素类食物为主。在保证机体营养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其的刺激,从而有助于康复。(3)中医日常护理。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要保证环境的舒适度,以安静通风,阳光充足为主,切勿当风。同时,要注意安静,避免嘈杂。如果患者气血亏虚,要保证环境的温暖。同时,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对患者的作息造成影响。(4)中医护理特色技术。①穴位拍打。拍打健侧手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注意力度适当,每日2~3次,持续20~30 min。如果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则需要禁用。②舒经活络浴袋洗浴。药方为:鸡血藤20 g、艾叶20 g、桂枝20 g、丹参20 g、牛膝15 g、冰片10 g。以水煎煮,先对患者进行患处熏蒸,在温度适宜后,将患肢浸入药液中进行洗浴。同时,将毛巾浸入药液中,蒸煮15 min后,将其拧干不滴药液后,敷于患肢。③中药热熨。遵医嘱来对患者进行穴位选取,并且将中药籽装入要药带之中,并以微波进行加热至60℃~70℃。然后将其放置于对应的穴位之上,适当的进行点、按、搓、揉等手法进行药熨,持续15~30 min,每日1~2次,在有温热之感时,可起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的目的。④穴位推拿。取患者的太冲、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合谷、肩前等穴位,对其进行推拿按压,每处穴位持续2 min,在按压的过程只能,引导患者被动或者主动进行活动。⑤艾灸护理。选取患者的血海、足三里、肩前、涌泉等穴位,来进行艾灸,直到皮肤出现潮红最佳。
1.3.1 偏瘫肢体功能评估 采取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4]来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强。
1.3.2 生活质量评价 采取生活质量量表QOL[5]来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3.3 满意度调研 采取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研表,从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方面来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4 护理效果评价 结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与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参照《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6]来对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其可以分为显效(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85%以上,且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有效(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50%左右,生活质量相对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个层次。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偏瘫肢体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偏瘫肢体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偏瘫肢体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4) 31.23±3.42 82.39±5.67 32.38±3.48 81.29±8.46对照组(n=44) 31.82±3.52 57.28±7.86 32.74±3.52 59.28±5.67 t值 0.797 17.185 0.482 14.335 P值 0.427 < 0.001 0.630 < 0.00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例(%)]
脑卒中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与基础性疾病覆盖面扩大、日常生活与生产压力、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死亡率与致残率相对较高[7]。在目前,我国中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日常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状况下,基础性疾病覆盖面扩大,自然脑卒中的诱发率提高[8]。脑卒中的发生较为突然,很多患者会突然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者语言功能障碍等,自主就医难度较大。在送医的过程中,病情变化较为复杂,自然很多患者或者家属都会表现出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9-10]。在治疗中,患者功能虽然有所恢复,但还是很容易出现偏瘫等障碍。如果干预措施不当,患者的障碍时间延长,自主生活能力降低,生存质量下降[11]。
在临床上发现该种疾病后,必须要立即对其采取对症干预,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多数患者的体征稳定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等障碍为主[12]。对于这类患者,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服务,才能够保证其后期的康复。在以往,对于这类患者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其以基本心理疏导、病情观测等内容为主,效果一般。在这种状况下,临床对这类患者提出中医护理干预。其结合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来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服务、中医饮食护理、中医日常护理、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等内容疏导[13]。情志护理结合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就不同情绪对患者的脏腑影响进行明确,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重视度,使之能够积极配合临床的情志干预,同时,结合负面情绪的诱因,来对患者进行情绪状况的疏导;在饮食护理上,则需要结合患者的辨证状况,制定对应的食谱,保证营养供给的合理性与充分性;在日常护理上,对患者休养环境进行调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其生理的舒适度与睡眠的充足、合理;在中医特色技术护理中,其结合了多项中医护理内容,其包含了穴位拍打、舒经活络浴袋洗浴、中药热熨、穴位推拿与艾灸等内容,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温经活络,消肿止痛、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1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相对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肢体功能恢复上,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但是在这种护理方案的落实上,必须要保证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符合中医护理的相关指征,且其具备良好的中医施护意识,以保证护理效果。除此之外,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