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与发展

2022-04-09 20:03路连英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设与发展重要意义

◆摘  要: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校图书馆,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把标尺,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阅读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灵魂,事关培育人才的根本,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一生所达到的高度和宽度。目前学界对图书馆阅读文化研究的成果还不是很多,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方面的缺憾。为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素,构建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机制。

◆关键词:阅读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建设与发展

一、阅读文化的含义

阅读文化是文化样态的一种,是关于阅读知识、阅读价值观和阅读行为方式的思想体系,它是由阅读知识、阅读价值和阅读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阅读文化大背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997年正式发起“全民阅读”项目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几十年来,全民阅读已形成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不仅能增强公民的文化素养,更是影响到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广“全民阅读”活动。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高校阅读文化现状

1.网络化阅读的比重显著提高。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络阅读的便捷性、实时更新、大容量、不受时空限制、满足各种需求的优势,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因此网络阅读的比重显著提高。其劣势,阅读内容存在记忆时长短暂,容易淹没在虚拟世界之中。

2.碎片化阅读与快餐式阅读占比重较高。社会的快节奏,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导致人们心理浮躁,人们或为释压追求立竿见影的功效,很容易追求短期的功利性、娱乐性。而阅读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功利性和潜移默化的特质。

3.纸质阅读的统治地位日益淡化,深度阅读占比重较少,阅读的“痕迹”如同昙花一现,精神愉悦和提升人格素养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把标尺。阅读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灵魂,事关培育人才的根本,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一生所达到的高度和宽度。为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素,构建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机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与发展:建设多维立体网格化结构

(一)虚拟阅讀与实体阅读相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方式由实体阅读扩展到虚拟阅读。利用高校网络平台,充分挖掘阅读馆藏资源,引导阅读行为,用历史经典、前端科研等作品打造阅读主阵地,推荐阅读书目,打造专题阅读、举行打卡活动,要把虚拟阅读与实体主题书展相结合。例如,我校图书馆为纪念建党100周年,在校图书馆一层大厅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立红色文化展示区。其中包括红色经典书展、报展、经典连环画展,以及红色图书海报设计、共抄红色经典、走进红色马安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作品展示。与此同时在北京联合大学微门户中图书馆推出主题专栏:“好书e读——学党史、悟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图书推荐系列”、建党百年人物传、纪念建党100周年党史党建专题阅览、《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中国共产党100年》主题系列、学科资源建设微刊等。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相结合,充分挖掘红色馆藏资源,营造传承红色精神氛围,成了我校“四史”教育的主阵地。

(二)知识阅读与实践性体验相结合

宋代理学家朱熹总结读书法为“虚心涵泳,切己省察”。高校图书馆在引导学生知识阅读时,要加大他们的实践性体验,尤其是学科专业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科专业实施嵌入式服务,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为研究北京文化,文理学院北京学研究所和文理学院图书馆设立特色空间——三山五园,以研究明清皇家园林为主题,近期又开创了研究永定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之脉,追溯北京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一直受到北京市、海淀区相关部门的关注;校本部图书馆设有藏书阁收藏古籍;流通阅览部举办北京文化专题书展。为体验古都文化,读者服务部聘请专家,组织100多名师生走访北京中轴线、故宫,探寻北京历史和古建筑的奥秘;特藏部聘请专家,给同学们讲解传授线装书装订过程;阅读推广部组织学生学习团扇的制作……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由知识——实践——文化素养的理解和传承过程,达到了一个闭环式学习。

(三)通识性阅读与专题阅读相结合

苏轼认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择其精要而取之。由于读者的知识储备、阅读目标、兴趣爱好不同,阅读选择也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大一新生,刚从高考题海中解脱出来,对浩如烟海的书籍选无从选择。图书馆应从馆藏资源分类入手,在空间上,通过对图书的分类和各种新生入学教育平台的导引。另外根据读者的社会背景、校园文化、专业特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不同,设立不同主题,挖掘馆藏资源,举办特色书展,如北京文化、红色文化、西南联大、茶文化、古建筑、传统节日风俗礼仪等等专题书展,同时,结合主题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纵深了解专题知识体系。读书协会通过阅读拓展活动,使每个学生进行横向分享、探究,进而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批判素养。

(四)自主阅读与鼓励性阅读相结合

韩愈认为阅读应“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要让自己主动沉浸在厚重的典籍中,细细体味,吸收精华。但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受目的性支配,很多读者选择娱乐消遣或功利性读物。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各学院和图书馆为共同营造阅读大环境,联合制定规章制度,把阅读作为一项硬性条件,要求学生每年读25本书,才能获得成长积分1学分,否则不予毕业。另外统计每年读书册数,各学院评选出一个“读书班级”,前十名的同学评为“读书之星”,给予适当奖励,并做宣传板上墙,把优秀的读后感编辑成册。通过竖标杆,以小众带大众,使更多的读者参与,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五)实体阅读与数据动态化分析相结合

在馆藏资源配置上,图书馆依据动态化的借阅数据分析,及时掌控进馆人数、借阅排行榜、各类书的借阅量占比、年度借阅量、零借阅等数据变化规律,根据需求调整馆藏资源配置方向,对长期零借阅书籍根据不同原因分别处理。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筛选出个人阅读和班级阅读量排名,进行表彰鼓励。

(六)硬件设施与软件实力相结合

营造阅读文化环境,对空间进行改造优化,使读者享受阅读。人文馆的文化墙,彰显图书馆“立德树人”理念;元堃书院,以第一任校长谭元堃命名,西南联大毕业,旨在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藏书阁,珍藏馆内收藏的明清以来古籍;联大文库汇集了联大学子在各专业所取得的成绩……图书馆空间设计古朴、典雅,又各具特色,是学习、研讨、宣传视频的极佳选择。近几年,校图书馆引进了自助借阅、打印、预约座位、查询、读报、微图、静音仓等各种自动化系统,给师生自助服务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图书馆已成了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阅读载体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断突破传统意识,为此,阅读文化建设应从传统的粗放型阅读服务转向读者阅读素养的研究与培养,建立图书馆阅读素养培训体系,探索阅读由浅层阅读——深层阅读——批判阅读的高阶发展规律,由被动服务到积极认知再到主观引领,培养读者的社会性素养、文化性素养、批判性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翔.阅读文化面面观.中国文化报[EB/OL].http://www.qstheory.cn/culture/2019-12/23/c_1125377620.htm,2019-12-23.

作者简介

路连英(1971.07—),女,汉族,北京市人,大学学历,中职职称,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建设与发展重要意义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