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达霖考中进士的那一年,他已经47岁了。这在外人看来,那把年纪的人再中功名,可不就是大器晚成。其实不然,沈达霖是少年才俊。他17岁时,因才华出众,被选入国子监(拔贡),19岁乡试中举人。无奈的是,之后,三次进京会试,他都名落孙山。沈达霖一度陷入迷茫。期间,他也曾变通途径,到南方某地做过一段县丞。后回盐区创办郁州书院(学堂)的同时,立志东山再起,最终在光绪二十年(1894)考中进士。
沈达霖考中进士时,沈家已经是盐区响当当的门户了。仅是挂在沈老太爷沈万吉(沈达霖父亲)名下的田产,少说也有三四百顷之多。南至灌河口,北到山东石臼港码头,大片大片白花花的盐田,除去大盐商吴三才的,就是他们沈家的。周边涟水、响水、灌云、沭阳、赣榆等地,都有他们沈家的庄园。城内,半条街的商号,高悬着沈家独特的招牌——甡泰油坊、甡隆粮行、甡茂饭庄、甡顺布庄、甡泉糟坊(酿酒的)、甡庆洋行(典当)、甡庆公茶庄等等。
后人说,沈家的“甡”字号招牌( 甡与沈谐音),是沈达霖考中进士以后,陆续兴起的。准确地说,沈家挂上“进士第”的匾额后,“甡”字号招牌迅速崛起。在这之前,沈家已经在“甡”字上做文章了。
这就是说,沈家的辉煌,并非是沈达霖考中进士,而是由来已久。或者说,沈家要不要那个“进士第”的匾额,照样都是盐区的名门望族。
然而,当京城里传来捷报,沈家老太爷沈万吉,还是喜不自禁地在自家院落里来回打转转,他让家中的女眷、小孩子们,都穿上过年时才穿的花衣裳,并亲自指派下人——
“把廊灯挂上。”
“把假山上那几缕发黄的草叶薅掉!”
“门前的花盆……”沈老太爷左一声、右一声地喊呼花房里的长顺:“长顺,长顺——,门厅里那花盆,换两排高爽的!”
沈老太爷觉得儿子给他争来了脸面。
这些年来,沈万吉总是觉得有一口恶气憋在他胸腔里吐不出来。一则是他那个本该功成名就的儿子,一直窝在家里教书(办学堂),被外人瞧不起;再者,就是他沈家的名望始终没有抬升起来(好像被吴三才那个老东西给罩住了)。那个吴三才,挂着盐区商会会长的头衔,还有州府里什么委员、理事的狗屁玩艺儿,整日里风风光光地被衙门里请着、同行们捧着。这让沈万吉十分闹心!
现在好了,儿子金榜题名,别说你个三分淮盐有其二的吴三才,就是州府道台,只怕都要高看他沈万吉一眼。
沈万吉想,儿子这事,得弄点动静出来。要让街坊四邻,以及州府衙门里大小官员们都知道他家的二公子考中了进士。
于是,沈万吉把家里家外收拾停当以后,便跟管家说:“到小林子那边,去弄些鞭炮来放放吧!”
沈万吉说的小林子,是一对开杂货铺的小夫妻。
他们租住着沈家的两间石库门,卖酱油、醋,也卖木锨、扫帚,以及油锅上翻动葱花爆响的小锅铲子和掏下水道的竹片片。当然,也卖烟花爆竹。
旧时,销售烟花爆竹,也同现在一样,官府实行管控,不能私自设摊兜售那些易燃易爆物品。
小林子他们两口子,刚开始兜售烟花爆竹时,是藏着卖的。他们只在门口台阶上摆放一两盘小鞭做幌子(屋内藏着大量的鞭炮呢)。那种买卖方式,如同当下小街上卖馒头、包子的小贩,只在保暖箱上方,摆放一两个馒头、包子做招牌,谁若购买,卖家会掀开箱子盖儿,拿出里面更为热乎的包子、馒头来。
小林子家最初卖鞭炮就是那样的。
后期,小林子觉得老是那样躲躲藏藏的也不是办法,便托沈府里的管家,找到衙门里管事的人通融了一下。从那以后,小林子两口子,就可以公开地在沈家石库门那儿销售烟花爆竹了。
说是石库门,其实是两间石头到顶的小房子。先前,是沈家马厩的大门。一间为门洞,南北对开着,称之为过道;另一间的房门开在门洞里面,便于晚间守夜的人起更。
小林子他们两口子租下那个过道以后,便在石库门里面垒起一道墙,使原本为过道的地方变为一间宽敞、明亮的门面,里间住人,并储藏一些物件儿。
小林子与沈府里相熟,也就是源于那两间石库门。沈老爷似乎从中也看出一些门道来。否则,管家不会同意小林子堵上石库门,再去另开一道通向那院落的月亮门。
沈老爷懒得过问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沈老爷跟管家说:“去小林子那边,弄些鞭炮来放放吧!”自然也是晓得管家与小林子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事。
管家呢,支使正在搬弄花盆的长顺,让他到小林子那边去多弄些鞭炮来燃放。没料想,长顺去了以后,很快又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管家问:“怎么啦?”
长顺说:“小林子那边的鞭炮不卖了!”
“为啥?”
长顺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当下,沈老爷的脸色便不好看了。
沈老爷觉得,管家没有处理好小林子那边的关系,否则人家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掐咱的脖子——不卖鞭炮给俺。
管家呢,也觉得奇怪呢,正想亲自到小林子那边去看看,忽而,门外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炸鞭声。
管家与沈老爷正对眼儿纳闷,下人忽而来报,说是小林子两口子在门外燃放鞭炮呢。
原来,小林子两口子,得知沈家二爷高中进士,店里所有的烟花爆竹,一概不卖了,全都拉到沈家来,供街坊四邻以及过路的行人、沿街的乞丐们,任意燃放。
沈老爷听明白原委,眉宇间不由地流露出几多笑容来。
当年底,小林子两口子来沈家交房租。沈老爷告诉管家,那两间石庫门连同那个小院,一并送给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