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嘉
北京有很多古塔,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了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历史的见证、地理的标记,静静地伫立在京华大地上,展示着中国古建筑的美丽,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将在“古都·地理志”栏目中长期开办《古塔记》专辑,让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感受古塔的魅力。
我的家乡通州在北京市东南部,有不少古迹和古建筑。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燃灯佛舍利塔,传说这位佛是释加牟尼的老师。老通州人习惯把燃灯佛舍利塔称呼为通州塔。
据记载:燃灯佛舍利塔位于西海子公园内,坐北朝南,为八角形13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由须弥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高56米,底座周长38.4米,塔身共有神、佛像408尊,共悬多式铜铃2248枚。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确有舍利藏在塔顶,书中写道:“塔顶藏舍利数百粒,如小米,色淡黄微红,晶莹似宝珠……”塔前立有一通石碑,正中间刻有“燃灯佛舍利塔”几个大字。第13层正面有一块砖刻碑记,碑首刻有“万古流芳”四个字。碑身有诗一首:“巍巍宝塔镇潞陵,层层高耸接青云。明明光影河中现,郎朗铎音空中鸣。时赖周唐人建立,大清复整又重新。永保封疆千载古,万姓沾恩享太平。”
通州塔是我国著名的密檐式塔,也是北京地区最高的密檐式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塔椽紧密相连,层层重叠;二是层椽之间无窗柱;三是塔是实心的,无法登塔。
史料记载,通州塔有七绝:一是风钟多;二是神像多;三是塔刹顶端铜镜大;四是诗碑位置高;五是塔心柱长;六是塔顶生榆树;七是塔影垂映北运河。
通州塔究竟建于何年,有两种说法,一是建于北周,二是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通州文物专家周良先生曾经在《燃灯佛舍利塔》一文中写道:“今塔具备辽代特点,故言辽建,似不应生疑。”
从当年的地理和地势看,站在几十里外的运河船上,一瞅见通州塔的塔尖,人们就知到了通州。这说明,通州塔不仅仅是佛教建筑,在漕运过程中更是起到了航标的作用。
自通州塔建成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
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诗文、书画、摄影这些形式赞颂通州塔。
民谣曰:“先有通州塔,后有通州城。”
明代云南布政史理问、诗人葛一龙写了诗歌《礼赞灯塔》:“荒庵留废塔,千祀表崚嶒。岁月消金碧,封疆护法乘。宗孙五六祖,天步十三登。杲杲天边日,长明劫外灯。”
清代著名诗人、通州知州王维珍写了诗歌《古塔凌云》:“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展现了当年大运河通州段的美好景致,表达了他和运河儿女们对大运河的挚爱情怀。这首经典诗歌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
我家曾经住在闸桥南上坡的回民胡同西口的大杂院,大杂院的地势在县城是最高的。从大杂院的后墙往北看,雄伟高大的通州塔清晰可见,还有塔顶上的那棵老榆树,人们都习惯称其为塔榆。
据了解,塔榆没有主根,其根系密密麻麻像网一样布满了塔顶西北侧整面,塔榆让通州塔锦上添花,成为大运河畔一道独一无二的景观。1987年3月,为保护古塔,政府出资修缮通州塔的时候,塔榆被移植下来,栽在塔西南侧的西海子公园葫芦湖的岸边,与通州塔朝夕相伴。
当年,塔榆被移植下来的时候,树冠为三层,形状宛如被人们精心制作的大盆景树。其主干径0.17米,高3.7米。第二层的冠径4.2米,宛如一把硕大的雨伞。顶层和下层的冠径比第二层的小很多。
从通州文物专家周良先生写的《塔榆记》中得知,塔榆是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修建通州塔第十三层时,“榆钱儿”随泥带到塔顶的瓦垄间,从此生根、发芽、成长……迄今已经有320多年的树龄了。在塔榆的旁边立有碑刻,上边刻有周良先生写的《塔榆记》,立碑于2004年夏。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听大人讲述通州的故事,其中就有不少说通州塔的。
家住通州塔附近的李松田大爷曾经跟我讲过民间传说,说是在通州塔下有一眼深井通向大海,井下锁着一条鲶鱼精。这个鲶鱼精是个水怪,经常搅动井水、河水兴风作浪,造成水灾,大水冲毁了良田和老百姓的很多房子,给老百姓造成很大损失。于是,人们就在井口建了这座塔,用来压镇水怪,从此再也没了水灾。
家住玉带胡同的刘澍德大爷家是我常去的地方,他给我讲了不少通州的民间传说,其中就有说通州塔的。
相传很久以前,在运河边有父子二人以打鱼为生。那天夜里,父亲做了一个梦,梦见运河河底有个大铁链子,铁链子周围就是鱼窝。第二天,他和儿子摇着渔船,来到梦见的河面,撒网又起网时,渔网很沉,他们父子俩费了很大劲儿才把渔网拉上来,里边有很多鱼,还有一条铁链子,他想这个铁链子通着鱼窝,一定还有很多鱼,于是就和儿子使劲儿拉铁链子,旁边的渔民看到了,赶紧大喊:“别拉了,你看塔快倒了!”父子俩听了赶紧往通州塔那边看,只见塔已经歪斜了,于是,他们急忙松开铁链子,通州塔这才慢慢正了过来。
由此可见,不论是古城、古村落、古建筑,还是古河道,凡是经人烟熏陶过的地方,随着年代的久远,寄托着人们爱憎情感的故事、传说、神话都会应运而生,越传越广,很多被編入书刊,载入史册。通州塔也是如此。
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与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临清舍利宝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齐名,是“运河四大名塔”之一,曾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作为航标为漕船引路,而且宛如矗立在运河畔的擎天柱和历史巨人,见证了漕运历史的兴衰荣辱,见证了通州曾作为大运河北端起点的繁华。如今,它依然婷婷玉立容光焕发,正在深情地目睹着这座古城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