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霞
(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是在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的休戚与共和团结统一、文化上的兼容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①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论述颇多,但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参见祖力亚提·司马义、蒋文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层级及其关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20页;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年第12 期,第25 页;李少霞、魏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与路径研究——以新疆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 年第1 期,第21页。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辽阔的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页。形成自在的共同体意识。抗日战争时期,是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理论,开展积极有效的抗日宣传是影响抗战时期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通过抗日宣传,引导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认同,并主张对新疆各民族实行民族平等,帮助新疆各民族发展文化教育。这些举措在巩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目前学术界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活动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探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思想政治、民族教育、抗日宣传等;二是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疆的贡献,③参见定正清《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新疆的革命活动及其影响》,《民族研究》,1959年第6期,第20页;陈超《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出色工作》,《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3、4期,第30页;朱晶、朱瑛《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思想政治工作》,《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4 期,第56 页;陈超、齐清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人在新疆的活动及其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西域研究》,2001 年第2 期,第2页;耿铎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疆教育事业的贡献》,《实事求是》,2007年第1期,第56页。但就抗战时期党对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筑、特点及其影响却着墨不多。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在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并提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革命活动始于20 世纪30 年代初。当时,共产国际派遣二十余名共产党人到新疆帮助盛世才政府工作。在这些联共党员中,有些是中共党员。他们是最早到新疆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人①参见朱培民《20世纪新疆史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1页;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7页。。1937 年7 月7 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中国沿海地区及腹地先后被日军占领。中国对外的海、陆国际运输线相继被日军截断。新疆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输入的唯一通道,能否保证这一国际通道的畅通,事关抗战大局。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全民族抗战的全局出发,决定与盛世才控制的新疆当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红军长征时西路军部分进入新疆,称为“新兵营”,并于1937 年10 月在迪化设立八路军办事处。②今乌鲁木齐市胜利路2巷1号。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设立,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时期,党自身形成中华民族观念的重要标志,也是党自觉的推动中华民族构建的重要机制。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合作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基础上所形成的宣传和动员全民族抗日的行动机制。”[1]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在盛世才邀请下,从1937 年到1939 年中共中央先后派一百五十余名共产党人前往新疆工作。他们活跃在新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部门③参见文斐然《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破裂》,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页。,帮助盛世才政府制定、宣传及推行“六大政策”,通过开展抗日宣讲、举办培训班、展览、演讲等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各族人民支援抗战。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共产党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力量,同时亦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向各民族、各阶层扩散,强化着新疆各民族、各阶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多层次开展抗日宣传,激发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人抓住盛世才当局允许并提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契机,通过学校讲台、报刊杂志及各种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各民族、各阶层推进,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引向强化。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利用学校讲台,向新疆各族师生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思想。在新疆教育系统工作的共产党员俞秀松、林基路、祁天民、朱旦华等积极改革各校课程设置,增加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的新课程。④参见倪立保《共产党人与新疆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天山月刊》,1995年第2期,第86页。如俞秀松⑤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后进入苏联工作时转为联共党员。在担任新疆学院院长兼省立中学校长时,亲自给学生讲授《树立革命人生观》《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青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肩负的任务》等专题,⑥参见柴济森《俞秀松在乌鲁木齐的革命活动》,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7辑,1984年,第4-5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迪化女中教务主任朱旦华,曾兼任高中师范科班主任。她结合政治课,经常给学生讲述解放区的斗争事迹和抗日战争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在女中学生思想上播下革命的种子。时任新疆学院教务长的林基路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讲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⑦参见台新《林基路烈士在新疆》,载余骏升主编《新疆文史资料精选》第4 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143页。而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开展爱国抗日宣传活动。共产党人的宣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从1938 年开始,由各类学生组织的假期宣传队、募捐宣传队、演讲队和街头演唱队分赴南北疆各地表演,向城乡各族群众进行宣传,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在街头随时都可以看见抗战宣传队。他们把马克思主义、抗日战争的形势与政府的政策带到农村、牧区,宣传到院落和毡房。①参见许太河《抗日战争时期的学生回乡宣传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第80页。
其次,为更好的动员抗日力量,提升新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产党人还利用报刊杂志加紧宣传抗日思想,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从1938 年到1939 年,先后有十一名共产党人进入《新疆日报》社工作,分别担任副社长、编辑长及各版面编辑等职务。在共产党人主持下,新疆日报社先后创办《新疆副刊》《新疆青年》等文艺副刊,②参见史辑《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日报》上,《新疆新闻界》,1985年第3期,第48页。经常发表小说、诗歌、戏剧、小品及漫画等,用文艺的形式向各族民众宣传抗日救国和民族团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观念和思想通过报刊传递给新疆各族民众。如1938年《新疆日报》先后发表社论《服务军役是最光荣的事情》。文中将新疆十四个民族描述为“有血性的中华民族的子孙,被赋予了献身国家,驱逐敌寇出中国领土的使命”[2]。反帝会机关刊物《反帝战线》亦是共产党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文化主阵地。从1935 年9 月1 日创刊始,共计出版55 册,每册有印1.5 万份,最少印4 000份。③参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抗战中的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此外,共产党人还利用抗战歌曲、话剧、戏剧等文化载体,对新疆各族民众进行抗战动员,强化各族民众的家国情怀。在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义勇军进行曲》《黄河保卫战》《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的歌声响彻天山南北。新疆各民族不仅有自创的抗战歌曲,而且还将这些抗战歌曲的歌词译成各民族语言,使其迅速在各族人民中广为传唱。同时,《放下你的鞭子》《血祭九一八》等话剧,深受新疆各族民众欢迎。林基路在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期间,亲自组织学生排演话剧。其编导的话剧《呼号》曾获迪化市学生联合会戏剧比赛评奖大会大中学组第一名。这些活动均以宣传民族救亡、抗击侵略为中心内容,重点突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一方面通过真实再现日寇的侵华暴行和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展现出前线抗日将士的英勇无畏,进而激发新疆各族民众对日寇仇恨的情感共鸣,强化中华儿女在抵御日本侵略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归属于其中的身份感。另一方面则通过强调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强化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时教育厅长孟一鸣在第二次全疆教育厅行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疆教育在忠实执行六大政策的同时,必须衷心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力消灭狭义的民族主义,忠实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④参见《孟一鸣厅长在第二次全疆教育厅行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新疆日报》,1939年8月23日,第3版。1938 年,维吾尔戏剧家祖龙·哈迪尔创作了四幕话剧《游击队员》。每次演出,当观众看到表现游击队员壮烈牺牲的场面时,“打倒汉奸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不绝于耳。⑤参见李肖冰《诗、乐、舞、戏融于一炉—试论维吾尔戏剧》,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编《新疆戏剧论丛》,铅印本,1985年,第4页。
2.通过帮助盛世才政府全面贯彻六大政策,重视民族平等、重视各民族权利和民族文化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盛世才政府所提出的有关开发建设新疆及促进新疆社会文化建设的系列建议,贯穿了对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增强抗战力量的关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重视民族平等,将其补充到盛世才“五大政策”,形成“六大政策”。长期以来,封建势力在对边疆民族地区统治中奉行民族剥削和压迫政策,挑拨民族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到新疆后,深刻认识到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是构筑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需要各种政治力量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着眼点,调整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俞秀松认为“新疆有14 个民族,400 万人口,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无论在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较落后,我们完成反帝、亲苏的大业,就要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分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在政治上都要一律平等,团结一致”[3]。他建议盛世才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补充进“反帝、亲苏、和平、清廉、建设”五大政策中,进而形成六大政策。这不仅为进一步巩固盛世才政权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亦为共产党人解决新疆民族问题提供了合法依据。中国共产党人依照民平政策,积极宣传抗战,倡办新疆各族文化促进会和新疆文化协会,为推动新疆抗日救亡的热潮作出重要贡献,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是帮助新疆各民族发展文化教育。在新疆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贯彻执行六大政策,注意将六大政策中的“民平”与党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为新疆各族群众办实事,以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他们认为新疆各民族只有在文化上都得到同样能够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①参见王寿成《关于新政府民族政策的报告》,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8辑,1984年,第7页。1938 年1 月徐孟秋担任教育厅代厅长,林基路、李云扬、朱旦华等二十七人先后进入新疆各级教育战线工作。他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确定以抗战文化教育为主的总内容,整顿教育机构、编译出版各科小学教材、培养师资等,使新疆各民族教育开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是积极倡导成立新疆文化协会。为推行新疆文化的向前发展,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倡办新疆文化协会。1939 年4 月8 日,在新疆各民族文化促进会的基础上,成立新疆文化协会。总会设在乌鲁木齐,分会遍布天山南北。其任务是领导和协调各族文化促进会,促进全疆文化事业的发展。茅盾为文化协会委员兼艺术部部长,张仲实为副会长兼编译部部长。新疆文化协会是新疆各族文化促进会的总指导机关,下设编译部、艺术部和研究部。他们通过讲学、办报纸、编译书刊课本、编导话剧、训练文化干部,培养新疆各族文化艺术人才。学员们毕业后,分散到天山南北,把新文化、新文艺的种子,播撒到全疆各地,生根、发芽、开花,②参见陆维天《茅盾在新疆的革命文化活动》,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5辑,乌鲁木齐:新疆青年出版社,1983年,第31页。加强了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3.通过改革新疆政治,推行政治民主化,扩大新疆各族民众政治参与的空间,培育各族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新政”时期新疆的行政建制仅到县一级,县级以下的农村并无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农村长期主要靠“乡约”来管理。如晚清时期南疆的“乡约”、杨增新、金树仁统治时期新疆农村实行的“农官乡约制”等均属此类。这种做法虽暂时维持了农村的稳定,但乡约欺压百姓,无恶不做,各族群众十分痛恨。毛泽民任民政厅副厅长后,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并参照抗日根据地所实施的民主选举办法起草《新疆省区、村制组织章程》,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应用到新疆政治当中。该章程于1941年11月1日经新疆省政府批准公布实施。不仅废除了农村由地主、巴依、宗教上层分子把持的“农官乡约”,并修订了行政长公署、县、区三级政权的章程和条例。明确规定在“县以下分区、村二级”,“区公所之组织得设区长一人,办事员一人,人口较多之区得设副区长一人”[4]。在各区村成立区村公所。实行村代表制,村长由村代表中产生。至于区长的选举,则由区村代表大会产生。农牧民可以自己民主选举区长和村长。原有些市镇的街长,对居民群众进行敲诈勒索。毛泽民根据群众的要求,又拟出街长选举办法与街长办事组织规程,“由群众自己选出能为他们办事的街长”[5]134。为确保《章程》能切实贯彻,毛泽民积极组织力量,举办区、村长训练班。他还起草《区、村长须知讲义》,作为培训区、村长的教材在各县印发。③参见谢敏《毛泽民在新疆》,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5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1年,第53页。区村长的民主推选,是新疆民主政治的重大改革。不仅加强了政府与基层民众的联系,同时亦给新疆各族民众赋予了民主的形式。
此外,县级政务委员会的设置亦是盛世才政府在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影响下建立的基层民主行政组织。从1942 年起,在新疆全省建立省、区、县各级政务委员会。委员会除政府各级官吏外,还有各族代表充任委员。省区县的一切行政设施,均须经政委会讨论决定,然后交由主管机关执行。④参见李英奇《十年来新疆的政治建设》,《新新疆》,1943年第1卷第1期,第45页。当时在新疆各地担任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员,工作中均十分注意实行民主,吸收各族民众参与,培育各族民众的公民主体意识。如林基路担任库车县长时,在县里“成立政务委员会,邀请工商界及宗教界人士参加,共同商讨县里的大事”[6]。可以说,抗战时期,随着新疆各族文化发展,民族意识增强,各族民众要求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识更为强烈。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平等为原则,坚持统一战线,通过帮助盛世才政府改革新疆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新疆各族群众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培育了他们的公民主体意识,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社会主体的基础。
抗战时期,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尽管只有一百五十余人,但他们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不同的工作战线,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方针,不遗余力的开展抗战动员,帮助新疆各民族发展文化教育,进而推动各族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纵观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具体实践,始终贯彻着四条鲜明的主线。
首先,以全民族共同抗日为目标。金树仁统治时期,新疆政府当局从未对新疆各族人民传递日本侵华的信息,更谈不上反帝宣传和教育。盛世才治新初期在苏联帮助下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并于1934 年8 月1 日成立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但此时的“反帝”口号较为笼统,主要指帝国主义。如在反帝会章程中即有以“确立新疆永久为中国之领土,决意与离间各族间之和平而企图乘机攫为殖民地之帝国主义者相抵抗”[7]202-203。1938 年1 月,共产党人黄火青担任反帝会秘书长后对反帝会进行改组,并修改反帝会章程,进一步明确反帝会的宗旨,即“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特别是保持新疆永久为中国领土”[7]65。在抗战宣传中,共产党亦将日本作为“他者”进行塑造,通过突出中日之间尖锐的民族矛盾和表达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决心的政治动员,增强新疆各民族的国家主权观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936 年11 月,“反帝会”创办会刊《反帝战线》。时任反帝总会秘书长的共产党人王寿成在会刊上撰文指出“日帝是中国全体人民的死敌,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中国是得不到自由独立的,各族人民是得不到平等的”[8]35。新疆文化协会亦将“推动抗战文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完成中华民族之自由解放,树立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之基础”①参见陈秀玉《新疆文化协会的建立与活动》,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第24页。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可以说,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共产党人所发出的关于各民族团结一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激发了各族民众的抗日热情和爱国情感,强化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以发动各族群众投身抗日斗争为主要任务。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始终以“抗日救亡”为中心任务,积极动员各族群众投身到全民抗战的洪流中。尤其是他们以“纪念日”为契机,通过构建仪式情境,传递前线抗战信息,激发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939 年5 月,黄火青任阿克苏行政长后,重视发挥反帝会的作用,以行政长名义发出训令,通令各县每逢“七·七”“九一八”抗战纪念日举行纪念大会。在纪念大会上或读报学习会上,黄火青、林基路、蒋连穆等亲自作抗日救亡时事报告,向各族民众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的意义。②参见曹爱库《抗战时期中共党人在阿克苏》,载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在抗战的洪流中》,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9-150页。林基路在新疆学院规定每星期六举行一次“抗战建国周”,向各族师生讲述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③参见台新《林基路烈士在新疆》,载余骏升主编《新疆文史资料精选》第4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3页。纪念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仪式,是实现政治认同和政治动员的重要方式,具有调适民众心理,凝聚社会力量,激发民众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下,新疆学院、省立一中、省师范、省女子中学等学校的各族学生,在反帝会和各校学生会直接领导下,通过编排《判处日本魔鬼死刑》《抓叛徒》等街头宣传剧,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行径。④参见哈力克·沙克《新疆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点滴回忆》,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2页。许太河在呼图壁遇到一个新疆学院学生宣传队在街头向群众讲述抗日战争形势,宣传日寇烧杀掳掠的野蛮罪行,言辞激昂悲壮,声泪俱下。他和在场的观众都受到了很大的感动⑤参见许太河《抗日战争时期的学生回乡宣传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第80页。。
再次,以民族团结为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祖国西北边陲。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构成决定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在构筑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30 年代初,在新疆烽火遍野、动荡不宁之时,各帝国主义争相染指新疆,挑拨民族关系,企图利用民族宗教将新疆分裂出去。在帝国主义干涉下,1933年南疆先后出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等分裂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盛世才治新初期,帝国主义借口盛世才“亲苏”“联共”,大肆挑拨新疆民族关系,拉拢少数民族中的封建头目,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没有新疆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力的形成。因此,在新疆工作期间,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民族团结为基础,将六大政策中的“民平”与党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1939 年1 月19 日,邓发在关于新疆的社会环境讲话中指出“在政府政策之下,促成各民族更加亲密团结”[5]27。陈潭秋在给新疆各地工作的中共党员发出关于《在新疆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方针》的指示信中亦强调“最重要而且是首要的工作,就是在六大政策旗帜下团结各族先进青年”[5]32。1939年秋,周恩来途经迪化时亦向新疆日报社副社长汪小川强调“一定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一定要团结各族人民,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坚持抗日战争到最后胜利”[9]。
可以说,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的重要思想遵循。通过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使各族民众发现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共同要素,进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938 年春,西路军左支队四大队政委胡鉴被调任蒲犁县任边卡大队队长。当时,英帝国主义在南疆喀什一带设领事馆,肆无忌惮地走私烟土、枪支,从事间谍等活动,严重侵犯我国的主权。到任后,胡鉴在官兵中开展民族平等团结教育的同时,亦率领部队紧密团结和依靠群众,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协助新疆当局“将英国代办处驱逐出了蒲犁县境”[8]51,极大地维护了国家的边防安全。
此外,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各自独有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抗战时期,共产党在推进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过程中,并没有打击或削弱各民族多元文化,而是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发展各民族文化。如茅盾在概括新疆文化协会的工作方针时,其中之一就是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事业为宗旨,“反对以前那种以汉族文化来窒息与凝滞各民族文化的错误政策”①参见陈秀玉《新疆文化协会的建立与活动》,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第22页。。在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带动下,新疆各地剧团、俱乐部、民众图书馆、阅报处相继设立,各族文化促进会发展到十几个民族,拥有数十万会员。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将新疆的民族文化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中国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各民族文化为载体,采用话剧、戏剧、舞蹈、歌曲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抗日宣传,一度在新疆各地、各民族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头脑风暴效应”。这对于增强新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以前,新疆各族民众对本民族的认识仅是以宗教和地域等符号进行划分,尚未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概念。对他们而言,所谓国家认同主要指的是王朝认同。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空前严重的危机使新疆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传统的忧患意识遂转型为具有近代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救亡思潮。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所带来的“中华民族”“五族共和”理念成为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思想基础。但因辛亥革命后新疆在杨增新、金树仁统治下,新疆与内地交流的受限,又受到“双泛”思想的干扰和影响,致使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在横向范围扩大和纵向层面深入方面都不能顺利展开,新疆各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基本处于松散的联合状态。②参见赵海霞、孟楠《从自在到自觉:近代新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之路》,《西域研究》,2019年第4期,第6页。
抗战时期是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互构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帝”的旗帜下,通过“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全民族抗战”的话语宣传,将新疆各族人民和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祖国连接成一个稳定的命运共同体,使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民族抗战中实现了升华、凸显。在共产党和反帝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全疆各地抗日救国后援会,工人救国联合会、各族抗日团体纷纷成立,电告全国,旗帜鲜明的表达“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7]202-203。新疆各族人民虽未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做殊死搏斗,许多普通民众却意识到中华民族要生存,必须团结一致,抵抗外国侵略。他们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地域,喊着“一切为了抗战”“抗战一日不停,吾人募捐活动一日不止”[8]83口号,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积极配合全国的抗战。和田维吾尔族农民艾沙为支持抗战,不惜将自己十八岁儿子“捐送前防(方),以力抗战日寇”[10]140。温宿农民巴海巴依临终前将自己所积攒朝觐路费的一半捐出,“以助前方多买几种枪弹,多杀几个敌人,好给我们中国报仇”[10]90。绥来县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常年深居山林,在得知前线抗事后,慷慨捐出“五十两元宝一颗”[10]427,以支援抗战。新疆各民族和与内地兄弟民族血肉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抗战中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这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话语在新疆各族普通民众的言语中亦得到真切的表达。1938 年3 月15 日,迪化市俊兴德商号的蔡连俊写给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总会一封信。兹录如下:
敬启者查我国自启动全面抗战以来,我前线忠勇军民浴血斗争,前仆后继。敌人炮火优越,武器精良。然以我举国一致牺牲到底之决心,在此八个月期间,消灭敌人不可数计,使日本帝国主义者吞灭中华民族之妄想顿成幻梦。现虽垂死挣扎,只是困兽猶斗耳。商民虽学识短浅,然抗日救国之心决不浚人,诚以争取中国解放乃全民之责,不能亲赴前线与敌人作殊死斗争已有虧国民之天职,若再安居后方不关心国难,甚至仍存自私自利之心,以为死难有人,我可坐享其成,将何以对死难之同胞,将何以为中华之民族。商民本此良心,谨由俊兴德号内自本年四月一日起,每月捐助省票一百万两,至抗战最后胜利之日为止。按月支送,不劳来取。[8]49
此信函不长,也没有晦涩或华丽的言语。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在信中被反复强调,真实地显现了一位商人抗日爱国的拳拳之心。“按月支送,不劳来取”的话语表现出一位普通商人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责任和自愿支援抗战的决心。1940 年11 月,焉耆区和静县巴拉登大喇嘛等联名呈称“窃查在冰雪中前防将士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和解放和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作血战殊死的坚决斗争,和用十二万分热诚去和日寇作战的英勇将士们确切可钦可佩。所以我们后防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静县茶滕区旧库连自愿热心捐款,预备白银三千两,骟马一百匹”[10]107,以助前防(方)将士将日寇赶出中国。哈萨克族牧民为保护国际交通线,“他们夜间骑马巡哨,他们献枪,献礮,他们只有一个心眼儿——巩固抗战后方”[11]。由此可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家主权安危激发了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中华民族自觉的凝聚力由此得到升华。
需要指出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对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筑是在与盛世才地方政府合作的框架下得以展开的。在此过程中,新疆地方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动员都客观存在。但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各阶层民众,尤其是各族普通民众的抗战动员实践最具成效。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筑了新疆各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天然情感。①参见王云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从自然生成到情感互惠》,《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47页。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生动、形象的抗日宣传,构建了以“全民族抗日救亡”为主题的话语框架,将新疆各民族纳入中华民族一体化体系当中,使新疆各族群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并由此产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从维护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出发,发展各民族文化教育,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各族群众大办好事,深得民心。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各族群众中的威信,使得他们能有效的通过抗战宣传等手段呼应各族民众的意愿,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民族团结,进而促进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新疆各族人民舍生忘死接运国际援华物资,团结一致募捐支援前线的革命行动充分说明了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前觉醒。